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仪价格暴涨一货难求?试试这款免费的微信小程序

2024-08-29
来源:网络整理

收藏“雷科技精简版”小程序,不错过任何精彩内容

编辑:钟丽蕾

最近,估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高血压”了,虽然挺过来了,但还是担心家里的老人。重症新冠肺炎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血氧低,于是,曾经被忽视的血氧仪彻底火了,不仅价格暴涨300%,而且一机难求。

在没有血氧仪的情况下,不少网友开始寻找替代方法。比如一款微信小程序“ABC健康”就火遍了不少朋友圈和网络社区。据网友介绍,这款免费小程序由京东健康开发,血氧检测体验不错。除了血氧,“ABC健康”还能测量心率、呼吸频率等数据。

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ABC健康成为不少网友“替代”家用血氧仪(非医疗器械级别)的选择。因为从检测原理来看,非医用血氧仪的检测方式其实和“ABC健康”的检测方式非常相似,只要算法足够先进,完全可以用手电筒+摄像头的简单组合,高精度地测量血氧、心率等数据,甚至结合其他数据提供健康管理和建议。

微信小程序能把手机变成血氧仪甚至健康管家吗?ABC健康真的有用吗?本文将带你系统地了解它的使用方法。

小程序,大功能

打开微信搜索ABC健康,就能轻松找到这款小程序,简单确认一些信息,并开放摄像头等权限后,就能开始测试了。测试过程中,我没有看到任何广告,也没有收费的迹象,仅凭这一点,我对这款小程序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用户的身体数据和相关测试入口都在非常显眼的位置,点击中间的“+”号即可进入测试,接下来只要用食指遮住闪光灯和摄像头,等待90秒即可获取血氧等基本信息,期间请勿移动手指和手腕,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测试过程中,我突然想起有网友吐槽,把血氧仪、智能手环放在水果等物品上也能测数据,补齐初始数据后,我找到刚买的糖橙,用ABC 给橙子做了一次“体检”。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在检测程序运行初期,心跳、心率数据确实出现了,但很快弹出提示,ABC 居然意识到检测的对象并不是“手指”。看来,ABC 比市面上大部分类似的检测APP、小程序都要聪明,背后一定有专业的团队在跟踪、优化检测算法。

测试完成后,主页面会展示心率、呼吸频率、血氧等基本信息,以及效率、压力、能量等数据。点击进入可以看到更详细的数据和分析。例如效率、能量等数据就是将测试过程中得到的其他数据与血氧、呼吸频率、心率等数据相结合计算得出的。

基础数据

详细数据

作为一个“好奇宝宝”,我自然想知道这些数据是怎么检测出来的。查阅了相关报道和资料后,我发现,ABC 不只是一个数据采集软件,它涉及到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等技术。在检测过程中,它会检测心电图、光电、生物电等各项信息,最终通过算法得出一份合格的检测报告。

在ABC 的测试中,我可以看到我的“效率”只有51%,还算正常,但明显已经非常接近“不正常”状态了。在效率分析页面中,最上面的分析条目还给出了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测试者恢复到正常状态,比如制定一个有助于提高注意力的工作计划,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让大脑休息恢复等等。

或许你注意到了,在一系列数据中,有一个“心率变异度”很显眼,而且显示出了7项异常。大多数人看到它的第一反应可能跟我一样:“完了?这么多异常?”其实,如果你点进去,你会发现,“心率变异度”可能跟你想象的还有点不一样。

在这个数据栏中,ABC 列出了多个数据的来源和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数值和参考标准。比如我昨晚没睡好,与休息状态相关的 SDNN 值明显低于正常值。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异常都是负面的。比如在(%/50ms)数据中,虽然数据偏高,但说明我对压力的适应能力更强,能保持注意力集中。

小程序获取时间_微信小程序获取时间_小程序获取当前时间

结合ABC健康提供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些身体异常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比如增加休息时间、减少工作压力、适当运动等等。虽然这些都是一些“老话”,但有数据支撑和没数据支撑是两码事,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看到测试数据后,恨不得今晚早点睡觉。

检测结果真的准确吗?

