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微信解封入罪案开庭,两被告人获刑

2024-08-03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上方“河北省共青团”→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即可为河北省共青团添加星标,方便以后找到该团组织!

2020年8月27日,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全国首例“微信解封”刑事案件开庭审理,江干区人民法院以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被告人高某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成立微信解封工作室

被告人高某在校期间,利用微信的自助解锁功能帮助他人解锁微信账号,兼职赚钱,并于2019年11月成立了专门帮助他人解锁微信账号的“工作室”。

他与女友张某明知他人利用微信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仍指使工作室成员多次以各种方式帮助诈骗嫌疑人解除微信封禁。

截至2020年4月8日,该工作室已解封诈骗微信账号3315个,涉及诈骗案件300余起,其中立案诈骗案件12起,共骗取受害人金钱总额高达96万余元。

被告人张某准备当老师

据悉,高某、张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犯罪提供技术支持等帮助,情节严重,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规定。二、均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被告席上的高某和张某都是大学生,原本今年他们就将毕业,走向人生的光明未来,却因为这起“微信解封”事件,让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

相关材料显示,两名被告人在学习上都还算不错,尤其是被告人张某,如果没有迈出这一步,她早就当老师了。

“两名被告人的刑期不长,但你们一定要改过自新,吸取教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检察官在法庭教育环节中说道,“我相信你们的家人会坚定地等着你们回家,也相信两名被告人会悔改,不会重蹈覆辙,开始新的生活。”

更多新闻↓↓↓

微信发来紧急提醒

严厉打击“协助解封”行为

今年6月,微信安全中心发布文章:

随着微信监管力度加大,大量违规账号被封,购买新账号的成本不断上升,因此解封旧账号成为黑产行业维持运营的重要需求。

根据规定,因违规被暂时限制登录的微信账号的用户,可在处罚期满后自行解封。但解封条件有严格限制,次数达到上限后需要好友协助解封,对协助人本身也有严格要求。

微信个人帐号自助解除限制

由于自行解封受到限制,不法分子便转移目标,引诱符合协助条件的普通用户协助其解封,形成了协助解封的灰色产业。

针对这一乱象,今年4月《微信个人帐号使用准则》明确规定:违反规定、协助他人解封的帐号将被限制使用微信全部或部分功能,并受到短期或长期封禁的处罚。

据调查,部分团伙专门成立工作室团队,直接与境外黄赌毒诈骗团伙对接,资金通过境内洗钱团伙从境外流入,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闭环,在境内设有多层级代理商,呈树状结构蔓延,单笔利润较低,通过做大体量获取高额利润。

协助调度组疏通

5月20日,杭州网警牵头上城、江干、西湖、建德、钱塘5个分局150余名警力,在全国5省7市抓捕此类违法犯罪行为,河北省杏台、山东省枣庄、江苏省宿迁、重庆等地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48名,刑事拘留21人,取保候审27人,缴获作案用电脑、手机多部。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涉案嫌疑人已被逮捕

警方提醒,《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行为罪,该罪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而单独设定的犯罪,用户切勿为图一时之利而违法犯罪,试探法律的底线。

此外,协助解封陌生账号也存在诈骗风险,使用灰色产业搭建的辅助解封平台的用户极有可能泄露个人隐私或落入诈骗陷阱,请谨慎避免。

最后,微信团队重申,微信安全援助功能推出是为了警示违反国家或平台规定的用户,保护正常用户的合法权益,如发现任何个人或组织故意帮助黑产非法解封,微信将会动用法律武器,维护平台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

同时,希望用户在帮助他人进行安全验证时,谨慎核实他人身份,不要协助解封陌生账号,不要为贪图蝇头小利而成为网络黑灰产业的“帮凶”。

感谢您阅读到最后,请点击文章右下角的“阅读”或“点赞”。

【午后《清》讯】

外交部:敦促美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