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港股市场表现不佳,小米却成例外,基本面也能带来阿尔法

2024-07-29
来源:网络整理

2023年,整个香港股市陷入哀悼,恒生指数跌回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前的高点,备受瞩目的恒生科技指数在年中短暂进入技术性牛市,但很快由涨转跌,全年累计下跌8.83%。

虽然抄底南下买股的基金经理不在少数,但努力犹如沧海一粟。星光熠熠的腾讯控股全年小幅下跌6.34%,比港股还激进的美团全年东南下,跌幅超过53.12%。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一旦情绪之风吹起,流动性较好的大白马往往先被牺牲,让不少南下的投资者甚至感到“港股几乎不在乎基本面”的绝望。

然而,坚韧的小米却成为这种借口的反例:只要你能找到增长点,专注于基本面,同样可以产生。

得益于高端产品小米14系列的热烈好评,小米去年12月国内销量超越苹果,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同时凭借公司在中东、拉美等海外市场势不可挡的势头,公司2023年的销量将达到小米手机销量逆势增长,毛利率也大幅提升,支撑公司股价继续走强,2023年上涨42.60%。

可惜的是,翻看小米重仓基金名单,选股型基金经理寥寥无几,广发证券刘斌、中欧钱亚风云等少数主观型基金经理都是四季度才入市,反而是今年以来一批被动型指数基金趁着小米上涨的东风。

在错失小米之后,二级市场对于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的观望热情,超过了参与热情。

在54岁的雷军站上台,连续讲了三个小时小米在电动车领域的自研技术与领先布局后,发布会成为小米股价的阶段性高峰。 局势紧张,血流成河;股市方面,新年之后,投资者信心更加悲观;再加上苏7售价迟迟未公布,被大众不断猜测解读,一个月之内,小米股价又跌了20%。

在如今投资者试图以股息率作为安全边际的市场环境下,成长性投资,尤其是一家中国本土公司的持续增长,似乎并不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故事。而且,小米还要面对智能手机行业的挑战,一方面要面对巅峰已至的困境,另一方面还要反击在电动汽车领域不具备先发优势的质疑。

但真正悲哀的是,那些高喊“买公司就是买创业精神”的基金经理们的精神,早已被四五十元的回撤击垮,雷军带领小米接连突围,在这样的关口,基金经理们虽然感动,但真正到了实际交易的时候,还是有些战战兢兢的。

然后,为了追求安全和分红,他们又转向中国移动等拥有稳定现金流的“国水卖水股”。

激情岁月

巴菲特判断一家公司价值的方法是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我愿意与这家公司竞争吗?”

他发表声明的背景是向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解释他投资内布拉斯加家具市场的原因。显然,这并不是因为卖家具是一项有吸引力的生意,而是因为白手起家的 B 太太。他是“一个宁愿与灰熊搏斗也不愿与它竞争的企业家。”

此后,巴菲特与B夫人的故事经常被中国价值投资者引用,作为“选择公司就是选择企业家”的经典案例。

从白手起家的角度来说,雷军的履历同样能量十足、才华横溢。虎扑评分区此前曾设立“著名企业家”子栏目,雷军以9.7分的高分高居榜首,甚至有人留下激情评论称“雷军代表了普通人所能达到的极限”。

然而,这道“普通”的门槛,却不那么普通。

学生时期雷军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武汉大学,仅用两年时间修完全部学分,所编写的程序直接被纳入大一教材;工作之后以金山软件总经理身份带领公司成功IPO,但不久后便功成名就退休做天使投资人,并连续四年入选《投资圈》。

2007年,38岁的雷军选择离开自己曾推动上市港交所的金山软件,此前他曾担任金山软件CEO,并在2004年出售卓越网时实现了财务自由,理由是他们认为自己“一事无成”。

