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劳动法》的工资支付规定有哪些吗?《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第六条是劳动报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劳动法》的工资支付规定,仅供大家参考,喜欢的话请收藏分享哦!
劳动法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
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时间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者用人单位在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规定,并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这是根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工资应当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遇有节假日、休息日的,应当在最近的工作日预付工资;工资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实行周薪、日薪或者小时薪资制的,可以按周薪、日薪或者小时薪资支付。
对工资支付的误解
(1)以实物或者证券形式支付;
(二)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的;
(3)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提供工资结算单的;
(四)用人单位实行年薪制,每年支付一次职工工资;
(5)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克扣或者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6)不支付计件劳动者工资的;
(7)每月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中包含加班工资;
(八)用人单位不向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的劳动者支付工资的;
(九)停工、停产期间,可以不支付工人工资或者减发工人工资。
工资发放周期是多久?
用人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工资支付的具体日期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法定节假日、休息日通过银行支付工资的,不得延期支付工资;直接支付工资的,应当提前支付。对实行年薪制或者按考核周期领取工资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每月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标准预付工资,年度终了或者考核周期结束时结算。
《劳动合同法》规定,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5日。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现金方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1994年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工资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以按周、日或者按小时支付工资。”法律规定工资按月支付,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第一,我国企业基本实行月薪制,工资标准按月确定;第二,劳动者的生活安排也传统上以月为单位。考虑到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工资制度和劳动者的生活习惯,法律规定工资按月支付。
实行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周工资制的用人单位,也可以按月或者按周支付工资,但用人单位必须至少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一次工资,这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的生活需要十分必要。
关于延迟支付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按月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劳动者,不得无故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按月支付”是指工资以月薪制支付,也包括按月支付。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后30日内结清工资,超过30日的,构成拖欠工资。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影响资金周转不能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与本单位工会协商,可以在一个月内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支付工资的时间应当告知全体劳动者,并报主管部门备案。无主管部门的,应当报市或者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