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未来接入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最佳入口?

2024-08-04
来源:网络整理

应用更轻量、配置要求更低、使用路径更短、更适合流量和场景,这些特点让人相信小程序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最佳入口。“百度小程序”在AI开发者大会上正式上线,来自互联网行业第一梯队的全方位支持,也正在让判断加速成为现实。

然而小程序也有一个很大的变量,就是自身的依赖关系:

小程序作为应用整个网页系统的子集,绝大部分功能都是在原有的应用生态中实现的。小程序在进入运营阶段后,首先要与原应用实现资源共享,然后根据用户画像和市场定位,将用户引导到你设定的精准场景中。

当然,这个变量对于已经有独立App运营的产品影响不大,毕竟在拥有自己的“流量基数”之前,小程序的意义更像是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而这种定位也直观的影响着普通用户对于小程序的使用习惯:

根据阿拉丁《2018年上半年小程序生态白皮书》显示,小程序访问场景排名前三的入口分别是群聊、最近使用的小程序、App分享消息卡片,几乎没有用户选择直接进入目的地。

然而对于以小程序作为小程序生态中最有价值的核心用户群的创业者来说,这个变量带来的“冲击”显然是致命的,这也决定了创业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个与自己产品定位相匹配的平台。

微信小程序:徘徊在社交基因的入口

上个月我在《被订阅号打败的小程序,是否还有创业机会?》一文中引用过一个数据,即在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平台发布的4月份榜单中,去年底才上线的游戏类小程序,已经占据了超三成的市场份额。

这一数据无疑符合2017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渗透率达到76.1%的大趋势,也间接证明目前已经拥有近10亿用户的微信生态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中国互联网环境整体生态。

但如果我们将这些小游戏进一步归类,其实可以发现,微信生态依然隐性地保留了对外入口设置的门槛:

据腾讯互娱3月底公布的数据,首批实现月流水过千万元的两款小游戏分别为《欢乐斗地主》和《全民大逃杀》,调研游戏间的DAU差距已达到200万至1000万的区间。

具体来说,在欢乐斗地主的产品层面,游戏主界面大概有6个入口可以访问用户的个人社交关系,分别是:

1.个人信息;2.好友排行榜;3.开房(主要用于微信邀请好友);4.快速匹配(主要用于快速组织游戏);5.分享获得奖励(通过分享与好友或微信群兑换游戏豆);6.对战记录(类似好友排行榜版本)。

总之,小程序已经用出色的数据证明了其规模化营收能力,营收方式和获客渠道也已经有了官方示范的“成熟模板”。不过,即便已经获得民众的喜爱,游戏类产品仍然深受微信生态中基础“社交”场景的影响。即便是更接近头部的小程序,也更符合原生的社交属性。

当然,对于任何新行业或产品形态而言,在缺乏市场认知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不失为一种好策略,比如与智能手机深度融合的智能家居,就可以通过“让智能手机成为自己的智能终端”来发挥“鸟笼效应”,刺激想要拓展智能手机应用空间的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但归根结底,创业者需要吸引用户进入自己的核心场景。智能家居和智能手机至少都有“数字科技”这个共同的标签,但“社交”显然不是每个行业的必需品。

创业者是否需要通过微信获取一批原始的“社交驱动”流量,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支付宝小程序:更纯净的应用环境

支付宝小程序面临的舆情压力或许是最“严酷”的,因为相较于百度、微信,支付宝的“工具属性”在舆情中更加凸显,它们会下意识地将注意力更多地分配到“用户体验”、“是否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等更硬核的方面,这对于需要一定忍耐度的“创业者”来说缺乏情感缓冲空间。

不过支付宝小程序的生态优势也来自于这种更纯粹的“应用环境”:

第一个优势来自于支付宝业务的核心场景——支付和电商,这涉及到用户个人信息和金钱交易,本质上这需要开发者和用户在一个更加真实、安全、有效的环境中完成交互。

为了实现这样的环境,支付宝搭建了很多“复杂”的体系,付出了很多“隐性成本”。比如,在BAT三家公司中,支付宝率先将“信用体系”作为主打产品进行推广。在用户层面,支付宝在相应环境的搭建上,已经获得了相对更优质的用户基础,理论上更适合与不同品类的产品对接,不需要创业者再进行二次筛选。

