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接触过“免密码支付”,从最初小额信用卡免密码支付,到网约车打车、外卖订餐、超市购物……免密码支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免密支付确实能加快支付速度,比如在超市购物,柜台人员只需扫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无需找零。但在便携的同时,也遭到不少用户的吐槽。“安全性不足”:无主动授权、无醒目提示,跳过“输入密码”、“确认金额”等步骤。更让人担心的是,不少手机应用对免密支付青睐有加,系统甚至会默认开启。
近日,相关记者走访银行网点发现,已有部分持卡人主动到银行关闭相关业务,有银行工作人员甚至承认“他们也取消了免密码支付功能”。
部分免密码支付功能默认开启
目前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支付宝和微信这两种移动支付方式,而免密支付也是这两种支付方式的一个重要功能。
支付宝免密码支付
打开支付宝“支付码”说明,在第二项“支付限额”中明确写着“境内支付时,每笔小于等于1000元的订单无需验证支付密码。境外支付时,为保障您支付的顺利和安全,支付宝安全体系将根据客观情况及风险控制情况,动态调整您的免密码支付限额”。
微信免密码支付
微信钱包“支付码”使用说明也限制免密支付金额在1000元以下(在商户名单内的商户消费时,单笔支付金额在3000元以下),此外还规定“财付通有权根据客观情况和风控需要调整您的免密交易限额”。
小额银行卡无密码
除支付宝和微信外,银联的发卡银行也通常将“小额免密码免签名”功能和“闪付”设为默认开通方式,从6月起,小额免密码支付服务单笔交易限额由此前的300元提高至1000元。
✔ 事实上,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新的支付方式,“免密码支付”的可能性远不止上述几种支付平台。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有意无意地使用“小额免密”支付功能,但当被问及是否记得自己何时开通该项服务时,大多数人回答“不太清楚”或不是自己主动开通的。
▲以某热门旅游APP为例,支付界面下方有一行字体非常小的规则,默认自动勾选。点击规则后会发现,内容包括:“您知悉并同意为该笔交易输入您的个人信息。这意味着您已确认该笔交易及交易金额并不可撤销地向系统发出指令。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将根据您的指令从您绑定的银行卡中扣除您确认的交易金额给收款人。”
▲ 除了部分软件默认“同意”免密码支付外,也有不少食品相关的软件或智能售卖机都没有勾选此选项,也就是说,用户如果不同意免密码支付,就无法使用该程序。
✔ 此类软件或小程序一般在首次扣款时验证支付密码,并授权客户选择相应的支付应用后直接从该笔交易中扣款。
▲另据悉,在查看财付通的《扣款授权确认书》后发现如下描述:“您同意本确认书即视为您已向财付通提供自动续费授权,并愿意承担因此导致的一切法律后果。任何情况下,只要商户向财付通发出支付指令,财付通即可按照指令扣款。商户支付指令的实际情况的正确性、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由财付通负责,本公司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相关法律责任由您和商户共同承担。”
▲L女士(化名)就曾经历过与财付通签约时自动扣款的流程,在L女士没有消费任何内容的情况下,钱就被自动扣了。当L女士咨询相关客服时,客服告诉她原因是“后台出现错误,正在修复,多扣的钱会自动退回到支付账户中。”
等了2天,多出的钱还是没有退回到账户上,在L女士多次催促下,客服人员才通过微信将多出的钱转回来,虽然L女士最终追回了多出的钱,但却花费了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取消免密码支付
据相关记者走访了解,多家银行网点大堂经理直接回答:“您来申请取消免密码支付吗?带上身份证和银行卡直接去窗口办理。”
一家国有银行大堂经理表示:“最近有很多客户来询问如何取消免密码功能。”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坦言:“免密码支付1000元的限额是单笔交易限额,每天可以进行多次,我已经自行取消了免密码支付。”
很多人可能会质疑,为什么免密支付开通后不提醒持卡人,而且很多银行只能到网点取消这项服务。不少银行工作人员将此归咎于银联。该经理称:“这不是银行的规定,我们只是按规定发卡,这是银联推出的,说白了这是不公平的条款,但我们可以立即帮你取消这项服务。”
如果卡被盗,没有密码的小额支付将无法索赔
对于持卡人最为关心的风险问题,目前银联已与商业银行合作,为持卡人设立专项赔偿基金,提供72小时丢卡保障,如因卡片遗失或被盗导致小额无密码交易,持卡人可在72小时内获得赔偿,每年累计赔偿金额达人民币200万元。但相关记者走访时发现,银行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并不一致。
▲在某大型国有银行,有消费者到柜台办理“小额无密码消费封号”业务时,柜员告知:“如果卡丢失、被盗,造成小额无密码交易,只能挂失、报警,公安机关会追查,银行也没办法了。”
▲在另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一名工作人员表示:“72小时丢卡保障的前提是客户已经付费开通了消费提醒服务,若未开通该服务,责任在持卡人。”
专家及业内人士推荐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便捷的网络支付方式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快捷支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如何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优化安全因素等,同时要有底线方案,完善补偿机制。
应当取消“双免”功能的默认开启,将知情选择权交还给用户。从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的角度,银联和银行应先关闭该功能,再以适当方式告知用户,在取得用户明确授权后,再重新开放该功能。
若您已开通“免密码支付”功能,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账户信息;若您不再需要该功能,应及时关闭或撤销授权;对于涉及个人金融的应用,应尽量避免使用同一组用户名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