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掀起波澜的姐姐3》开播以来,以重庆话载歌载舞开场的黄小蕾便频频“现身”K-POP粉丝圈的交流之中。
由于前少女时代成员郑秀妍的加入,中国韩国粉丝们对本季《掀起波澜的姐姐》十分关注,其中被认为与黄小蕾长相相似的,是韩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JYP旗下女团ITZY最小的成员申允娜(YUNA)。
粉丝们都喜欢给偶像起各种昵称,ITZY因为发音相似,所以被称为“Ti”。申优娜的昵称“Ti Lei”原本是因为她长得像黄小蕾,但最近《掀起波澜的姐姐3》热播,这个昵称又被网友提起。
黄小蕾本人也转发了称两人长得像的微博,但此举却引起部分申允儿粉丝的不满,他们认为黄小蕾这是“蹭热度”,最终黄小蕾删除了该条微博。
不少K-POP粉丝圈的网友认为,这种排斥太不友好了。以《掀起波澜的姐姐3》的热度,偶像借此势头“爆红”的机会很大,粉丝的举动不够明智。也有粉丝指出,最早的绰号“提蕾”是豆瓣小组用来嘲讽申优娜长得大不如前的一个“贬义词”。粉丝们认为自己的偶像很独特,不想和一个嘲讽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似乎也可以理解。
这只是《掀起波澜的姐姐们》热潮中一小段闹剧,但大众的审美喜好总有共通之处,娱乐圈明星“长得一模一样”并不稀奇,“长得像”也一直是观众八卦的话题之一。
那张无比相似的脸,或许是一种助力,又或许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即使长得相似,也需要地位平等
申妍娜并不是第一个长得像中国明星的韩国偶像。
2020年末,宇宙少女成员林多英的舞台现场照在网络爆红,不少网友觉得她的舞台妆容与演员马丽颇有相似之处。
在收到众多好友发来的视频片段后,马丽也在微博上回应道:“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有女团的潜质,是喜剧耽误了我的出道。”
如今票房破百亿的马丽,当时在国内网民中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整个宇宙少女组合在国内并不出名,大部分网民只知道程潇、孟美岐、吴宣仪三位中国成员的名字。而任多荣的“搞笑”属性恰好符合马丽的搞笑艺人身份,粉丝们直接用他作为昵称,助推了组合在国内的知名度。哔哩哔哩上很多直拍视频的标题里都有关键词“韩国马丽芬丽”。
中国毕竟不是海外明星的主要市场,当国内外明星长得一模一样时,除了少数拥有大量粉丝的明星外,大部分网友都只是一笑了之,当做网络笑话。
如果双方之间不存在竞争,口碑也没有明显差异,网友基本不会产生巨量的反对声音。
在王力宏“陨落”之前,娱乐圈脸型相似的艺人盘点中经常出现他和李治廷的照片;张一山也多次被调侃长得像夏雨儿子。夏雨是影帝,张一山是国民认知度极高的童星,观众基本都喜欢看,两人还拍过同框照。
即便双方存在竞争关系,如果年龄、出道时间等方面差距不大,或许在演戏范围和大众认可度上会受到限制,但网友舆论不会聚焦在“蹭热度”上,王珞丹与白百何、李沁与孙怡、白鹿与李一桐都属于这一类。
相对而言,如果一个人是知名艺人,另一个人是新人,那么出现相似面孔的风险就会更高。
宋祖儿早期因为长相精致,被网友戏称为“小张柏芝”。不过,就连去年的《掀起波澜的姐姐2》,她也是公认的美女,还是金马奖的得主,所以网友们对宋祖儿这个称呼并不友好。2009年《快乐女声》播出的时候,就有一位名叫宫美的选手,长得像张柏芝,网友们怀疑她整容了,行为举止上也刻意模仿张柏芝。
贡米
侯明昊刚出道时,就有网友觉得他和鹿晗长得像。当初,随着《双世宠妃》的上映,也有网友说他的五官和杨洋很像。但那时的鹿晗、杨洋已经是位列“四大流量明星”的当红小生演员。大部分粉丝认为,这样的“长得像”言论只是为了捞人气,不愿意拿自己的偶像和不知名的新人相比。
但如果“新人”是当红流量明星,负面舆论就会减少,此前他与杨丞琳合照被调侃为“失散多年的兄妹”时,几乎没有什么借势走红的负面舆论。
“我觉得影响反馈的因素还是艺人红不红。”艺人宣传秦东告诉杜某(ID: )。
拥有相似的脸是不是一个优势?
