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客户,您好!我们是北京一家专注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可以提供收录效果好,文章排名好的网站进行发文,发得多,各种关键词排名就多,流量越多越稳定,如果您有需要欢迎您前来资讯!可以随意添加图文和视频广告,助您的企业或者项目服务实现推广效果!如需合作欢迎请加微信
记者:吴越
实习生:姜雨田、陶景成
6月9日,潮新闻报道的“商业性教学研讨乱象调查”促使教育、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对全国研讨市场进行大规模“体检”和整顿。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教研营”业务并未彻底消失。记者发现,一些商业机构仍在发布“贵州教研营”将于7月4日开营的消息;一些商业机构在删除线上报名链接后,仍在接受线下报名……
暑假开始前后,全国多省份发文件要求学生不得参与“教研”
近一个月以来,潮报“商业教研乱象调查”系列报道引发教育、文旅、市场监督管理等多部门关注。尤其是在各地发布相关要求后,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此前推广“教研”项目的几家大型研学教育机构、基金会均已将相关产品下架,不再对外销售,并取消了原计划的“教研”行程。部分机构还向报名者退还了所有涉事团费。
“大凉山‘支教助学’项目6月中旬下架。”多位新东方工作人员近日向潮商新闻记者证实,起初他们只是将“支教助学”产品从“新东方文旅”小程序列表中下架,但链接依然可以访问,可以接受报名,并对外宣布“大凉山支教项目已满员,推荐您去贵州支教,后期如有空缺可以进行调整。”“6月下旬,‘支教助学’产品全部下架。”
6月28日,记者还从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体育局获悉,凉山州已出台《全州社会支教研专项治理方案》,将开展为期半年的“支教研”商业化行为治理。此外,当地还紧急出台多项管理措施,不断完善支教机制,严厉打击以学生为道具进行不法活动牟利的行为,让社会各方回归支教的公益初衷。
而前一天,6月27日,黑龙江省研学实践教育协会发布《黑龙江省研学实践教育行业诚信自律公约》明确提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不得以盈利目的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不得违背教育性、实用性、安全性、公益性的基本原则”。
如今暑假已经开启,多地也积极出台措施,防范“商业化教研”蔓延。据潮新闻记者粗略估计,截至7月8日,北京、浙江、江苏、云南、贵州、湖南等18个省份已发布《暑期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特别提醒》(以下简称《提醒》)。
云南省教育厅通知截图
7月4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南(试行)》的通知,公布了《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阶段性目标》,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基础上,将价值认同、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实现四个维度纳入明确研学要求。
7月5日,杭州市教育局官方账号“杭州教育发布”提醒:“请准确把握中小学研学教育方向,紧扣重点,注重研学课程内容,不参加以研学名义针对中小学生组织、动员的‘教学研习’等活动,不参加以研习为名变相开展的学科培训。”
此外,湖南、福建、云南等地教育主管部门也提醒“选择研修项目要理性”——“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不具备教学所需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不适合参加所谓的‘教书育人’活动。可以利用暑假引导孩子参加适合其年龄和智力水平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避免盲目跟风。”
其中,宁夏、湖南、河南、江苏、内蒙古等地教育部门提到,学生和家长要正确区分学校组织的游学与社会上以“留学”为名的其他有偿活动,认清并慎重选择社会上所谓的“留学”、“助学”、“夏令营”和校外培训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提醒》还重申了“什么是研习”。多省市教育部门提到,中小学生研习旅行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的课外教育活动,通过集体旅行、集中住宿等方式开展的研习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活动,是贯通学校教育与课外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
此外,针对留学内容不明确,留学、教学、公益界限模糊等问题,很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完善了留学指南和管理办法,对于进一步规范和整顿留学市场具有指导意义。
学习市场上仍有“教学与学习”项目在售
即便如此,潮新闻记者发现,尽管各地出台了一系列通知和要求,但一些机构仍在兜售“教参会”项目。
7月5日,潮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多家游学销售机构询问,是否可以派团支援教学,得到的答复是:“当然可以”。
比如河南郑州一家心理服务机构正在销售“贵州志愿教研营”产品,并于7月4日发布通知。据该机构工作人员李艳介绍,他们去年就开始做“志愿教研”,“上个月大凉山志愿教研营被媒体曝光后,今年的志愿教研项目受到影响,我们确认可以出去,就发布了出去的通知。”
根据开营通知,该机构推出的“贵州志愿支教研习营”将于7月29日至8月4日举行,为期7天。李燕说,本次“志愿支教研习”项目的价格为每人7380元,部分报名者已经开始预订机票。“有报名者从西班牙巴塞罗那赶回来报名参加贵州志愿支教研习营,我们可以盖社会实践和公益支教证书。”
李艳说,报名“支教”的学生将获得由“简蓝心理教育志愿者组委会”签字盖章的32小时“贵州支教”志愿服务证书。
潮新闻记者注意到,该账号主体为河南省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当被问及销售资质时,李艳坦言:“我们是一家心理服务公司,其实并没有销售或者组织研学产品的资质,但我们有合作伙伴。”
从产品链接来看,不少机构仍在售卖“贵州志愿教育营”产品。潮新闻记者点击相关产品页面看到,“志愿教育”的介绍、图片、标题全部一致,主办方署名为“广州市教育研究所”。上述心理服务机构还出具了盖有“广州市教育研究所”印章的“志愿教育营”活动证明。
“教研营”证书
7月6日,潮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上述“广州教育”询问,“我可以选择去四川大凉山还是去贵州贵东南任教?”
该机构工作人员应鹏远回答:“对,对,四川大凉山的教学组7月份每周都有团,8月份没有团,贵州省贵东南的教学组7月份到8月中旬都有团。”
截至发稿,上述两家机构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贵州志愿教育营”产品链接均已被删除。尽管如此,当潮报记者再次询问“志愿教育”报名事宜时,李艳表示仍然可以付费报名。
此外,北京一家文化交流公司旗下的微信公众号正在销售多个涉及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的“教研”项目。近期,该公众号连续发布“火爆招募”和“云南补录”公告,相关“教研”项目价格均在6000元以上,时间覆盖7月中旬至8月初。
部分机构仍在销售“商业化教研”产品。图片来源:销售链接截图
“随着暑假的到来,要防止‘商业化教研’乱象再度发生。”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洪凯对潮报记者表示,一方面要阻断这些商业机构进校园、进乡村;另一方面,研学市场也需要健康有序发展。当前,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研学目标、课程指导方针等,注意为城乡学生提供相应的文化补充和实践体验需求,防止商业机构盗用研学、教学、公益等概念,从中牟利。
(本文作者李艳、应鹏远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