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期《飞帆汽车智能座舱解析》中,我们解析了飞帆R7的“天花板”级多维感知交互智能座舱和视觉增强AR-HUD抬头系统,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飞帆R7的“高端”,对飞帆R7的座舱布局、亮点硬件交互等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今天苏州车展(丨)首次打开了这扇大门!我们去现场,给大家深度解读飞帆R7智能座舱的核心——OS!为飞帆R7深度开发的车载系统!
据悉,这款OS将以“直观”交互为主打,在更直观的方面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那么这款OS是否也能像上期的AR-HUD一样,开启智能汽车的新篇章呢?我们继续详细探讨一下。
1.OS设计美学分析
技术与直觉的碰撞
车载UI想要受欢迎,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看着舒服,在足够美观的前提下,OS融入了更加精致浪漫的风格。
很多厂商在最基础的阶段只定义了车机的白天/夜晚模式的开发,简单为车机做了一套明暗背景。而OS将车机的“故事背景”定义为遥远而神秘的开普勒星球,整个车机背景会通过智能光感随着环境变化,给用户呈现开普勒星球的黎明与日落,这样的视觉设计能给用户带来震撼而细腻的浪漫。
操作系统—轻量级ICON设计
UI层面,OS目前以扁平化设计为主流,但ICON采用了轻写实的设计风格,将物体的具体形象提取为简洁的线条,但同时高度保留了其辨识度。
NIO 模型上的应用程序主页设计
小鹏P7上的应用主页设计
我们来看看蔚来、小鹏、理想三家目前的 UI。其实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各家的 UI 风格有所不同,但整体的设计倾向还是扁平化。其中小鹏的应用首页,既有扁平化的 ICON 设计,也有一部分是拟物化的风格设计,这种设计很容易让用户在体验的时候,产生一种割裂感。
操作系统整体视觉风格
沉浸式的体验、更简洁轻快的配色、统一的图标风格也能降低用户的视觉疲劳。在首页和交互卡片的处理上,OS采用了磨砂玻璃的设计,让卡片场景更加立体,也更加轻快。
从整体视觉来看,飞凡OS采用了更加前卫的设计理念、更加清晰的UI风格,打造了能够直击用户直观感受的车机交互UI。
读完OS的设计美学,作为数码圈的玩家,我看过不少厂商的UI风格,我觉得OS在设计上紧跟了时代主流,同时展现了独特的审美。在这个扁平化设计的时代,能坚守拟物化风格的图标,并融入到更具有现代感的UI中,实属难得。这让我相信,在未来,对用户来说更直观、更易理解的轻拟物化设计,会逐渐成为设计的主流,而OS,就是这个先锋。
2.分析操作系统交互
创新解决用户痛点
1.首页设计更直观,小车动画细节丰富
设计是否美观是车机的视觉考核,但车机是否真正好用,最终还是取决于车机的交互逻辑。因此,说完了OS的设计美观度,我们再回到OS的交互部分。现阶段,很多主流车机交互逻辑在实用性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
理想控制首页,左侧二级菜单,右侧细分功能
特斯拉地图主页,车辆控制和速度信息被屏蔽在左侧
比如,主流的“地图作为首页”交互存在地图占据主要视觉区域的痛点,难以第一时间找到并操作其他功能;理想的左侧大屏交互、右侧细化功能交互,也需要用户多次点击才能找到想要操作的细分功能。
操作系统—主屏幕地图畅通无阻的界面
飞帆OS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首页上,飞帆把常用功能全部放在底部DOCK栏,让每个重要功能都成为首页。在地图模式下,不会有侧边栏遮挡地图内容。
OS—在左侧绘制一个负片屏幕
操作系统—主页下拉控制栏
如果用户想要快速调出音乐或者其他功能,可以向左滑动调出主页负一屏,或者向下滑动控制栏来控制一些自定义的快捷功能。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更多的层级点击会增加车机不好用的负面印象,同时内容的遮挡也会给用户在与车机交互过程中带来更多的视觉负担。OS将主应用置于底部DOCK栏,将其他功能控件隐藏在负面的一屏一框中的做法是比较明智的解决方案。
同时从上方视频中可以看到,OS在操作负一屏以及中控柱的滑出、收起时都设计了线性的动态动画,而这样的动画往往是很多主流车机所忽视的。在动画的辅助下,配合中控屏60hz的刷新率,每一次的滑动都能带给用户更加直观的敏捷流畅感受,同时也让用户的视觉体验更加舒适。
