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时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打开手机应用后,有几秒钟的强制广告时间,这种广告就像是“安全提醒”,警告你的手机“内存不足”、“有病毒风险”或“垃圾太多,需紧急清理”,往往还伴随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其实广告会在几秒后自动消失,但如果你被这样的信息欺骗而点击,就会开始下载所谓的“安全软件”、“清理软件”。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垃圾清理软件下载后不仅不安全,还会让手机运行速度越来越慢,另外软件本身还会窃取用户的隐私。作为普通用户,如何识别这种不安全的“安全软件”呢?
01
你“清理”得越多,它就越滞后,点击它会让你看起来像一个“流氓”
有些APP总是会提醒用户手机有“病毒文件”或者“需要清理垃圾文件”,这些都只是广告,但很多用户担心手机安全,下载清理软件后,就会发现手机有“病毒文件”或者“需要清理垃圾文件”,但发现手机并没有变快,莫名其妙的软件却越来越多。
甚至有软件不仅不清理手机垃圾,还会窃取用户隐私、自动安装其他软件。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中心此前进行检测发现,在某小说阅读软件中,正常阅读时出现一款清理软件的广告,点击后,手机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内存优化器”的软件。自动清理过程中,不断弹出“清理手机缓存”的提醒,再次点击后,手机下载安装了“超级清理器”,一直提醒、下载、清理,同样的路径重复,手机再次安装,短短几分钟,四款清理应用就被安装到手机上。
02
看似“清理大师”,实则窃取用户信息
还有一些APP自称是清理“高手”,表面上帮助用户清理手机垃圾,实则在后台窃取大量用户信息。
在“手机管家专业版”的测试中发现,短短8.75秒内,该软件读取用户的应用程序列表890次、手机用户识别码(IMSI)1300多次、手机设备识别码(IMEI)。这类手机清理软件以高频率读取手机信息并不断上传,导致CPU高负荷运行,导致手机卡顿,进而达到迫使用户不断点击下载软件的目的,形成恶性循环。
03
老年人容易被诱导安装的欺诈行为所欺骗
数字评论员黄浩表示,这些所谓的清理软件基本没有任何功能,其主要“本职工作”就是通过欺诈手段诱导人们安装软件。
黄浩称,市面上所谓的清理软件大多是“披着羊皮卖狗肉”,很多软件几乎没有清理相关的应用,很多老年人或者不熟悉手机的用户看到这些清理软件,下载软件后就会出现一些诱导性的问题。“比如会要求你下载一些东西,点击设置‘清理’按钮,但其实又会出现另一种诱导性的方式,清理完后要求你领取奖励,继续点击‘清理’,其实你安装的又是另一个垃圾或者恶意APP。”
黄浩称,这类应用每安装一次,商家就能获得一定利润,而这背后是一整条应用安装、推广的产业链。商会根据下载次数,每下载5分钱付给渠道商。可以理解,清理软件其实就是一个分销渠道,一个伪装成诈骗行为的渠道。”
04
内置电话更可靠,告诉家人别“踩进陷阱”
黄浩强调,这类应用一般不值得发布,也不会出现在正规的应用商店中,所以只能通过这样的渠道进行推广,它们不仅会带来其他恶意应用,还会窃取用户隐私。
那么如果真想清理手机应该怎么做呢?黄浩建议,只使用系统自带的清理软件,或者安装正规品牌的应用,就绝对足够了。
“如果你的朋友或者家人问你是否要安装这样的软件,你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他们不用安装,用手机厂商提供的软件就行。这种软件不需要下载,在手机出厂时就默认安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