第二个优势是支付宝提供的小程序入口,除了“附近的小程序”、“小程序间跳转”、“消息中心”等标准的小程序生态入口外,支付宝还在今年1月8日上线了小程序APP,并宣布通过激励机制,将优质小程序纳入“行业通道”。

小程序用腾讯实现群聊开发_群聊软件开发_qq群应用开发

如上图所示,行业频道是前端展示除支付收款之外最核心的部分,主要作用是帮助用户快速接入相应的功能场景,如城市服务、车主服务、生活缴费等。一方面推动了支付宝在舆论层面成为“解决方案分发平台”,另一方面也成为用户眼中“由支付宝背书、业务在线完成”的代名词。

这样的展现方式或许非常适合“承载量有限,体积较轻”的小程序。

3、基于第二点,支付宝若想维持生态的“整体稳定”,就需要在小程序开发上实行严格的“质量策略”。这样的质量把控,可以让平台本身给予用户更大的安全感,也让支付宝平台上的小程序更容易获得认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一直在不断提升小程序的战略地位。今年 1 月,支付宝已将小程序通过 URL 跨应用跳转的功能加入到 iOS 系统的手机桌面。解释是,支付宝将小程序的“轻量便捷”特性进一步放大,让其可以绕过母应用,让用户直接调用。

因此,对于“没有足够话题,但用技术”的创业团队来说,支付宝更像是一个让用户尽可能摆脱外界干扰因素(如过载的信息流、复杂的界面设计)并直面产品核心场景的环境。

百度小程序:最直观,也太直观了

百度涉足小程序其实有着两个先天优势。

首先,在小程序之前,百度就已经推出并运营了号称“无需下载、搜索即用”的轻应用,百度百科对轻应用的定义是“基于搜索的检索和智能分发功能,解决了移动端用户需求与开发者对接的问题……用户不需要下载各种应用,搜索后即可立即使用。”

从这个定义来看,轻应用和小程序除了“用户与开发者的连接方式”不同之外,本质上是一样的。理论上,研发能力和运营经验是可以相互传递的。或者说,在今天软件研发能力整体过剩的情况下,这种曾经站在市场一线的实际运营经验无疑是市场竞争中最宝贵的资源。

另一个优势是,百度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缺乏突破级的产品。即其生态内的产品要么诞生于PC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始终处于被动适应的状态,比如搜索、论坛、百科;要么缺乏相关领域的领先能力,难以为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提供必要的驱动力,比如地图、外卖、音乐等。

因此,承载着“打破移动互联网僵局”梦想的小程序,被摆在了百度主打产品最显眼的位置,没有给用户设置任何搜索障碍,也让百度小程序成为了BAT三家公司中最直观的入口。

不过,比入口更直观的是百度核心业务的应用场景。

与腾讯的社交场景、阿里的电商/支付场景不同,百度的主要应用场景大多以“搜索”为主,比如在兴趣社交场景贴吧,首先需要输入能够精准描述自己兴趣的关键词(这也是百度后来要为贴吧设置“模糊归词”的重要原因之一),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内容场景中的新闻,则是通过用户搜索关键词进行导流。

基于此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已经习惯性地将百度与“搜索”或“精准直达”联系在一起。而对于生活中高频次、被动触发的场景,“搜索”显然需要用户付出过多的主动性和偶然性,因此陷入了大多数“高成本行为”面临的困境:

消费者带着目的而来,然后就不再逗留了。

当然,用完即走是小程序这种产品形态与用户最理想的交互模式,但对于需要用户“记住自己”的创业项目来说,很难说这种状态是否还能称之为理想。

总结

事实上,无论你选择在哪个平台上线小程序,当下的创业环境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事实:小程序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形态,在用户层面也获得了一定的认可,知识的积累为创业者提供了爆发的可能。

但无论小程序话题量有多高,平台数据有多好,创业者也应该清楚,整个创业落地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是否真正被市场需要。微信、百度、支付宝这三个国民级产品,更多的是一个将“细分市场”具体化呈现的平台。

营销钱浩:

公共关系传播:

行业观察:

行业解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