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在2016年年终回顾中发现,过去的一年,监管部门开罚单、出台重磅政策,“监管趋严”犹如阴霾笼罩金融支付领域。尽管如此,2016年仍有一种令人兴奋的创新支付模式在前行——聚合支付。
“温床:移动支付一片混乱”
根据易观发布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0.5%。其中,支付宝继续领跑;而具有社交属性的财付通(QQ钱包+微信支付)活跃度上升,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百度、京东、拉卡拉等玩家也在不同领域推出各具特色的支付服务。虽然第三方移动支付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但谁也无法完全消除。
另一方面,根据央行《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移动支付交易笔数达66.29亿笔,金额达35.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97%和94.45%。以工行、建行为代表的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频频发力,而银联则有意联合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二维码支付领域“干”更多事。
与此同时,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擦出了火花。比如,京东+上海银行的云闪付线下模式,以及微众银行将自家的微信支付、盟友京东钱包、银联在线支付、云闪付等支付方式整合到自己的支付体系“WE支付”。诚然,银联、银行和支付机构之间存在竞争,但这种关系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
综上所述,无论是第三方移动支付,还是银行机构移动支付业务,都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银联、银行、支付机构等玩家时而相互争斗,时而联手抗秦,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移动支付这片沃土正处于历史上最“混乱”的时刻,也正因如此,聚合支付找到了最好的土壤。
“发展:参与角色不断涌现”
聚合支付,又称第四方支付或综合支付,提供除“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之外的“支付服务”,利用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渠道和清算结算能力,以及自身的技术和服务集成能力,为商户提供支付通道、集体对账、技术对接、会员管理、运维等服务。简单来说,聚合支付不进行资金清算,只根据商户需求进行定制,提供基于支付的多种衍生服务。根据服务对象不同,聚合支付可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类型。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上聚合支付公司已超过30家。近年来聚合支付公司投融资活跃,支付终将回归服务的声音在2016年显得格外及时。因此,除了上述大家熟悉的创业型聚合支付公司,传统收单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商业银行等也在以各种方式加入聚合支付大战,如光大银行联合易贝佳合作推出的EBJ聚合支付系统。
EBJ聚合支付系统由易贝嘉提供技术支持,光大银行则为商户提供资金托管、清算结算。纯技术提供+传统银行清算的模式将主导聚合支付的后续发展。这一模式不仅弥补了当前支付市场巨头之争带来的种种不便,也顺应了日趋趋严的监管意愿。从服务收单机构、商户、用户三个方面入手,实现了聚合支付“服务至上”的初衷。
聚合支付在支付巨头的夹缝中生存,也将在夹缝中成长发展。
“可持续性:支付服务本身才是王道”
当然,聚合支付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在给用户带来便捷、快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二次清算”监管等问题。这些问题与“聚合”银行的第三方支付类似。未来,聚合支付平台自身必须消除二次清算机构的疑虑,认清自己的中介身份,才能长远发展。
如今,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对聚合支付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但小编坚持认为“服务和渠道”才是聚合支付的核心。而对于同时做支付和清算的聚合支付,还有一个更合适的称呼——二级清算机构。通常聚合支付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包括交易返利、利用客户资源进行各种增值服务和广告收入、销售软件等定制服务。
据手机支付网了解,截至目前,央行已经发放了43张全国收单牌照,这意味着合规的收单机构就只有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但“聚合支付”也并非保证全部合规,涉及二次清关跑路、洗钱的平台也不少。今年8月,据扬中市公安局通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诈骗团伙洗钱案”,该案共捣毁3家用于结算的“第四方”支付平台,捣毁1家为犯罪团伙违法提供接口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查处违法接口32个,涉案金额2042.9万元。结合此案,公安部对全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聚合支付进行了专项整治。
EBJ聚合支付系统适用于多种银行支付渠道,因此在光大银行提供资金清结算时,有效杜绝了这些问题,同时光大银行的渠道费率较微信、支付宝更具优势。另一方面,易贝嘉提供聚合支付平台建设解决方案,包括软件、服务器、官网、银行资金托管及清结算、公司五证等。通过建设EBJ聚合支付平台,机构可为商户提供申请支付通道、交易监控、数据归集管理分析、个性化需求定制等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多种主流支付方式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机构可拓展电商、金融、游戏、教育、医疗等行业客户,支持iOS、H5、APP等场景。
通过沟通我们了解到已经为多家银行、保险公司、电信公司等提供了IT、咨询、外包等服务,另外2014年银监会发布了《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技术异地集中外包风险管理的通知》,可见对此类公司的要求比一般的科技公司要严格得多。
支付是一切交易活动的入口,但回顾2016年的支付市场,发现它越来越深入金融领域,入口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很难说这些变化是好是坏,但聚合支付正在试图让支付变得更纯粹。接下来,我们再来看2017年的聚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