2022 年苏州生活年终总结:相信坚守,期待春天的回馈

2024-07-23
来源:网络整理

春聚,夏熟,秋散,冬落,不知不觉,人生已走到2023年的十字路口。

每到此时,我们总会觉得旧的一年匆匆而过,开始感叹时光的流逝,未竟的心愿,往昔的遗憾;又责怪新年来得太迟,过往所有的辉煌与光环都成了序幕,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这就是2022年苏州生活的年终总结。

疫情没有遮蔽这座城市的春天,高温没有阻挡城市建设的步伐,秋天没有辜负姑苏的美誉,冬天也没能阻挡任何一份温暖的守望。

这座我们热爱的城市,为今年颁发了一枚丰厚的奖牌。

南方周末2023年的新年献词是“相信”,相信值得无私奋斗,相信坚持下去的勇气,相信春天终将回报每一个在寒冬里扛柴、坚持、发光的人。

所以在2022年年底,寒山寺第108遍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也希望你们拥有相信未来的力量。

今年

苏州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

今年的2月14日,或许是全体苏州人最难忘的一个情人节。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整座城市,一时间,餐厅停止接待堂食顾客,工作人员不得不居家办公,核酸检测记录成为通行证明,普通人的生活节奏被疫情拖累,每迈出一步都是负重前行。

好在苏州在全力防疫的同时,也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一颗颗定心丸,3月8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苏州这位令人惊叹的抢星专家,完成了全区域向低风险的转型,所有的努力都在推动着我们前行。

单日确诊病例持续减少,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遇见酱油面”门店重新开张,疫情肆虐的城市,趟过泥水,每一个深深的足迹,都刻在这座城市的身上,这座城市坚守了十余天,一座座团结抗疫英雄的丰碑。

他们或著名,或默默无闻,他们是千里迢迢赶赴苏州支援抗疫的医护人员,他们是起早贪黑的志愿者,他们是穿梭在疫情防控区之间的送餐骑手、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等等,他们是始终坚守岗位、让城市正常运转的普通人。

正是千千万万无名的“勇敢女孩”,在这场疫情中与普通人奋战。

如果没有无数看不见的尘埃粒子,世界才会真正荒凉。苏州能够迅速走出疫情的阴影,除了苏州政府的努力和行动外,也离不开每一位普通人的坚持。

2022年的春天,因他们而明亮、美丽。

今年

苏州吸引人才、创造机遇

疫情让无数人看到了苏州强大的经济实力,也让无数人开始向往这座城市的生活、工作环境。

因此,苏州趁热打铁,抓住毕业季,提供有吸引力的高薪岗位,并制定了诸多就业创业政策,让人才能够安家落户、工作就业。

人到了苏州才能有成就,这是苏州的总体观。

苏州对人才的重视不是说说而已,仅苏州市近年来就出台了50多项人才政策。

摘自2016年“人才新政40条”

2020年“万人高端人才聚集计划”

2021年“人才制度改革十五条”

2022年7月10日,在第十四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第三届苏州科学家日开幕式上,苏州市委书记曹鲁宝说:

“你只需要背上背包,继续前行,剩下的事,苏州会搞定!”

给足够努力的人一份安全感,这就是苏州的温暖。

同时,苏州市还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年轻人才发展,包括:

最高500万元科技项目资助

总额100万元“唐小虎采访券”

最高可获5万元生活补助

留学生奖励:5万元/人

为人才免费提供1000套公寓

有人说苏州的特色就是“富”,这确实无可否认。

但正是因为实力雄厚,才能为青年人才提供求职、实习、创新创业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并提供住房保障、奖补、文化体验、政策配套等一揽子服务措施。

比如,高校毕业生来苏就业,可享受免费住宿、一次性交通补贴等福利政策。

我只想问,这么美的苏州,谁舍得离开?再来看一组数据:

连续15年入选省“双创”人才,位列全省第一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创业人才数量连续9年全国第一

国际精英创业周连续举办14届,吸引超过3万名全球高端人才来苏州对接,超过9000个项目落户苏州……

甚至连国外的人才也纷纷来到苏州,你也许不知道,苏州已经连续11年被评为“外国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如今,苏州拥有外国人高端人才4445人,占全江苏省的近55%,引进留学生超过5.5万名。

汇聚天下优秀人才,各尽所能,让人到苏州就能办大事,这是苏州的“志向”。

今年

苏州加快建设 统筹协调

人才的聚集,是苏州的底气,也是苏州更高效发展的动力。

今年年底,当独蜀湖南隧道、金鸡湖隧道相继开通后,从公园到郭巷、从湖东到湖西的行车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人们不仅惊叹于生活中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苏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更重要的是,苏州S1线将与上海地铁11号线对接,苏州地铁将延伸至朔方、江阴,轨道上的苏州正在形成。

苏州轨道交通S1线(11):

苏州市内首条城市交通干线S1(11)线,线路长41.25公里,设车站28座。

它起自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途经苏州工业园区、昆山西部新城、中心城市核心区、东部经济技术开发区、陆家镇、华侨国际商务区,换乘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站。

苏州简单小程序开发_苏州做软件开发_苏州开发软件的公司

10月26日,S1线全线通电。目前,苏州地铁S1线即将完成调试,预计2023年3月通车。

苏州地铁3号线北延

苏州虽然没有机场,但是有地铁线路连接无锡硕放机场。

苏州著名“换乘王”轨道交通3号线联通新区火车站、工业园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共设车站37座,其中换乘站15座,连接苏州1、2、4、5、6、6、7、8、S1。北延伸至无锡段即将亮相。

无锡段规划有长江东路站、硕放镇站、空港物流园站、硕放机场站,没错,就是苏州人的精神寄托——苏南硕放机场,以后苏州人坐地铁就能赶飞机了,凑合一下,苏州也有机场了(其实不是)!