测试过程中,同事好奇地问数据是否准确。由于我身边没有血氧仪,所以就找到了很多网友推荐的血氧仪的“替代品”——智能手表,这是一款支持心率、心电、血氧的高端智能手表。测试过程中,单看心率数据,两项数据相差在5%以内,血氧数据只相差1-2%,都在正常误差范围内。

注:智能手表与ABC健康数据对比

考虑到两者都不是专业的医疗设备,这种程度的误差已经很精准了,也意味着至少可以为血氧、心率数据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如果感觉明显不适,最好还是使用专业的医疗设备,或者到医院就诊。非医疗设备的测试数值目前仅供参考,无法全面精准地反映身体状况。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我也看到不少用户抱怨数据异常。综合我目前做过的近10次测试,除了与的测试,其他测试结果基本与智能手表的数值差不多。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ABC 的血氧检测原理,主要是利用指尖PPG技术来检测血氧值。该技术通过闪光灯让指尖上丰富的毛细血管“看得见”,然后以每秒300帧的速度采集指尖区域的图片,从而获得更精准的人体脉搏波信号。PPG技术还能同步检测心率等数据,从血氧变化中推算出呼吸频率,为其他数据的计算提供参考。

虽然听起来不难,但通过简易、非专业的设备获取相对精准的数据,对PPG智能算法的要求极高。有理由相信,ABC健康应该已经研发出一套“自适应”的PPG分析方法,即对用户不同的手机、手指可能摆放的位置进行汇总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优化算法的准确率,从而提升脉搏波识别的准确率。

通过测试我发现闪光灯和主摄像头的距离越近,ABC 提供的数据就越准确。例如主摄像头和闪光灯距离较近的手机,其结果就比其他手机更准确。一些具有类似设计的 手机也是如此。

目前,ABC 的算法和检测手段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其准确率已经接近智能手表等非专业医疗设备。相信随着算法的优化调整,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获得更加精准的ABC 数据,轻松管理我们的日常健康。

有助于缓解全民“健康焦虑”

在评估了ABC健康后,我对这款小程序的受欢迎程度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它不仅提供了新冠疫情期间大家关心的血氧等基础数据,还通过对神经系统等数据的分析,为测试者提供了全面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报告。在疫情的新阶段,对于有“健康焦虑”的普通人来说,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能够随时随地监测自己身心健康的便利性都很有吸引力。

毕竟谁不想知道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身体状况是否随时正常呢?虽然数据并不完全准确,但足以作为测试者做出一些改变的参考。只要你采取行动,开始改变自己的坏习惯,这将是一件积极的事情。

ABC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用户甚至不需要下载APP,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在微信上分享给亲朋好友。另外,ABC 免费无广告的特点也让它显得更加专业。前段时间,同事测试了4款不同的血氧APP,有的不仅需要19.9元的会员费,还有广告,有的测试结果在49%-99%之间来回跳动,明明结果不准,却还要坑用户,实在是太可恶了。

注:第三方APP

更有意思的是,其中两款APP的UI设计几乎一模一样,数据结果和检测流程也完全一致,而且上线时间还不到半个月。这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血氧APP,让人很难相信它们是真正专业的软件,而不是只想蹭热度的“娱乐”软件。

那么“ABC健康”小程序呢?根据我目前查到的信息,京东健康的这个小程序早在2020年就上线了,这期间也不断升级优化,直到最近才因为“偶遇”血氧检测需求,突然被网友发现并在朋友圈流传开来。值得这个小程序背后产品团队两年多的坚持。

除了基础检测服务,ABC健康还提供多种健康服务,如“京东健康发热门诊”、新冠肺炎自检、抗原报告等防疫功能,以及药品短缺时的剩余药品共享互助功能。其中,针对目前医院人满为患、挂号难等问题,其平台提供的在线问诊、防疫指导服务,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基本医疗、购买药品等需求。

抗击疫情三年来,互联网公司其实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看病、买药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是用技术手段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最好的方式之一。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即使是偏远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大城市三级医院的医疗,解决了医疗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健康产业生态的发展,相信数字医疗会成为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帮助更多人轻松、快乐地过上健康生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