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年底将全部取消,“不停车收费”ETC通道已成大势所趋。
近几个月来,各家银行为争夺客户市场,纷纷大力推广ETC卡,然而随着ETC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全国各地ETC信用卡诈骗事件却屡屡发生。
因此,在银行申请ETC时,如何规避欺诈风险成为ETC客户最关心的问题。
被盗
大部分都是二合一ETC组合卡
“ETC办好后就装在了汽车挡风玻璃上,没想到被不法分子盗刷了。”市民邱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称,有一天,自己在没有任何消费的情况下,收到刷卡100元的短信提醒。经调查,原来是不法分子利用她车上的ETC刷卡功能盗刷了卡。
无独有偶,陕西西安的卢先生上个月也被刷了近2000元银行卡,但被盗的银行卡就在卢先生的车里。卢先生调取了小区地下车库的监控摄像头,发现了秘密——一名男子用扫描器扫描了他车挡风玻璃上的ETC设备,刷走了他的钱。
那是不是说所有的ETC卡都有被盗的风险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ETC卡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交通行业发行的储值卡,不具备金融功能,储值后可由车主消费;第二类卡是交通行业与银行联合发行的,是没有金融功能的ETC账户卡,通常与车主名下的借记卡或信用卡关联;第三类是交通行业与银行联合发行的二合一ETC联名卡,既具备ETC账户卡的功能,又具备银行储蓄卡或信用卡的功能,可用于正常刷卡消费。这类卡也是不少ETC卡诈骗案的元凶。银行与ETC运营商联合发行的ETC卡,如果具备闪付功能,并开通了“小额免密码免签名”服务,则存在被盗刷的风险。
建议关闭
“小额免密码、免签名”功能
据了解,安装在车上的标签几乎都是记账卡,只有通过ETC高速公路通道产生通行费时,才会进行线下记账,结算数据会传输到车主绑定扣费账户的银行,完成扣费。
但中国银联已公开确认,“使用移动POS机刷ETC卡银行联名卡”的情况,是利用银联卡小额免密码免签名功能,通过“闪付”功能直接刷与ETC联名发行的银行卡账户,并非ETC卡账户资金,与是否绑定ETC账户无关。
由于“快捷支付”功能无需申请,且是银行默认为持卡人启用的基本功能,因此一直备受争议。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车主在不使用ETC卡时,应将卡取下或到发卡机构关闭“小额免密码免签名”功能。关闭该功能不会影响高速公路通行。车主可以通过拨打发卡银行客服电话、找人工客服等方式关闭双免功能。
记者就信用卡诈骗问题采访了杭州多家银行,他们均表示,目前已经不再采用二合一金融IC卡模式,而是采用双卡模式,其发行的ETC快通卡不具备金融功能,只能被特定的POS机识别,因此信用卡诈骗风险相对较低。
同时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联已联合持卡人设立专项补偿基金,对ETC卡遗失前72小时内发生的小额免密码免签名交易给予相应金额补偿。若ETC卡被盗,可通过发卡机构查询POS商户信息,向人民银行及收单机构举报,商户将被移出小额免密码免签名交易商户白名单。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ETC银行联名卡用户建议开通短信报警功能,这样一旦信用卡被盗,可以第一时间获知,一旦发现信用卡被盗,也可以致电发卡银行申请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