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三方支付机构依然会面临严厉监管。
相较于2021年,2022年央行及其分支机构对辖内支付机构开出的罚单金额大幅增加,其中,银联商务、百联友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被罚金额均超过6000万元。
此外,与前三批续签相比,2022年唯一公布的一批支付机构续签成功率最低,79家支付机构中仅有52家续签成功。
两次罚款超6000万,另有三次罚款超1000万
2022年最大的一笔罚款于年底公布。
12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银发决字[2022]25-29号),对中国银联商业有限公司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5万元,并处罚款6516万元,行政处罚日期为2022年8月31日。
银联业务违法行为共9类,分别是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条码支付业务管理规定;违反机构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违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规定。
银联商务表示,2020年7月至8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其执行2019年《支付清算管理条例》、履行反洗钱义务、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执法检查。收到《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意见》后,高度重视,认真分析、逐项比对、全面落实,并于2021年10月提交整改报告,全面完成整改工作,并积极完善相关业务长效管理机制。
另据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向百联友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开出了6000余万元的罚款。
2022年11月,百联优利因未落实防范电信诈骗风险相关要求、未落实商户实名管理要求、未落实商户结算管理要求、未执行外包管理相关规定等被警告,并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3092万元及罚款3396万元,罚没总额6489万元。
除了罚款金额高昂外,值得一提的是,“未落实防范电信诈骗风险相关要求”这种违规类型,在近年来央行对支付机构开出的罚单中十分少见。
除上述两起以外,2022年央行分支机构还开出了三张千万元以上的罚款。
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因九九亿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行为,对该公司处以罚款1004万元人民币,责令该公司限期改正。
3月,银盛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留存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被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处罚,公司被处以罚款2245万元。
9月,北京钱袋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17项违法行为被警告,罚款1165万元。
牌照续期:8家企业暂停审查,1家企业未受理
在2022年6月份(2022年6月第四批)公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换发公开信息中,79家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全部到期,52家支付机构换发申请,其中央行对8家支付机构暂停审查,10家机构未提交申请,8家机构主动退出,1家机构未受理。
其中,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情形,8家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延续申请审查被央行暂停,这8家机构分别是汇超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汉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银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嘉联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九派天下支付有限公司、中港银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西支付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云南本源支付管理有限公司。
此外,由于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情形,央行决定不再受理汇通宝支付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换证申请,不再延续其《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
与此前三批支付牌照续期相比,本次续期成功率最低。
2021年5月,第一批27家支付机构全部向央行提出续期申请,其中24家成功续期5年。3家机构因计划与控股股东中国银联商业有限公司进行整合,向央行提出暂停续期申请。2021年8月,第二批12家机构牌照到期,10家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牌照获得续期,1家申请终止支付业务,1家续期申请被央行暂停。1月,第三批51家支付机构持有的支付业务牌照到期,央行对其中40家进行了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