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卖 2709 个骨灰盒,这对夫妻的网店故事让你敬畏生命

2024-08-05
来源:网络整理

“三年间,杨先生夫妇在淘宝上一共卖出了2709个骨灰盒。为了避免曝光,除了他们的父母,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经历。”

今天是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的节日。

我知道很多人不愿意谈这个话题,因为祭祀这个话题太沉重;而当它和殡葬业联系在一起时,就显得更加不祥。也许只有在清明节或今天,谈论这个话题才显得“恰到好处”。

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就不懂得尊重生命。”

有一对夫妻,每天都在与死亡打交道。他们说自己经营网店,但根植传统,不忘初心。读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感恩生命,感恩每一份职业。

“在吗?我想买个凤宫(编者注:凤宫,女用骨灰盒)。”

“亲爱的,我来了。”

“我是跨性别者,又有轻度脑梗,怕影响家人。”

“亲爱的,不会的,乐观点,好好照顾自己,你的情况会好起来的,别郁闷……”

初秋,江南重镇金华,黄昏时分,天气闷热,无风。

陈晓晓正在用手机安慰客户,丈夫杨胜在没有空调的仓库里打包当天最后一批货物。这也是三年来的第2709批货物。

杨先生正在检查货物

为这个世界下最后的订单

三年时间,杨先生和杨太太在淘宝上共计售出2709个骨灰盒。

三年的时间,杨先生夫妇听过2709个故事,经历了2709次死亡。

三年的时间里,杨先生和杨太太没有交到任何新朋友,为了避免被人提及,他们甚至很少参加老朋友的聚餐,除了父母,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经历。

“我不敢跟别人说我是卖骨灰盒的,亲戚朋友问起我们在金华做什么的,我们就说是网上卖油漆。”陈晓晓说,她在浙江做了8年多的销售,有一大帮好朋友。“他们听说我开了网店,都让我把链接发给他们,让他们去买点,我哪敢发链接给他们?”

每个生日礼盒都经过严格的初步处理

多年来,快递员是夫妻俩唯一的好朋友。

“骨灰盒对送货速度的要求比生鲜还要高,因为很少有人会提前很久买,但是如果晚到了也没用,所以必须精确到小时。”杨先生说,三年来,他们只和一家快递公司合作过——因为熟悉,快递小哥甚至开玩笑说,夫妻俩是“做房地产的”。

杨先生正在精心包装骨灰盒

其实,1989年出生的杨先生自己都想不通,自己是怎么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但陈晓晓肯定知道。

三年前,陈晓晓的母亲因病去世,小县城殡仪馆里的棺材箱很简陋,陈晓晓就在淘宝上选了一个,这家店的老板叫杨胜。

陈潇潇的老家在浙西深山里,快递无法及时送达,杨胜便连夜驱车近千里,将生日礼盒送到了陈潇潇的手中。

“后来发现这个男人还不错,很靠谱,我们就慢慢在一起了”,陈晓晓说,结婚后,她觉得会有很多人跟自己有类似需求和愿望,“所以我们决定一起把这个当成事业”。

在物流便利的金华设立基地后,陈晓晓和杨胜两人努力打造“繁星阁”淘宝店,去年盈利15万元,此外,两人还与他人合伙投资了一家长寿盒加工企业,年产值也有数千万元。

杨先生和杨太太每周都会去东阳的工厂取货。

“这个钱不容易赚”,陈晓晓感叹,“一年365天,一年365天,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而且每一笔订单背后都有一个伤心的买家,你要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们要了解他们的需求,感受他们的痛苦,安慰和引导他们。”

杨先生和杨太太在办公室上班,一个负责联系商家,一个负责销售。

3年,2709个订单,这些订单的真正用户要么卧床不起,要么濒临死亡,有的甚至已经离世——仅从悲悯的角度看,《深夜食堂》和《忧伤的杂货店》算什么,在这样的生死故事面前,不堪一击。

陈晓晓说,她和丈夫没有办法在漫漫长夜中为叙述者一家人的永生祈祷,只能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提供一个最后的安息之地。

“这是他们向这个世界发出的最后命令,我们希望能够公正地对待他们。”

不要因你的骄傲而冒犯他们,

没有比它们更有活力

听说世界在线财经的记者要来采访,杨先生夫妇早早开车到金华高铁站接他们,简洁整洁的办公室里提前摆放了各种水果和饮料。采访结束后,杨先生更是热情洋溢,邀请大家到自己的新家吃饭。

陈小小开心的说道:“很久没有跟朋友一起吃饭了,你能来我真是太开心了。”

