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绝对的发明,只有相对的发现。
近日,生物学家陈睿的故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走红。“36岁的生物学家小时候经常考试垫底”的故事成为热搜。陈睿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曾率队到数十个国家参加科学考察,发现数百个新物种,其中很多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是中国科学考察协会科普部主任。在抖音上,他发布了300多条短视频,用有趣、生动的视频和语言科普动物、昆虫,获得了35万粉丝的关注,改变了很多人以前对生物学的偏见。但陈睿的童年是发育迟缓的时期,走路都是手脚并拢,考试经常不及格。作为一名“问题少年”,他表示,如果这是人生的一次“东山再起”,最需要感谢的就是大自然,还有儿时的梦想。
以下是他的口头陈述:
“我的梦想”
我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研究领域是动物进化,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过几十篇论文,带队去过世界很多国家,发现过很多新物种。很多朋友都觉得我小时候一定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你一路都是个好学生,其实我小时候是个差生。
陈睿在调查过程中与貘合影
我出生在福建三明,一个山区城市。我家前后都是山,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林、鸟语花香。因为小时候感觉统合失调,身体发育迟缓,4岁才学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上幼儿园的时候,没人愿意跟我玩。最亲近的那个女孩,是她爸爸觉得她跟着我呆会变笨,就安排她转学,后来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记得有一次幼儿园准备检查,我走路总是手脚绑在一起,就被要求躲在女厕所门口,蹲在地上看着蚂蚁和没有壳的蜗牛,后来才知道那是蛞蝓。我自然对它们很好奇,一直盯着它们,想知道它们要去哪里,接下来又会有什么新工作……脑子里仿佛充斥着十万个问题,渴望探索和发现。
小学的时候,我还是个穷学生,最开心的事就是周末和奶奶一起去菜园子里抓小昆虫,会把它们装进瓶瓶罐罐养。有一次放学,我抓了好多毛毛虫,放在口袋里。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拿出一些虫子,吓了一跳。但因为这是我的爱好,她也渐渐接受了。于是,我的房间里就堆满了瓶瓶罐罐,她不会进我的房间,给我一个独立的昆虫空间,就是我自己的动物园。
因为感统失调,小学的时候考试总是不及格,拼音根本学不会,别说学拼音了,半个月连鞋带都不会系,成绩总是倒数第一。房间里有小昆虫,我自己也写了很多观察日志,于是开始通过写论文来取得进步。这也是昆虫给的启发,如何记录一个微观的世界。这些不断的观察,激发了我更多的好奇心。当我的“感统失调”逐渐好转的时候,四年级的时候,我获得了全年第一次语文考试第二名。你们可能不明白,一个考试总是排在最后一名的学生,为什么受不了呢,这种经历是如此重要,也给了我父母信心。
小时候的陈睿
然后发生了一件特别的经历。我在六年级的时候参加了一个针对小学生的科幻作文比赛。比赛的名字很普通,就是《我的梦想》。我写了自己成为一名科学家,成为一名科考队队员,去世界各地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新世界等。可能因为够“科幻”的原因,这篇作文获得了比较高的奖项。其实,我写的并不是一篇科幻作文,而是我真实的愿望。但是,当时很多人都会说“唉,你这种智商的孩子,怎么能成为科学家呢?”如果我在课堂上举手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大家都会觉得是在开玩笑。所以,坚持自己的梦想,虽然听起来像鸡汤,但确实很重要。
初中的时候,因为勤奋刻苦,我学业赶上了进度,高中的时候,我读的都是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大学书籍,大学的时候因为忙,可以从早到晚在宿舍看书,这是我的兴趣所在,看书也不觉得累。很多人说这是“反其道而行”,但我想说的是,大自然给了我无限的灵感,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不是那些嘲笑,而是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动物科学专业,本以为会研究大熊猫,但入学之后才知道是畜牧业。我没有随波逐流,在大学期间创办了昆虫爱好者协会,协会会长、现在被称为“博物馆先生”的张晨亮任副会长。我们创办了校园里最大的社团之一,有600多名会员。大二、大三的时候,我开始在实验室混日子,半年后发表了SCI论文,被推荐到中科院。博士毕业后,我留下来继续工作。从我上大学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我和张晨亮还在做着以前做的事情。
“无限小亮”张晨亮的表情包
没有绝对的发明,只有相对的发现。
除了研究动物进化,我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科普,我有一个团队,聚集了一批对科普感兴趣的科学家,还有数以万计的年轻成员,他们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或者是各行各业的领袖,能够用自然智慧创造未来。
我一直认为,人类文明的很多成果都汲取自大自然,无数的自然智慧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借鉴。我喜欢举例子,比如白蚁巢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筑,无论严寒酷暑,里面的温度恒定,湿度恒定,即使在高压水枪面前,它们也一动不动;比如虫鸟的鸣叫,山间的流水声,都是音乐的原始来源;比如蟑螂可以把自己压缩到自身厚度的几十倍,这对仿生机器人大有裨益……我希望大家知道,人类只有短短几百万年的历史,人类没有绝对的发明,只有相对的发现,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灵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无限的帮助。
白蚁巢
至于科普,当一个人有了科学素养和理念,他就不会那么害怕很多未知的事物,因为知识可以减轻他的恐惧心理,这也是科普的价值所在。