这不是“凡尔赛宫”,自从大学读过《硅谷烈火》后,雷军就一直希望“创立一家伟大的公司,做伟大的事情”,但一心只想着办公软件赛道,又被微软处处限制,金山软件显然无法实现这个梦想。

2007年也是一个里程碑,硅谷之火再次被点燃,智能手机行业逐渐升温。

那年新年刚过,乔布斯就在博览会上展示了第一代产品,虽然并不是那么完美,工程师们不得不准备多部手机来保证发布会的顺利进行,但这并没有妨碍乔布斯在主题演讲中首创了“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这一说法:“这是一款革命性的、令人惊叹的产品,比任何其他手机都领先了五年。”[15]

2007 年 1 月 9 日,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

嗅觉敏锐的人,第一眼就会察觉到一场“颠覆性创新”的到来——同年6月,苹果与谷歌相继开发了新的手机操作系统,也就是iOS的前身“Runs OS X”和“1.0”发布,十余年明争暗斗由此拉开序幕。

此时的雷军也展现出了一个用两年时间修完计算机专业全部学分的“普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商业素养:他将创业的目光瞄准了爆发前夕的智能手机。

虽然当时国内手机市场被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巨头牢牢把控,产品溢价率也很高,但国产手机代表“中华酷联”依然靠运营商补贴出货,除此之外,山寨机更是泛滥成灾。但回头想想,这一切都会随着的问世,化为时代的泪水。

在2020年小米十周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雷军对当时的想法做了非常简洁的总结:“用互联网模式做手机,把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融合起来,才能开辟出一条新路,用降维打击1]”。

当然,人们更喜欢他的另一句通俗易懂的名言:“站在台风眼里,猪都能飞起来。”

2010年小米成立后,从根据用户反馈深度定制的操作系统MIUI开始,迅速积累了一批以音响发烧友为主的“米粉”,一年后发布的第一代小米手机M1,由原摩托罗拉团队打造,极致的性能,配合互联网销售降低渠道成本,以及远低于同配置其他品牌智能手机的定价,成功点燃了市场,吹响了国产智能手机向国际巨头冲锋的号角。

随后几年,随着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从15%提升至70%,小米手机销量迅速提升,仅用三年时间便登顶全国手机出货量排行榜,2018年更是位居第一,并于7月成为首家在港交所以同股权结构上市的科技公司。

在上市公开信中,雷军提到“巨大的成功也属于小米一路以来信任、支持过它的投资者,比如最早的VC,首笔投资500万美元,到今天回报866倍!”

上市豪宅亲朋好友圈

种种迹象表明,雷军所说的大赢家是晨兴资本(现已更名为5Y资本)。

晨兴创投创始合伙人刘钦在2003年就认识了雷军,在他看来,雷军“10年前就在思考和捕捉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了”,因此刘钦开玩笑说,自己一直在等待雷军的电话,甚至到了晚上睡不着觉的地步。

据小米官方授权传记《向前看》记载,2010年初的一个晚上,两人通了12个小时的电话,刘钦随即确认了天使投资意向——晨兴资本将投资雷军的新公司,该公司为其提供了首笔风险投资,金额为500万美元[2]。

随后,晨兴资本领投了小米前三轮融资及少量E轮融资。刘钦曾称,自己把首期1.5亿美元基金的约45%押注在小米身上,若按小米IPO定价550亿美元计算,市值将近95亿美元。晨兴资本所持17.19%股份,总投资回报率接近200倍[3]。

多年后,刘钦将自己的投资感悟总结为一条“简单而美丽的原则”:“只把时间花在值得的方向和优秀的企业家身上,成为最了解他们的人,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当然,小米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

在前一年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一次论坛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断言:小米2015年的新红利已经用完了,雷军已经危在旦夕。

他指出,小米靠的是意识形态取得了先发优势,接下来考验的是跑得远的能力。而“跑得远的能力就是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你现在讲一个故事,别人也会讲。我觉得到了一定时候,你就讲不出故事了。接下来就是讲故事的阶段,这是最核心的部分。”[4]