习惯了离别的残酷,才会体会到团聚的美好。

陈晓晓说,从事这份工作以来,她已经很久没有和朋友们开心地相处了,“不想让他们有任何牵挂”,哪怕是和自己最亲近的朋友、亲戚。

“毕竟这个(骨灰盒)是大家都很迷信的东西。”陈晓晓说,这些年来,她的生活极其简单,除了去社区健身房锻炼,就是在家里看各种电视剧。

个人生活不算什么,最难的就是和各种线上客户沟通。

晚上,陈晓晓在家和客户聊天

“亲,欢迎下次光临”、“再见”、“麻烦您帮忙推销一下我们的产品”……这些常见的销售用语,在陈潇潇眼里都是禁忌语,“绝对不能说。”

为了防止自己出错,陈晓晓甚至卸载了手机和电脑上聊天软件里的所有表情包,日常生活中只使用一个“握手”的表情。

“当顾客讲到伤心事时,我们握手;当顾客对商品表示满意时,我们握手;当顾客下订单时,我们握手;当顾客表示感谢时,我们握手……”陈晓晓说,所有的话语,都在握手中表达出来。

另外由于行业特殊性,店铺不能发广告、不能求转发(链接)、不能参与团购、一切促销活动自动屏蔽……

博尔赫斯有一首诗:“不要以你的骄傲冒犯他们,因为你并不比他们更有活力”,充分表达了这其中的深刻含义。

永不说再见

这些年,陈小小和杨胜见识了太多不常人见的东西:死亡、笨拙的爱情、愧疚、还有那迷人的星光。

关于“长寿盒”的故事很多,说来话长,说来话长。

陈晓晓说,店里一共收到了642条好评,每一条评论背后都凝聚着深厚的感情,几乎每一条评论都是含泪写下的。

淘宝上的好评是这对夫妇最大的动力

比如,一位来自安徽的L女士前来下单,称丈夫在世时非常挑剔,这次她在陈小小店铺里挑了最贵的生日礼盒,相信他会满意。淘宝账号是丈夫的,她用他的淘宝账号来交易,就像他自己挑物品一样。最后这位大姐说,“这次也是最后一次登录这个账号了,谢谢”,陈小小说,“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眼泪都下来了,这么恩爱的​​夫妻,为什么不能白头偕老呢?”

还有一位来自广州的女大学生C,想给爷爷买生日礼盒,陈晓晓说:“她挑了一个1288元的,但她的支付宝账户里只有900多元,双方聊了近四个小时。”

最后陈晓晓才弄清楚,这个女大学生是一个孤儿,从小被爷爷养大,如今爷爷老了,她又办不起隆重的葬礼,只想在网上给爷爷买个好点的棺材盒。

在得知支付宝里的900元是C某暑假当外卖小妹赚的钱后,陈晓晓立即决定把生日礼盒以半价卖给她,甚至还出钱空运,把礼盒寄到了C某的家乡。

最难忘的,是一位叫Q的老人,他在网上找到这家店的电话,偷偷打电话询问。原来,他的儿女不孝,老人怕百年之后无人来陪葬,所以自己买了寿盒。老人不会在淘宝上下单,陈小小在电话里耐心地一步步教,最后老人提出要求,“他不想让儿女知道他买了寿盒,还让我们不要寄快递到他家……现在想想,还是很难过。”

“每个生日礼盒都要经过 37 道工序和 45 天的生产时间。我们尽量压低利润,有些甚至不赚钱,”杨说。“陈小小是个善良的人。她认为这很有帮助,如果你能接触到很多人,那就继续做下去。”

再说说这个故事之外的殡葬业。我记得2015年有一篇题为《如果殡葬业也加入互联网+》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疯传。任何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惊叹作者改广告的创意和创意。当殡葬业和互联网结合后,人们开始兴奋起来。我不认为互联网是唯一的发财方式。以轻松的态度看待死亡是不尊重,但过度消费这个概念,仿佛它是炒作,确实是一种冒犯。

另一方面,殡葬业在我国是朝阳产业,每年死亡人数近千万,死亡率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殡葬业自然呈现增长趋势。据统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2亿,老龄人口增长率为16.5%。2014年,民政部下属的中国殡葬行业协会预测,到2020年,我国殡葬业消费将达到6000亿,到2023年,将出现万亿级市场。

上线前获得200万天使投资的恩雪天使尝试走O2O电商路线,产品定位为“中国殡葬行业最大、最权威的信息和交易平台”,服务了众多殡葬行业商家和客户,上线一年后因种种原因倒闭。

徐小平投资150万元的“彼岸”,在真格基金合伙人王强的建议下,以佛教“超越生死”的理念为灵感,将“罗野”更名为“彼岸”网站,但经过深入的行业调研,发现要真正渗透到这个特殊行业,实体店是必须的,后来因基于浏览信息的线上推送而引发争议,虽然媒体报道称彼岸在三个月内实现了收支平衡,但其经营并不顺畅。

殡葬行业已然是一片蓝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想从中分一杯羹,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他们似乎渐渐忘记了这个行业本身的重要性。

幸好,有些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桩生意,更是一份等待回归的灵魂的契约。

作词:顾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