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就是一道门槛,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微信好友,只有值得信任的人,才能被邀请进来。
见面就赶紧加微信,就算对方勉强答应,也只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你成为了僵尸朋友,这辈子再也没有和他/她联系过;另一种是别人把你拉出了朋友圈。
就在近日,汪涵删好友钱锋、陈坤等人的消息在网上疯传。
聪明人都在朋友圈做减法。
你越懂得放手,你的生活就会越好。
真正的人脉不是你微信好友里有多少人,而是你变得优秀,让更多人愿意认识你。
不要处于朋友圈
要求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喜欢它
微信世界的第二条规则是,不要随便打扰别人,不要给别人带来麻烦。
现代人花大量时间在微信上,你的不经意打扰,只会加剧别人的厌恶。
在这些扰乱公众秩序的行为中,最令人反感的莫过于要求网友在朋友圈点赞,为自己拉票。
之所以让人讨厌,是因为这是一种“人情透支”。
所谓的点赞、投票,都是小菜一碟,偶尔求助一下别人,当然没有错。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限度,在限度之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出限度,就是人与人的束缚。
虽然我对你很熟悉,但是我没有义务一次次的喜欢你或者给你投票。
而且很多投票需要同时关注一些垃圾公众号,真的很烦人。
《甄嬛传》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情世故,既然无法照顾到所有人,那就只能照顾好自己。
当我不想被你骚扰的时候,我会选择删除你或者远离你。
在微信群里向熟人炫耀
最不受欢迎的
这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微信世界的规则。
把女儿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贴到新闻里的那位母亲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什么是熟人社会?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小圈子社会,因为血缘、友情等各种因素而存在,和熟人在一起做事比较容易,熟人之间也往往能给对方一些面子。
因此,即便你在和熟人面对面交流时表现得不太恰当,别人也多半会一笑置之,或者最多在心里偷偷嘲笑你。
微信群的存在,大大弱化了这种联系。
因为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因为没有任何说话的限制,因为有随意拉黑别人的功能,哪怕在一个班级群里,大家也开始变得陌生起来。
如果你做了一件别人不喜欢的事情,你很可能会受到批评,没有人会再关心你的面子。
极端的结果就是像这位母亲一样被踢出群体。
所以在微信群里,最好不要自我感觉太好,也不要动不动就炫耀。
不要处于朋友圈
展现你的勤奋
上个月,我与一位高级人力资源部进行了交谈,她提出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
她说,那些总是在微信朋友圈炫耀自己努力工作的员工就不应该被录用。
她的理由是,那些喜欢炫耀自己勤奋的人其实并不勤奋。
前不久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朋友圈加班的人就必须被解雇。
原因很简单。
第一,真正勤奋的人是没有时间发这样的朋友圈信息的;
第二,有些工作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但你凌晨发微信朋友圈,说还在加班。
这说明什么?
说明你做事效率太低,你的勤奋只带动了你自己。
从职场角度来说,除了医生等少数特殊职业外,经常在朋友圈发加班信息被解雇并不算不公平。
所以,你可以勤奋,但不要总是表现在朋友圈里。
你以为凌晨下班很帅,但是在别人眼里,你其实很low。
最好的关系不是你炫耀你女儿的清华录取通知书,我却在忍耐。
但是相处起来并不累,因为我们都明白彼此的不易。
什么是微信和朋友圈?
如果您选择加入,它们就不仅仅是说话或交流的地方了。
微信自成一个世界,有太多独特的属性,有太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人际关系。
因为我们处在同一个领域,所以你必须记住几个原则:
人际交往不是单向的联系,而是相互的吸引;
同理心比索取更重要;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要挑战别人的耐心,经营好自己比经营好朋友圈更重要。
要知道,越是人潮拥挤的场合,越是虚拟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就越脆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越脆弱。
因为如此,你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要炫耀,不要自夸,不要要求太多,不要自我感动。
那位在微信群里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的妈妈,或许到现在还觉得很委屈。
但我希望你能理解。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