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领域多方竞争之后,马太效应开始逐渐凸显,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凭借高粘性的用户平台、大量的应用场景、海量的流量,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确立了绝对的主导地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开始逐渐凸显。
什么是马太效应?
所谓马太效应,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已经在线上互联网支付领域确立了绝对的领先地位,如今这一优势已经延伸到了移动支付领域。根据Mary 的《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国移动支付领域两大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合计市场份额高达92%,剩余8%的市场份额则被其他241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瓜分。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寡头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该如何突围?
1. 抓住互联网连接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银联成立之前,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多依靠手续费、利差等获取收入,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自身业务盈利,为了生存,开始打政策法规的“擦边球”,甚至违规违法。中国银联实施后,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直连渠道被切断,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均通过中国银联平台办理,中国银联会留存交易记录并进行监管,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违法违规操作可被监管部门及时有效发现和制止,洗钱、赌博、犯罪等违法犯罪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中国银联的介入打破了传统的银行直连形式和头部平台在谈判费率问题上的优势,中国银联给了比两大巨头规模更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它们有机会与行业巨头进行相对公平的竞争。此外,中国银联有利于避免旧模式的弊端,剔除违法违规企业,净化行业环境,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瞄准B端支付市场
到目前为止,国内第三方支付可以分为三种主要模式:第一是账户担保模式,以C端为核心,代表为支付宝;第二是网关模式,主要公司包括银联、网银等;第三是针对行业推出定制化的支付解决方案。相较于C端市场,目前的B端支付市场还是一片蓝海。2017年,国家大力提倡利用“互联网+”赋能传统行业。B端支付作为基于互联网的交易渠道,可以帮助传统行业实现资产由“重到轻”的转型。由于不同行业特性的区分,B端支付最大的特点就是按需定制。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上线”,拥有行业支付背景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更好地服务这些企业,帮助它们实现转型升级。对于中小支付机构来说,虽然C端市场已经被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消费场景强的公司垄断。由于缺乏场景支撑,B端突围是中小支付机构的一个方向,“支付+”模式已成为行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