比如2019年,我坐飞机去亚马逊考察,飞了20分钟后广播宣布飞机两个引擎都失灵了,我们被迫返航,当时整个飞机一片寂静,仿佛一块巨大的铁片漂浮在天空中。我看到有人哭泣,有人写遗书,有人吻别,有人祈祷。最后大家爬到座位下面准备相撞,大家都祈祷平安。为什么我说科学有用呢?因为物理学告诉我,就算飞机引擎失灵,还是有50%以上的几率可以成功迫降,因为飞机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惯性,所以我比较镇定,没有那么慌张。当然我也在想,要是真的出了问题会怎么样,我还没去过亚马逊,那就太可惜了。最后我们安全落地,救护车和消防车都在窗外。
虽然是一次探险,但却带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我们乘坐小船深入亚马逊丛林的最深处,在河流两岸,我们看到了原始部落和各种生物,我们有了新奇的发现,比如会发出三色光的生物发光生物,类似萤火虫,还有非常漂亮、独特的蟑螂,这些都成为了我在上分享的故事,而这些分享也让这样的探险变得更有趣、更有价值。
最美蟑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科学研究也伴随着许多危险,因为我们选择的地方是丛林深处,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地方。除了飞机发动机故障,还有一次我们开车冲下悬崖,身后遭遇球形闪电。爆炸、洪水和泥石流也是常有的事。
以非常规方式普及科学
我在抖音发了300多个视频,分享了200多种动物,很多评论让我很感动,比如一位妈妈看完视频后评论说:“我女儿才6岁,她说她长大了,以后想当一个研究动物的科学家,明天早上给她看视频吧。”
现在,为了让内容更容易被理解,我一般会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科普讲座。比如我最近讲到昆虫琥珀的价值,其实我想说,过去研究动物进化的证据,更多的是依靠原始化石,化石是扁平的,相当于生物被压扁了,只剩下骨头的样子,而琥珀里面却是活灵活现的古生物,它们在琥珀里瞬间凝固,立体感十足,可以为研究动物进化提供完美的证据。不过一开始,我会分享我去缅北考察、买琥珀的故事。我穿着当地的裙子,扮成缅甸人,去了一家小茶馆,坐在那里,拿着放大镜或者手持显微镜。矿主拿着琥珀过来,问他觉得怎么样。
有时我们收到需要打磨的原石,就像打开盲盒一样,有一次我突然看到一种类似虾的生物,我以为自己眼花缭乱,结果发现原来是虾,我了解到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琥珀中看到完整的虾,打开了未知世界的大门,过去人们认为琥珀中不可能保存水生生物,可以说从3D立体图像中可以看到史前的虾类生物,通过我的研究我证明了这种长臂虾是从红树林到淡水环境的过渡,也代表了虾的进化历史。
陈睿介绍“虾琥珀”
这样一段段亲身经历的故事,让抖音关于“虾琥珀”的科普节目更加生动,吸引了众多关注。
2019年,抖音联合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馆等机构,推出“DOU知识计划”,帮助有知识的机构和个人发布知识内容,推动“全民知识”。我是中科院首批25位抖音用户之一,作为科学顾问之一,我也开通了抖音账号,开始做科学知识的推广,开始记录野外调查时看到的新物种,利用短视频的传播特性进行科普,把亚马逊拍摄的视频剪成短视频上传,抖音很方便,操作简单。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网友很害怕,有的留言说,要是这个虫子爬到我身上,我肯定会吓得跳起来,很多人打开视频后会吓得立马关掉,看完这些视频内容后,他们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开始我只是讲动物知识,但是没有多少人喜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科学家在科普方面都有困难,因为科学力求严谨,每一句话都包含专业术语,而科普则需要把复杂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给大众,让大众喜欢、接受,相当于两种语言系统。后来我拍摄了世界各地科学考察的独特照片,加上有趣的音乐,激发了很多人的兴趣。抖音启发了我,向大众科普需要有一个底层逻辑,就是让科普内容更有趣,让大家对未知的世界产生向往。于是,我在抖音签名里写了“不拘泥于一件事,而要拘泥于另一件事”。我希望把科普做得有趣、生动、通俗。喜欢的第一步,是觉得有趣、吸引人。怎么喜欢呢?一定是好奇心驱动,让他们觉得哇,这个东西好有意思,打开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世界。如果像科学实验一样展示,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兴趣。抖音的视频和声音呈现形式很有趣。这对我帮助很大,也不断培养我讲故事的能力。
“小猪佩奇的原型不是猪。”图片来源:陈睿抖音截图
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科协“大手牵小手科学家讲座团”的成员,我经常到中小学去讲课,人们发现我的讲座很受欢迎,原因自然是因为“走进亚马逊”这样的冒险故事会吸引小朋友,更重要的是表达方式,因为抖音把画面和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非常生动有趣直观。因此,我把抖音的内容放在了我的演讲PPT上,讲课前,我先让小朋友看一段抖音上的视频,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我们一起来提出各种猜想。科学需要大胆的猜想,需要小心翼翼的验证。我上课的时候,小朋友通常全神贯注。
科普的价值在于悄悄改变人们以往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就拿昆虫来说,无论从生物多样性,还是个体数量来看,昆虫都是无可争议的王者,事实上,它们比人类更加成功。然而,很多人还是在我的抖音上留言说害怕昆虫。其实,99%以上的昆虫都无毒,对人类无害。我们小时候,其实对大自然有着无限的向往。据调查,10个孩子中,有6个天生不怕动物,而且对动物特别感兴趣,2个孩子根本看不见,2个孩子害怕,他们害怕的原因,是父母的管教。
陈睿拍摄的兰花螳螂
昆虫在历史上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灭绝事件,几乎每一种昆虫都在地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它们不仅发展出了人类无法想象的超能力,还掌握了人类无法掌握的智慧。
人类的发展进步往往源于对进化规律的总结或对自然生物的模仿。我觉得除了从短视频中获取科学知识,我们也应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趣事。无论你是建筑师、科学家、音乐家,大自然都会为你提供无尽的灵感和智慧源泉。
陈睿带孩子们做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