通过上面的视频,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一个交互细节:在OS上,用户只需要长按空调的温度/风量图标,然后左右滑动,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操控;这样的交互解决了用户需要经过层层菜单才能进入细分功能的痛点。在传统车机上,通过触摸屏操控空调,往往需要经过三层操作:点击进入空调二级菜单-滑动温度/风量-退出空调界面。
从以上小细节我们可以看出OS对于用户体验的打磨并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落实到直观的层面,让用户能够更好地与车机进行沟通。
2. 盒子创新
除了更加直观的首页和详情,OS还加入了高度可定制的Box(桌面插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编辑按钮进入功能菜单,一键布局自己常用的功能。
OS Box 操作视频
通过实拍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在编辑栏中有多个卡片组件可供编辑,其中就包括OS上创新的一键智慧场景模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OS已经开放了微信以及车机上的微信小程序,用户可以通过方向盘上的微信专用按钮接收或收听微信消息,也可以在车机上使用常用的微信小程序,进一步摆脱用车时对手机的依赖。
此外,在盒子操作时,OS还提供了交互效果和侧滑动画,在细节打磨方面,我觉得这种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不少厂商在主流手机OS/UI中也运用了负一屏、小插件等功能。该功能的好处在于用户可以通过负一屏快速跳转到自己最常用的一些应用,卡片式场景往往能提供最快捷的功能入口。这样的功能在不少车机上还未普及,但OS将这一便捷功能带给了飞帆R7的用户,让用户在交互时减轻了负担。
3.简化车辆控制操作,实现“看到就点击”
至于车辆控制,我们都知道,目前很多主流厂商已经将大部分车辆功能集成到了汽车的UI中,但控制每个功能都需要进入详细的子菜单,本次OS旨在通过一种全新的“可视、可点击”交互方式打破这一僵局。
该操作系统将大部分车辆控制功能集成到精细建模的3D车辆模型中,并以显眼的蓝色光标提示,让用户通过单一界面就能清楚地执行想要控制的功能。
从实拍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OS车控的交互逻辑设计为右侧是3D车辆模型,左侧是具体功能的层级菜单。用户可以通过左侧的详细功能菜单找到详细的功能栏进行控制,也可以拖动3D模型找到车辆功能的位置点击进行控制。大部分车辆控制都可以通过此页面的3D模型和侧边的菜单栏进行操作。
此外,3D汽车控制不仅限于控制车外的功能,还可以通过上下滑动切换到车内,控制车辆的内部功能。实际操作视频并没有详细展示。但值得肯定的是,车辆的3D模型拖动起来非常顺畅,建模没有锯齿感,光影足够细腻,从二级菜单返回3D模型也很流畅,这让我对OS的实际体验非常期待。
4. 更有情感的语音助手
既然说到智能座舱,那么绕不开的一个重点就是语音助手,而与OS相匹配的语音助手的形象就是“星光流体”。
操作系统— 语音助手
相比其他厂商将语音助手拟人化、卡通化,OS星光流体设计风格更符合R7的科技感,也呼应了其座舱开普勒式设计的主题,让语音助手更具情感化。相比之下,实体语音助手增加了后期硬件维修的可能性,拟人化语音助手同质化严重,无法很好地平衡科技感。目前宝马iX、奔驰EQS等更高价位的车型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风格。
蔚来实体语音助手Nomi(上)与小鹏拟人化语音助手小P(下)
最重要的是,这个呼吸光球未来将能够支持多种方言的识别和复现,并且在科大讯飞的技术支持下,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用户语义,在它的辅助下,OS能够让用户与飞帆R7的沟通更加清晰。
5.智能座舱全域一体化
OS在革新优化车机交互逻辑的同时,飞帆汽车也不忘在“科技实现”与“物理实用”之间寻找平衡。飞帆R7的中央扶手箱内设计了一条触控按键条,将用户用车时最常用的几大功能整合在一起,同时还采用了简洁易懂的灯光模拟ICON设计,换言之就是“实用又科技,为你而生”。
操作系统—实体栏
刚才说的都是中控屏层面的交互,但实际上OS对于座舱内“直观”交互的理念并不局限于单一的中控屏,而是整个座舱区域的智能融合。
操作系统——仪器驱动接口
比如OS“直观”交互的理念也落实在飞凡R7的仪表屏幕上。从上图可以看到,R7的仪表屏幕将主要视觉区域留给了驾驶界面,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扫描到的道路标线和车辆模型,从而观察路况以及车辆的辅助驾驶状态。
同时,设计团队对各个信息元素做了相对合理的布局,最重要的车速显示和限速标志被放置在3D驾驶界面的上方,而导航/音乐等信息界面则被放置在界面的右侧,其他信息也可以通过简单滑动底部信息栏来获取。
