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 与二维码支付优缺点对比及安全系数提升方法

2024-07-29
来源:网络整理

小编简单对比了一下目前主流且安全的支付设备和通讯方式,我们就能一目了然的看出各方式的优缺点。

NFC的优点是:1、可以在不方便使用交通卡二维码的场景下使用(需要修改设备和使用习惯)。2、支持离线支付,安全系数高。NFC的缺点是:相对来说,并不是所有手机都支持该功能。需要额外的硬件成本。

二维码的优点是:无需额外付费,基本可以跨手机、跨操作系统使用。但缺点也很明显:无法在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上使用,无法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使用。至于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可以结合指纹、虹膜作为支付密码,更加安全。

指纹和虹膜识别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支付,更多的是作为支付密码使用。而且从这两款产品的安全性来看,很有可能指纹识别只是作为手机的快速解锁和快捷菜单,支付可能还是需要通过虹膜识别来完成。这里之所以提到指纹和虹膜识别,就是因为这两项功能会让二维码支付更加安全。

复杂的生态系统阻碍NFC普及

NFC的硬件架构相对复杂,NFC硬件分为AMS和SE,这两个设备并不完全来自同一个供应商。另外有些情况下,为了把天线做得更小,需要额外增加一个,比如增加AMS,就可以用很小的一块面积来作为NFC天线。架构复杂导致了生态链复杂,生态链复杂,涉及到不同的行业,某种意义上也阻碍了NFC的普及。

NFC供应商有很多,比如NXP、ST、复旦微电子、上海坤瑞以及国内其他公司。

为了实现安全支付,NFC还需要SE( ,安全模块)。SE可以为敏感信息提供安全存储,为交易提供安全的执行环境。所有涉及敏感数据、加密操作等的业务(如银行卡、公交卡)都需要单独的安全芯片来处理。NFC芯片将从外部读写器接收到的命令转发给SE,SE处理后通过NFC控制器进行回复,使整个操作非常安全。SE的主要供应商有NXP、ST、、、。

从NFC相关的生态链来看,NXP在整个NFC产业链中的布局最大,这也是为什么NXP在NFC产业链中占有最大的份额。

NFC和SE都是手机上的硬件,但是NFC支持的功能需要实现的方式不同,为了支持不同银行、不同地方的公交卡,需要一一开发。当然,不管是银行卡还是交通卡,都是标准协议,但是你的手机能用上哪些功能,还是要看你的上层软件提供商如何和这些银行、交通部门协调沟通。

NFC在手机上其实有三个功能:

1.NFC读卡器(比如可以用手机读取公交卡上金额、给大众卡充值)。2.NFC卡模拟(比如可以将手机当公交卡或者银行卡使用)。3.NFC卡配对(比如快速配对两部手机,两部手机会自动通过WiFi或者BT配对,省去了繁琐的WiFi或者BT配对)。

一开始NFC供应商都尽力将手机NFC的三种功能全部实现,比如NXP、ST,三种功能都支持。

不过我们也看到国内的一些NFC供应商,比如复旦微电子、上海坤锐等,只提供卡模拟功能,降低了NFC的成本,并与各地公共交通部门、银行合作,推出了交通卡、银行卡等功能。所以我们也看到明湖的滴滴手环、拉卡拉的考拉手环都采用了这样的芯片,开发出了可以当交通卡使用的智能手环。这或许也是NFC的一种转变,是NFC获得更多用户的一种方式。

总结:

安全支付需要NFC吗?当NFC的成本不再是问题时,或许未来智能手机的使用方式是这样的:公共交通(公交/银行)用NFC;便利店/餐厅用二维码或NFC;手机开机、解锁用指纹;淘宝/京东等网购用虹膜作为手机支付的钥匙。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放缓,Wifi、4G、高性能CPU、大屏幕等已经不再是卖点,取而代之的是Hi-Fi手机、双卡双待、安全移动支付等手机的各种应用。随着安全支付需求的增加,NFC的卡模拟功能让它在安全支付中变得非常重要。NFC发展了这么多年,却一直没发展起来,希望安全支付的趋势足够强劲,让NFC这头猪飞起来。

二维码银联支付用什么软件_银联二维码支付怎么用_银联二维码付款

----------------------------------扩展阅读----------------------------------

技术差异

NFC支付(pay):基于NFC短距离通讯技术,无需网络,目前以“近场支付”为主。

扫码支付(支付宝、微信):远程支付需要网络支持,包括: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普通支付(余额或绑定银行卡支付)。

手动的

NFC支付(pay):手机触碰读卡器—输入密码(或指纹),整个过程3秒内完成

扫码支付(支付宝、微信):开机-解锁-进入APP-点击支付-输入密码(或指纹)-确认支付,整个过程至少需要10秒

安全

以支付宝为例,NFC支付需要网络支持,如果商户没有wifi或者无法连接网络,就无法支付,而Pay则无需网络即可完成支付。

加密技术方面,Pay主动安全性更好,用户数据经过硬件加密存储,数据传输也加密,支付需要指纹,被动安全性未知,虽然二维码支付加密程度不如NFC,但支付宝和微信都有主张,也算是安全保障。

市场份额

NFC支付(pay):目前首批支持Pay的银行有12家(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后续会再增加7家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广州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目前肯德基、麦当劳、711便利店等线下门店都可以使用Pay结算,苹果表示后续还会增加更多。再加上目前支持Pay的设备并不多,可以说目前支持的场景并不多。

扫码支付(支付宝、微信):微信和支付宝几乎覆盖了所有知名线上线下品牌(超市、便利店、4S店、宜家、麦当劳等)。从用户数量来看,支付宝用户超4亿,微信用户超6亿,其中4亿开通了微信支付。加之两家公司近两年来已经培养了用户习惯,因此想要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转换到新的支付方式并非易事。另外,支付宝和微信除了支付功能外,还具备理财、生活服务、社交等更多功能。

这起起伏伏,谁主沉浮?

Pay 的技术本质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不同,理论上进入中国市场后, Pay 在与后两大竞争对手的对抗中具有生存空间。同时加密不会让苹果或商家知道你的银行卡信息。在安全性上, Pay 优于支付宝和微信。从本身的操作体验来看, Pay 只需要靠近 POS 机,按一下指纹即可完成,比支付宝、微信打开应用、扫码的步骤更简单。

正是因为Pay的上述技术性质,它需要一套完整的银行支付体系支撑才能在国内推广。但中国的银行支付体系显然不完善,首先线下POS机覆盖面不够,线上也不是Pay的强项。因此Pay进入国内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推广。如何让商户和用户接受并使用?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充分发挥Pay的优势。

这里依托苹果的财力,或许会考虑花钱补贴获取用户和市场,然后再寻找出路。毕竟与如今很多O2O创业公司不同,苹果花得起这笔钱,而且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苹果这么做也是值得的。不过,支付宝有4亿多用户,微信有6亿多用户,要这么做并不容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