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演练

2024-07-29
来源:网络整理

8月13日上午,广州市荔湾区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演练在荔湾区青少年宫举行。此次演练由荔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主办。演练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荔湾区疾控中心接到荔湾中心医院电话,称“该院送往广州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核酸样本检测结果为新冠肺炎核酸阳性”。医院在医院发热门诊对病例及其家属进行隔离后,立即将病例信息上报区疾控中心。随后,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响应。

荔湾区疾控中心、荔湾区公安局、彩虹街道办事处、三人疫情防控组、荔湾中心医院等单位参与演练,演练内容为应急处置、现场采样检测、现场协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识别及二级保密、重点场所及人员巡查规则制定、信息报告及风险评估、患者家中终末消毒等7个课目的实战演练。

演练中,荔湾区疾控中心首先向市疾控中心、区卫生健康局上报初筛阳性预警,后方信息岗在接到初筛阳性报告20分钟内通过电话核实病例情况,并根据现有信息迅速完成上报约200字的病例核实信息,同时,第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组赴现场开展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开始后20分钟内,采样人员迅速采集病例鼻咽部2份标本,由标本运送岗送至市疾控中心和荔湾区疾控中心检测(双采样双检测)。随后,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岗对同住人员进行采样;对相关暴露场所的可疑物品和环境进行采样检测;必要时对相关暴露场所接触人员进行筛查。同时,采样人员立即电话通知检验科准备采集样本、进行检测,并要求6小时内出结果。

荔湾区疾控中心也向公安部门通报了病例基本情况,公安部门从发病前14天到隔离期间对患者的活动轨迹进行了跟踪。疫情调查组到医院对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过程以及发病前14天到隔离期间的活动模式和活动轨迹。疫情调查开始30分钟内就完成了初步的疫情调查信息。后端信息员对缴费记录进行分析,确定了一些重点场所,上报相关街道和公安部门,随后从检测阳性采样当天开始逆向开展日常活动轨迹调查。

首次现场调查初步确定密切接触者,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与公众调查,形成密切接触者名单;对部分信息缺失的密切接触者信息,由后端信息站及时推送至公安部门,并利用大数据完善相关信息。

彩虹支付接口_彩虹支付源码_彩虹支付

后端追踪岗、重点部位岗根据一线流量调查信息,形成重点部位名单,对重点部位立即进行封锁管控,疫情应对小组协同公安部门、社区三人组调取视频、实地走访,同时对重点部位进行环境、人员采样监测。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完成后,立即呼叫救护车将病例转送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流调完成后24小时内形成初步调查报告,核心信息上报市卫健委。流调人员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形成初步调查结论和风险评估,将通过“广州荔湾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疫情信息、病例基本情况及轨迹,提醒去过重点场所的人员尽快进行核酸检测,提醒市民如有症状及时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诊。

消毒人员将患者所在建筑划分为清洁区、污染区、缓冲区,开始对病例所在房间进行消毒,使用100μL含氯消毒剂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使用0.5%过氧乙酸对室内空气进行喷雾消毒,同时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消毒工作完成后30分钟,用清水擦拭消毒现场。至此,7个科目结束。

此次演练旨在进一步完善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机制,检验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现场调查、信息报告、协调等机制和流程,提升荔湾区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结合最新防控方案,对演练现场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建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朵通讯员李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学明通讯员荔湾区新闻中心吴启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