从根本上讲,“相似”是一种在公众心中留下难忘印记的方式。
彼此之间没有太大联系,地位相近的艺术家,可以通过相似的面容,制造出“姐弟”或者“兄弟姐妹”的符号。
作为同平台偶像,关莉和蔡卓宜在某时尚活动上晒合影。在汇聚众多年轻艺人的超新星运动会上,偶像傅菁、何昶希和演员戴思曾晒合影,自嘲道:“听说这样拍照,可以玩糖果粉碎传奇了。”
粉丝们也善于使用这种手段,每逢愚人节,一些粉丝就会晒出其他艺人的与自己偶像相似的粉丝照,这些照片就会出现在各类营销账号的数据中,变相获得曝光。
“模仿”的对象甚至不仅限于明星。抖音直播间主播晶晶与韩国新晋女团成员尹正长得颇为相似。粉丝们纷纷在直播间截图留言,让主播注意到这一“巧合”并做出回应。
最终,菁菁被取了个外号“子云”(沈子润的另一个译名),直播片段火了,沈子润名气大增,主播菁菁的直播间人气飙升,老板还给她涨了工资,实现了和和梅梅的“双赢”。
左边是主持人晶晶,右边是成员沈子润
“当你还是一个彻底的素人时,‘像’可能就是为了让别人记住你的一个焦点,因为别人根本不知道你是谁。这个就更可怕了,哪怕是让别人记住你是‘小张柏芝’或者‘小巩俐’。”艺人经纪人莹莹告诉读墨网。
即便艺人不愿意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但一些综艺节目,比如大部分选手都是素人的选秀节目,可能会通过营销的方式为节目带来流量。
一名粉丝告诉杜某,她偶像从出道以来就被说长得像一线大咖,有一次在录制综艺节目时,字幕里直接提到对方的名字,粉丝们只能在微博上“维权”,联系公司和节目组沟通,节目组这才将一线大咖的名字删除。
“长得像”也能带来工作机会。颖颖给度墨举了一个例子:有些角色会根据长相、气质等分成一组人,导演会考虑这一类艺人,成为“大咖”的“替身”。“比如一个角色适合杨幂这样的人,但杨幂肯定演不了小网剧。这时候,长得像、气质一样的女演员就是首选。”
但由于大众对“营销炒作”往往持有负面看法,“面对面”互动总被怀疑是捞人气的方式,容易引起对方粉丝的反感。
秦东认为,长得像并不算加分项:“长得像的人,粉丝不会对你很友好。”
此外,“长得像”不仅容易让大众将两位艺人进行比较,还会造成标签的深度捆绑,或将限制艺人的演艺范围和公众形象。
陈飞宇出道时就被认为脸型和吴亦凡相似,但粉丝圈对两人长相的比较从未平息。吴亦凡负面新闻爆出后,即便粉丝想把自己和这个标签划清界限,也很难扭转网友们长久以来的印象。
“以前大家可能都喜欢干这个,就是‘借势’,借了就滚蛋,借不出去就被骂一辈子”,莹莹说,“这个做法在五六年前还可以,现在真的不适合了,会让从业者觉得这个团队很蠢,因为现在有很多方法可以滚蛋。”
在秦东看来,最终决定艺术家长远发展的还是艺术家的专业能力,这是艺术家立足的根本。
拥有相似的面容,是可以利用的东风,但想要摆脱这股东风,独立飞向更远的地方,可能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