OS—仪表盘智能驾驶系统危险预警
在辅助驾驶状态下,飞帆R7可利用PP-CEM™像素级点云融合高级智能驾驶,识别、预测周边车辆、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轨迹,并将三维模型实时投射到仪表屏幕和中控屏幕上,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控制周边车辆距离。
理想 ONE 仪表板 UI
NIO EC6仪表盘UI
对比蔚来与理想的仪表盘UI,我们可以看到,整体的视觉效果并没有强调沉浸感,数据信息的分布也比较散乱,而OS对于沉浸感和视觉的协调性把握得比较好。总的来说,OS赋予这块仪表盘的唯一使命就是让用户更加关注驾驶和路况信息。
6.四屏互动联动
我们再把目光重新投向飞帆 R7 的整个座舱布局,在我们之前分析飞帆 R7 内饰的文章中,我们肯定了这个三屏+AR-HUD 座舱组合的创新性和科技感。然而,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的堆砌永远只是表面文章,这种多屏对于车企来说,交互和联动的调校尤为有挑战性。
OS为飞帆R7带来的解决方案是四屏联动,在飞帆R7上,用户可以通过三指滑动,将中控屏幕上的导航、视频等内容快速分享到副驾驶屏幕上,反之,副驾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交互方式将这些内容分享到中控屏幕上。
当用户开启导航时,导航信息会同时显示在AR-HUD和仪表屏幕上,实现三屏互联。该功能是多维感知交互智能座舱的主题。此外,该OS还能实现主驾和副驾屏幕的导航设置共享,可通过副驾导航功能同步到中控屏幕上。
梅赛德斯·奔驰 EQS 驾驶舱
相比同样具备三屏交互的理想ONE,以及价格更高的EQS,虽然硬件上也具备三屏,但少了对多屏之间联动的强调,OS上的三指滑动逻辑和多屏联动功能,都是多屏座舱交互上的创新。
另外要提的一点是,飞帆将三联屏在R7上发挥到了极致,在娱乐功能上,停车时可以通过15.05英寸2.5K级别中控屏实现沉浸式观影;飞帆R7上的AR-HUD不仅仅是驾驶辅助,停车时也能实现70英寸影院级别巨屏观影体验。
试想以下使用场景:车主独自出行时,停车状态下,可通过AR-HUD或中控屏观看电影、放松身心;主副驾驶座位上有人时,主副驾驶座位可独立欣赏自己喜欢的电影或影片,副驾驶座位还可连接副驾驶娱乐屏蓝牙,独享音效,不干扰主驾驶座位;全家出行时,通过15.05英寸中控屏与BOSE音响的搭配,前后排家人均可享受沉浸式观影体验。可以说,飞帆R7及OS为车内每一位乘客带来的是实用与享受。
最后回到OS 的设计逻辑,可以说从底层UI到交互逻辑,都是对车机交互的颠覆,融合多种交互方式的优点,并分解其复杂性,打造出一种既简洁、美观又实用的交互方式。
此外,OS上更加轻盈、虚实相间的毛玻璃设计,让整个车机看上去更加灵动,也更容易让用户沉浸其中。Box、负一屏、车机动画等细节功能都体现了OS对于用户交互更加直观、直觉更加感性的重要性。
总结一下,在目前车机冗余、复杂的现状下,OS用直观的交互设计打破了用户与汽车之间的壁垒,更简单的交互逻辑更能直击用户痛点。直观、更少层级、更具定制化的交互设计让飞凡OS从一开始就在智能座舱领域站到了更高的高度,也让OS更懂用户。
OS能够在飞帆R7身上拥有极致的流程体验和直观的交互,与R7强大的硬件基础密不可分。高通骁龙8155、2K显示级中控屏、33项高精度智能驾驶感知硬件,都是让飞帆R7在软件和硬件领域都脱颖而出的“硬实力”。纵观和对比目前飞帆R7的竞争对手,飞帆的智能化和硬件堆砌无疑更具优势。
飞帆汽车与零界科技数字智能共创中心揭牌仪式
同时,OS和飞帆R7背后都有着强大的软件团队支撑其开发和后续优化。近日,飞帆汽车与零界光科技联合打造的数字智能共创中心揭牌仪式在安亭汽车创新港成功举行,OS是双方首个共创成果。
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共创模式落地,打造数字化体验标杆。首款搭载OS的汽车——飞帆R7,通过全新直观的车机交互逻辑、三指滑屏交互,以及精妙的中控、副驾驶娱乐屏幕、殿堂级BOSE音响系统的融合,为用户打造“全员在C位”的视听交互座舱。
结论
硬件的堆叠、软件团队的辛勤耕耘以及对智能时代车机交互的创新理解,成就了我们看到的OS,OS的出现揭开了飞帆R7另一层的面纱,也代表了飞帆汽车的技术实力。
回顾飞帆R7的硬件实力与软件表现,我们可以看出飞帆正通过R7的PP-CEM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智能赛道树立全新标杆,并以OS为座舱给智能汽车行业与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改变。在外观、内饰、座舱之后,让我们一起期待飞帆R7的下一个惊喜,静待飞帆R7正式来到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