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数科收购聚合支付平台乐惠,加强行业协同效应

2024-08-03
来源:网络整理

聚合支付行业又有新动态:6月刚刚收购聚合支付服务商朵拉宝的京东数科,又收购聚合支付平台“乐惠”。

天眼查信息显示,10月9日,乐惠运营主体乐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前期投资人全部退出,变更为京东惠政(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京东惠政”),持股比例为100%,京东惠为京东数字的全资子公司。

对此,京东数科表示,此次收购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行业协同效应,未来将继续秉持开放共赢的原则,更好地服务线下零售生态,增强对零售行业小微企业的触达能力。

事实上,聚合支付市场已吸引多方参与者,既有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有银行(如工行的“e支付”、建行的“龙e支付”)等。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聚合支付市场专题分析》(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到2019年,聚合支付规模预计将达到40万亿元。

相较于其他支付方式,聚合支付最大的优势在于兼容性和流量特性。聚合支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也受到了资本的关注,去年开始已有多家聚合支付公司获得风险投资,腾讯、阿里巴巴也在该领域进行了深度布局。

与此同时,银行在错过移动支付发展良机后,也纷纷在聚合支付上做出布局和投入。一方面,行业发展趋势良好,但另一方面,参与者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如果不能形成优势、构筑壁垒,或许还不是进入聚合支付市场的好时机。

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竞相发展“聚合支付”

“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等卡组织之间的纽带,聚合支付机构通过收单服务赚取交易服务佣金。得益于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由2016年的6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71万亿元,聚合支付行业也因移动支付市场的扩大而迎来‘新春天’。”艾瑞咨询此前指出。

目前,包括银行、BATJ等公司都在竞相布局“聚合支付”。

例如今年6月,刚刚完成收购聚合支付服务提供商多啦宝的京东数科还并入了聚合支付平台“乐惠”,目前乐惠由京东汇证100%持股。

资料显示,乐惠是一家专注于线下小微商户,以移动聚合支付为主线,为其提供一站式云服务的公司,服务商户超过50万家(以餐饮、零售为主),月付费消费者超过4000万。

除了京东数科,2018年11月,腾讯通过旗下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聚合支付公司盛灿科技1600万元,取得盛灿科技4%的股份。今年1月,阿里巴巴通过旗下恒生电子等完成对“手钱吧”的C轮投资。此外,易付智还针对小微商户推出了“千到啦”聚合支付服务。

与此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开始发展自己的聚合支付业务,其中工行的“e支付”、建行的“龙e支付”、民生银行的“一码通”、邮储银行的“友享支付”,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均有聚合支付产品,并在多个城市投入商用。

除了上述的大公司、银行之外,还有更多的农业、商业行业也在疯狂推广自己的聚合支付品牌。

聚合支付起步于2014年,2017年爆发。由于微信、支付宝两大巨头的“互不兼容”,以及银联闪付、银行入局移动支付,这种可以聚合所有支付渠道的模式逐渐被商户和消费者广泛接受。随后引发的乱象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目前,整个行业逐渐走向成熟健康发展,聚合支付的合规标准已经形成。

相较于其他支付方式,聚合支付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兼容性和流量特性。兼容性在于它理论上可以将所有支付方式整合到同一个入口,消费者扫码后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支付方式。它的流量特性是聚合支付是消费者支付的第一个入口,任何支付行为都要经过这个入口,这天然就给聚合支付机构带来了流量。

易观智库还认为,基于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多种支付方式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聚合支付可以满足多样化用户和商户的支付方式,解决各类支付碎片化问题。

聚合支付官网联系方式_聚合支付管理平台_聚合支付官网

上述报告还称,2014年聚合支付规模仅为1000亿元,到2019年,聚合支付规模预计将达到40万亿元。

分析:多种支付方式聚合是趋势,但未必是聚合支付方式

然而,随着聚合支付的快速发展,风险也日益显现。

聚合支付作为外包机构,不能进行资金清算结算,但部分机构会承担风险,存在发生“双重清算”等风险的可能性。

易观智库还指出,聚合支付行业目前面临的潜在风险包括:二次清算风险及信息泄露风险、盈利模式仍未完全明晰、行业竞争加剧。

由于部分机构存在“双清”问题,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一些政策相继出台。比如2017年《关于开展非法“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2018年8月,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聚合支付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聚合技术平台的基本框架等。

“这些新规对头部聚合支付公司影响并不大,头部公司已经逐渐探索出增值服务等新的盈利点,对中小型聚合支付公司影响巨大,中小企业不再具备‘低费率’的核心竞争优势,与头部公司相比无法继续吸引商户,聚合支付中小企业原有的盈利模式遭遇挑战。”艾瑞咨询表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多种支付方式“聚合”是未来的趋势,但未必就是聚合支付。目前支付行业竞争激烈,支付机构更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多种支付方式碎片化、缺乏互联互通成为影响消费者体验的一大问题。为此,央行在《金融科技规划》中也强调“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因此,可以想象未来一码支持所有支付工具,“聚合”将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此时,聚合支付机构将成为“拓展商户收单服务”的机构,其聚合能力已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商户的拓展和掌握。

“基于这一趋势,支付聚合机构需要在合规的前提下,提升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拓展商户、服务商户。”他总结道。

我是分界线

POS圈支付网提供以下品牌政策咨询

支付通2.0银盛通捷众POS

福临门快易POS3.0

开店用宝通易富乐刷钱

扫码咨询

加入行业微信群

添加编辑者微信号

商业合作/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