谁曾想,这一愿望竟然成真了?在拿下2014-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冠军后,小米却在2016年突然陷入危机,在外部受到OV围攻的同时,内部供应链也出现问题,其当年手机销量较2015年大幅下降了36%。

事后,雷军曾对媒体坦言,“手机公司一旦走下坡路,就没有回头路了。”这是因为整个手机行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全球产业链,一旦走下坡路,大家都会往下推,所有的资源、稀缺的资源都会被浪费,一切都没了。[5]

在这个关键时刻,雷军选择采取极端手段,换掉时任供应链负责人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亲自接管供应链,并四次前往三星总部,为之前供应链团队的傲慢行为道歉。

此外,小米还通过联合生态链公司打造小米之家,补充线下渠道,并将小米模式复制到印度市场,增加海外销量,成功克服危机。

2017年,小米手机销量再创新高,成为全球首个成功扭转销量下滑趋势的手机公司,当年4月发布的小米6系列也成为第一代“钉子户”,五年后,雷军在微博发起投票,小米6依然以2万票当选为米粉最爱手机。

重生后的小米也成功收获了吴晓波的反扑。

早年曾拍过长视频讨论《我为什么不投资股票》的吴晓波,在小米上市前夕,开设股票账户并认购了价值20万美元的小米股票,并用文章标题向雷军“表白”:“亲爱的雷军,你要对得起我的20万美元。”

不仅如此,在上市前夕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雷军写道:“超过10万投资者积极参与认购小米股票,其中不乏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行业大佬。”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则通过朋友圈表示,自己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并持有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小米股票。

只是消费电子行业总是有起有落,小米的股东们在陪伴“创业”的路上也遭遇过不少坎坷。

打破高端价格壁垒

事情的发展不如人意,上市当天,小米就尴尬地成为“年轻人第一只跌破发行价的股票”。

小米上市前,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已超过75%,行业增速进入平台期。存量模式下,同质化严重的中低端产品陷入价格竞争。高端产品在2018年前后成为真正的战场。这也是市场估值的核心前提。但这恰恰是小米的软肋。

毕竟,由低到高,一直都是商业模式中最艰难的一条路。

茅台可以放低姿态,用冰淇淋和咖啡让年轻人以两位数的价格尝到第一口酱香,依然不影响飞天在白酒价格天花板下继续涨价;但波司登刚卖出五位数的羽绒服,营收增速就跌至个位数以下,一年内市值缩水一半。

小米凭借“性价比”成为后起之秀,上市前该公司甚至公开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然而如今这却成为其高端化道路上的掣肘。

市场也用脚投票,小米上市前传出估值2000亿美元,最后却从1000亿美元跌到550亿,尽管如此,上市当天股价还是直接下跌,雷军和几位高管羞愧难当,躲在港交所的一间杂物间里,躲避媒体堵门。雷军毫不气馁,甚至给投资者做心理按摩:“一定要让上市第一天买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翻倍!”

手机怎么买小米股票_小米买自己股票_小米股票买手机怎么买

然而此后一年多时间,小米股价持续下跌,尽管2019年小米跻身世界500强,成为史上最年轻的500强企业,却没能挽回股价下跌的颓势。

在这段至暗时期,小米内部曾对是否要走向高端产品产生过争议,雷军反复劝告大家“只有走向高端,才能逼迫我们在技术上寻求突破,赢得未来生存发展的空间”]”,才最终达成共识。

小米的首款高端产品是2020年发布的小米10,雷军称,公司不遗余力地打磨所有细节,这导致成本激增。“为了避免亏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售价必须超过4000元,销量必须超过200万台。”[7]

2020年除夕前后,肆虐的新冠疫情势必打乱所有人的生活,但小米10发布会还是在2月初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如期举行,尽管产品3999起步,但依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上市仅一分钟销量就突破2亿。