▲苏州硕放机场照片

苏豫章线

著名的苏豫章诗句,苏州人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该线路起自苏州北站,经苏州相城区、常熟市至张家港市,在金港与无锡江阴接轨,是打造苏州一小时交通圈、半小时通勤圈的关键线路,正线全长约93公里,投资约214亿元。

该线路主要服务张家港、常熟等沿线重要组团与苏州主城区之间的通勤客流,同时兼顾各组团内日出行客流。目标时速为/h。

苏州、无锡已经步入正轨,即将腾飞。

握紧的拳头更有力量。苏州地铁在东连上海、北接无锡的同时,正着力推进整个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提升中心城市的向心力。

从去年年底开始,“城市一体化”成为苏州各大官方会议、讲话中的高频词。

苏州主城区与各大县级市的联系从来没有这么紧密,苏州的城市一体化不是简单地把十大街区拼凑起来,也不是把大街区分散开来、合并起来。

作为GDP位居全国前列的城市,城市一体化必然离不开顶层设计,将“定位千万人口特大城市”,以“大苏州”的思维方式,加强城市协调和统筹规划。

苏州城市一体化是以组团为载体的高效一体化,通过加强组团间的联系最终形成协同效应。

今年

苏州人热情无私,互帮互助

而转眼又到了年底,全城又将迎来一场艰巨的挑战,苏州人的口头禅也从“倷啊纳酸了”变成了“倷啊阳过”?

城市主干道上的车辆越来越少,曾经人满为患的地铁里挤满了空座位,药店的货架空了,咳嗽声不断,同事时不时“消失”……

所有的困难我们都在经历,只是不同的是,我们居住的城市,有另一种温暖扎根在我们心里。

苏州高效暖心的应对举措,免费送药、爱心医用包、冬至的一碗鸡汤、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陌生人的关心,太多小小的善举汇聚在这座城市,弘扬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支撑着每一位苏州市民熬过寒冷的冬天。

这也印证了罗翔先生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人,只能怀着大爱之心,做些小事。

在布洛芬等退烧镇痛药紧缺的当下,苏州吴中区德众大药房老板王军选择将半个月前订购的5000片布洛芬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人。

冬至之夜,姑苏区苏锦街道中军天晖社区吴春贤阿姨煮的一锅鸡汤,温暖了无数这个冬天在外漂泊的年轻人的心。

“才艺公寓里都是外地来的青年男女,父母都不在身边,心里也挺心疼的,今天是冬至夜,我本来也打算熬鸡汤,就又买了两碗!”

吴春贤阿姨端着热腾腾的鸡汤,挨家挨户敲开小朋友的家门,给每一位父母不在身边的小朋友送去这份特别的冬至祝福,她一共给十五户人家送去了礼物。

苏州95后小伙顾家俊发起共享文档、小程序,24小时保持手机开机,自费跑腿服务,亲自上门免费送药,帮助市民解决用药问题,每天给有需要的市民免费赠送1000颗退烧药。

顾家俊说,“分医班”分享的药品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和自己购买的防疫物资和药品,他会把需要的药品仔细分类包装,并在包装​​上加上“祝您早日康复”的祝福,希望大家都能摆脱病魔。

除了城市间自发凝聚的善意,苏州在保障群众用药需求、解决群众用药困难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好示范。

面对新形势,苏州迅速投入使用1000余个“发热门诊”,“一站式”服务方便市民问诊、取药,成为热议话题,不仅解决了苏州居民的燃眉之急,也让无数人惊呼:“苏州能发展起来,是有原因的。”

为保障苏州居民用药需求,苏州市药品生产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加班加点,调整生产线、增加产能、加紧生产,保障市场药品供应!

难怪在苏州最常见的感觉就是幸福,那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善意在这里汇聚,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家的温暖,难怪我们热爱这座城市,在彼此治愈的善意中,这是一场非凡的双向旅程。

今年

苏州光环无数

在做年终总结的时候,我总喜欢回顾过去,回顾自己这一路走来所获得的荣誉。

虽然苏州人早已习以为常,将这些光环视为身外之物,但正如考试成绩优异的孩子一样,应该时刻受到鼓励和表扬。

无论是文艺作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产权专利、医疗保障、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示范等,苏州都斩获了众多极具价值的奖项,一方面增加了苏州人的城市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苏州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年底的2022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苏州被评为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地级市);太仓被评为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县级市);苏州、太仓市、常熟市被评为2022企业家幸福感最强的城市(区)。

《中国城市基本现代化监测报告2022》发布,在基本现代化指数排名前100的地级市中,苏州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

同时,“2022年全国地级城市民生发展百强”正式发布,苏州荣获地级城市第一名的殊荣。

(上下滑动查看榜单↓)

这一年,苏州大力谱写民生福祉进步之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苏州人民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变得越来越好。

苏州文中有一段评论我很喜欢:苏州有怡人的园林和街道,也有领先全国的骄傲产业。这座城市古韵与现代风情交织,独具魅力,描绘出一幅令人安心、令人向往的苏州式生活。一幅城市幸福画卷。

是的,苏州的好太多了,一篇文章难以全部描述完;我们对苏州的情太深了,文字无法表达;我们和苏州的故事太长了,文字不足以描述,一年。

那么在这里,我们就和2022年的苏州告别吧。

信虽然短,但情怀很深,写信就像亲眼见到你一样,未来还有许多日子等着你我一起写。

关于深苏州 ()

热情的苏州生活爱好者

城市 | 世界很小,苏州很大

商业合作

微信 | 手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