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文婷
在互联网巨头纷纷投入AI竞赛之际,蚂蚁集团也明确了全栈AI模式的战略版图。5月27日,蚂蚁集团CTO何正宇在蚂蚁技术日上透露,蚂蚁近两年在AI和数据要素技术上投入巨大,致力于实现AI的规模化应用,让AI像扫码支付一样便捷地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对蚂蚁来说,AI不仅仅是一个应用,更是一个基础设施,我们希望把AI作为基础能力释放到更多的场景中”,何正宇表示,“我们相信AI不是为取代人类而生的,而是为每个人而生的。”
AI创新应用矩阵集体亮相
2015年5月27日,因光纤切断,部分支付宝用户两小时无法登录账户。蚂蚁技术日由此诞生,而这场意外的技术事故也成为蚂蚁继续探索领先技术赛道的契机。今年5月27日,第九届蚂蚁技术日首次面向公众开放,AI创新应用矩阵占据中心位置,向外界传达了蚂蚁“让AI像扫码支付一样便捷地走进每个人的生活”的技术主张。
近年来,蚂蚁持续投入AI研发,同时基于大规模业务场景需求,布局包括知识图谱、运算优化、图学习、可信AI、大模型等AI技术,其中蚂蚁百灵大模型已于2023年底完成注册。今年3月,蚂蚁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旨在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推进“AI”等三大战略。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蚂蚁AI应用三大领域的代表,三款智能管家生动展现了蚂蚁AI应用场景。其中,生活管家“支付宝智能助手”连接400万商户机构小程序、8000个数字生活服务,可查询和办理吃住行购娱等生活服务;金融管家“智小宝”可通过文字对话提供行情分析、持仓诊断、保险配置、投资教育、科普等理财和保险服务,目前已有4300万用户使用智小宝;蚂蚁还推出了一套医疗解决方案,即将推出医疗健康管家服务大众。目前,浙江省卫健委与支付宝联合推出的数字健康人“安真儿”已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浙江省近百家医院使用,服务人群超过百万。
今年初,蚂蚁金服确定了原生多模态技术方向,坚定投入全模态数字人、全模态智能产品的研发。科技博览会上,图片、音乐、视频等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等创新产品在蚂蚁金服内部“开花结果”,比如AI智绘、AI智乐、AIGC数字人等。此外,还有一款名为“萌乐吧唧”的小程序,基于自研人像二维模型,用户上传一张照片,就能生成千人千面的萌照,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的关注。
人工智能大规模实施仍面临三大挑战
何正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AI规模化落地还需要攻克三大挑战,分别是可靠性、经济性、易用性。其中,“可靠性”是任何技术真正落地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技术不可靠,就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作为产品或者噱头。AI生成式大模型首先要攻克“可靠性”的问题。
在他看来,现在很多云厂商都免费开放大型AI模型,在巨大的资源投入下,AI技术的价格肯定会下降,但这类应用要想成为下一个超级入口,应用门槛还需要进一步降低,因此可靠性、经济性、易用性三大挑战依然是蚂蚁AI的重点。
随着AI可用性的不断提升,大模型也日益发展成为蚂蚁内部重要的生产工具。2023年外滩大会上,蚂蚁正式开源了基于百灵大模型开发的智能研发平台。该大模型能够根据开发者的输入快速生成代码并添加注释,大幅提升研发效率。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超过50%的蚂蚁工程师使用支撑进行日常研发工作,他们提交的代码中10%是由AI生成的。今年4月,还上线了全新的“图生成代码”功能,支持开发者使用产品设计图一键生成代码,大幅提升前端页面的开发效率。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安全基础
何正宇坦言,蚂蚁AI全栈布局模式的愿景是让AI像“扫码支付”一样便捷地进入每个人的生活,让AI成为更多人而非少数专业人士可以使用的工具。他并不否认技术带来的风险,但更喜欢用中立的眼光看待包括AI在内的技术演进。“关键在于你如何应用这些技术,确保技术用在善的方面”,他说。
据他介绍,为了确保AI带来积极改变的同时,平衡可能伴随的安全问题和伦理风险,蚂蚁大模型团队中有将近20%的人在做安全相关的工作。
在技交会上,记者看到了针对大模型的综合安全解决方案“蚂蚁天剑”,可以对大模型自身的安全进行检测和防御;加速隐私计算的关键硬件“乾坤卡”,可以解决密码运算速度慢的问题,使全同态计算的性能提高100倍。
何正宇还透露,蚂蚁加大了招人力度,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标注员”。据悉,蚂蚁目前拥有约2000人的标注员团队,他们来自医疗、投顾等各个行业,不少是跨学科背景的高学历人才。此外,蚂蚁还在探索AI技术与硬件的结合。在他看来,AI时代,硬件只是基础设施,只有叠加AI软件、算法和服务,才能形成真正的AI应用闭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