受到高端市场强势启动的刺激,小米股价也开启了上市后首次大涨势头,而这一次,涨势的主导者变成了公募基金。

第一个出场的是瑞源基金的赵峰。

作为一位在公募和私募战场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资深投资人,赵峰旗下现象级基金瑞元平衡价值于2020年2月发行,是他回归公募的首只股票,从首份定期报告披露情况来看,小米集团是他最早入手的股票之一,也是投资组合中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一度升至第一大持股。

在当年该基金的年报中,赵峰总结道,买一家公司的核心就是买企业家精神,因为一切护城河都不是永久的,只有积极进取的企业家才能保持一家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在他看来,企业家精神“包括企业家对产品和服务品质永无止境的追求,对市场和竞争变化的敏锐和预见性,对提升竞争力的长期不懈的投入,机会来临时敢于下注的决心和勇气,对企业价值观、文化和组织建设的理解和坚持等等。”

赵峰对基金经理工作的理解是“寻找、识别并持续跟踪这些优秀的公司和企业家,并争取能够和这些优秀的公司和企业家一起工作[9]”。

相比几乎在涨势开始就买入的赵峰,时任鹏华工艺精选基金经理的王宗和则晚了一步,小米集团直到2020年底才出现在他的十大持股中,但却后来居上,王宗和的持股数量一举达到了赵峰的两倍多。

无独有偶,在此前的采访中,王宗和也表示过自己对创业者的重视,不过优先顺序排在了产业和商业模式之后。

在王宗和眼中,“企业本身就是由人组成的组织,而这个组织的基因来自于企业家。他创造这个组织、文化、制度、商业模式,以及在企业里能不能实现。这个行业的核心就是要不断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希望企业家要有企业家精神。”

然而,就在所有人开始想象小米的美好未来时,又一个黑天鹅事件打断了小米股价的上升趋势,并迫使小米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放弃退休计划

2021年1月15日9点,港交所集合竞价刚开盘,小米集团股价便迅速从-9.65%跌至-14.65%,直至9点10分之后才有所反弹,之后经过一番激烈的下跌,股价最终以-11.18%开盘,市值当天蒸发逾800亿港元。

而导致小米股价暴跌的罪魁祸首,是美国国防部早前的一份文件,该文件将小米等8家中国公司列入了“军事相关公司”名单。

一年半后,雷军在接受央视《云顶对话》栏目采访时回忆了这段至暗时刻:被列入黑名单后,小米紧急召开董事会,讨论如果小米出了最坏的情况怎么办。如果小米不能再生产手机,那生产什么?公司三四万名员工怎么办?

此时,智能电动汽车进入了雷军的视野。

雷军分享称,自己一开始很不愿意造车,因为相信只有专注才能把事情做好,当时小米手机业务正红火,一度提出“三年做全国第一”、“……全球第一”等口号。

事实上,高端手机市场是小米上市后的一个关键分水岭,此后2020年的上涨让小米股价冲上35.90元,兑现了雷军在上市当晚做出的“IPO投资者至少要盈利翻倍”的承诺,如释重负的雷军甚至已经开始思考退休的事情,并制定了时间表。

但 2021 年初做了一番调研后,雷军突然意识到小米造车已迫在眉睫。事实是,智能电动汽车已经取代智能手机,成为前沿科技的缩影,也是投资界最大的风口。这意味着“它能获得足够的关注、极其廉价的资本和丰富的人才”。

小米不造车的话,就只能等着新生力量来吸走人才,迟早会导致小米人手不足,走向没落。

“如果你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你必须顺着风向。”放弃退休计划的雷军重回战场,正如他在3月21日小米正式宣布造车时所说,“小米汽车是我一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他愿意赌上自己一生的声誉,亲自带领团队为小米汽车而战[12]。”

也正是在本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小米股票总数达到顶峰,虽然小米很快被移出“黑名单”,但随着5G换机潮的失败以及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基金经理们纷纷离职。

重视创业精神的赵峰也在2021年四季度抛售了所持的全部小米股份,并在随后的基金年报中含蓄提到,“随着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如果缺乏新的增长业务,很多大公司要么进入周期波动,要么陷入衰退。只有少数大公司能够挑战熵增长,通过不断的组织和业务创新,开拓新的增长点。”

虽然他也表示,新能源与智能电动汽车是“两个极具长期投资机会的新兴领域”,但他似乎不再相信雷军能帮助小米跨越智能手机与智能电动汽车两大产业之间的鸿沟。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曾告诉远川,“智能电动汽车其实是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相比传统汽油车或者电动车注重严谨、精准的生产环节,智能电动汽车更强调软件和硬件。软件和硬件人才的耦合对车企的组织效率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战,因为整个企业组织架构需要兼容软件人才和硬件人才在观念、文化上的冲突。”

这对于以软件系统MIUI起家、在智能手机制造领域深耕多年的小米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面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以及还未公布售价、更未公布销量的小米汽车,如果纵观小米重仓基金名单,明星基金经理已然出现,逐渐淡出。

结尾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然而,创新并不是“天才的灵光闪现”,而是企业家辛勤耕耘的结果。

但在这个寒冬,二级市场显然不再轻率地相信“创业”的奇迹。

一位发现过多只隐性成长股的公募基金经理告诉远川,“我这几年最大的反思是,很多人能顶住2022年的震荡,是因为外界的压力不够大。在这种环境下,创业者再有本事也没用,神通广大,战胜不了命运。”

在这个beta消失的时代,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这不也是悲观主义的线性推断吗?

从消费电子跨界到汽车行业的企业并非只有小米,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头羊比亚迪同样出身于这个出身。

早在2008年,以手机电池制造起家的比亚迪在发展汽车业务的同时,还从事消费电子零部件生产组装,主打车型是抄袭丰田卡罗拉的廉价燃油车F3,纯电动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讲故事的阶段,无论怎么看,都不符合巴菲特的投资标准,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毅然决然地向比亚迪投资了2.3亿美元。

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表示,“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非常令人敬佩,他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伯克希尔一般不做风险投资,但比亚迪对我们很有吸引力。”

回顾小米如何杀进智能手机市场、突破高端市场,雷军也是一位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创业者,但相信他能再次创业成功的负担,已经不是模仿“Bam”的选股者,而是交给了“被动指数基金”。

“创业”二字,对于还在职场的基金经理来说,终究还是有些虚幻,业绩、薪资、排名,这些跳跃的数字,才是评价这份工作的活生生的证据。

实体的复杂性、创新的艰难不是他们的工作,那是企业家的生活。

参考

[1] 以下是雷军演讲全文:如何找人、做产品、创模式,如何面对低谷……,中国企业家杂志

[2] 继续前行 范海涛

[3] 刘勤或将“成功”丨负面片,

[4]吴晓波:小米没有创造历史,雷军很危险 | 媒体报道,上海金融MBA及EMBA校友会

[5] 小米的价值修复之路 | 《财经》专题报道,《财经》杂志

[6]雷军2023年度演讲全文:成长经历与感悟,小米集团

[7] 新征程 | 小米集团雷军2021年度演讲全文

[8] 砥砺前行 | 小米十周年雷军全程公开演讲、小米商城

[9] 瑞元平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0年年度报告

[10] 王宗和,《国家基金经理》:中国很多行业还处于追赶阶段,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行业必将诞生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华尔街日报

[11]专题片上线!央视网专访雷军,关注“云顶对话”,听雷军历经30年风风雨雨、跨越多个行业周期的创业感悟。央视网视频账号

[12] 雷军哽咽:我愿意用一生的声誉去为小米汽车拼一把!, CSDN

[13] 已经 2024 年了,为什么小米还有这么多机会在造车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新硅谷

[14]乔布斯 15 岁,2007 年,CNET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