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约 2000 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它的全貌你看清了吗?

2024-09-02
来源:网络整理

要想看清这家估值约20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的全貌,你需要跳到米的高度,但很容易错过其成长过程中最耀眼的部分。

作者/何一帆/禾帆财经

今年最具影响力的IPO故事即将展开,主角是蚂蚁集团。要看清这家估值约20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的全貌,需要跳上万米高空,但很容易错过其成长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一部分,讲述它十年前推出的“快捷支付”如何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进程。

今天我们把支付账号和银行卡绑定了,支付直接快捷,不用每次都输入账号,钱直接从银行卡上扣,也不用提前给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充值,就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

十年前,完成网上支付是一项考验耐心和运气的事情,需要从电商平台跳转到网银、输入账户密码、依靠验证码、U盾等一系列复杂操作。两者之间的转变对用户来说似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但对快捷支付的先行者支付宝来说,这是一次危及生命的跨越。

2010年,即快捷支付诞生的那一年,被​​称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回顾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会发现,接下来十年的惊心动魄的变化,都埋藏在这一年。“今年1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也就是说,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成为主流。

小米、美团都在这一年成立,苹果发布经典机型和第一代iPad,两款硬件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浪、搜狐、网易三大传统门户网站在这一年陷入增长困境,各自寻找自己的转型坐标。

今年以来,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已经掌控了互联网最重要的三个入口,一个概念的形成和固化并非一日之功,BAT最初的定义者也很难找到,大概从2009年底到2011年初,他们已经成为公认的三巨头。

腾讯与360曾有过3Q大战,甚至交战的两方直到多年后才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意义。以淘宝商城为代表的B2C业务交易额在2010年翻了4倍,淘宝网交易额峰值曾达到每天19.5亿元,这意味着淘宝取代B2B业务,成为阿里巴巴新的增长点。

这一年跌宕起伏,快捷支付作为阿里巴巴内部的创新,似乎并未在科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回首2020年,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更在于拆掉移动互联网与物理世界的围墙。支付战是近十年来互联网从PC向移动迁移过程中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王者之争。战争范围从上游技术到下游切入点,席卷了整个互联网世界和传统行业。支付战的起点,就是快捷支付的诞生。

快捷支付不仅重塑了中国人的支付体验、带来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繁荣,还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一系列创新,比如扫码出行、扫码就餐,淘宝、天猫等所有服务都是基于快捷支付的出现。

当时仍在成长的支付宝面临着看似难以逾越的常规和极度的焦虑。

01

在支付宝的发展史上,这一片段一直被特写。

2010年1月22日,1000多名支付宝员工奔赴杭州人民大会堂参加公司年会,没想到,没有奖品,没有舞台布置,没有背景音乐,甚至没有灯光,一片黑暗中,只有用户指责、批评的片段,全部来自客户部门的电话录音。

录音中充满了对支付宝支付失败的抱怨、沮丧和愤怒,客户满意度中心的代表告诉大家支付宝的体验有多糟糕,用户有多痛苦,商务团队的代表也告诉大家合作伙伴对支付宝的期望有多高,以及他们有多失望。

这场“斗争会”的高潮是马云上台的时候。“烂,真的烂,烂到极点了。”他表示,支付宝的员工很努力,但用户体验还是很差,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今天我觉得,支付宝是时候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了。”

所有支付宝员工都惊呆了,原本准备好的“高管秀”节目临时改为15位高管轮流自我反思,“就像15个犯过错误的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果只捕捉这一瞬间,批评似乎来得突然、猛烈,但当你把镜头拉远,不难发现,在年会前,支付宝弥漫着焦虑的气氛。

这种焦虑并非来自于数据层面。2009年年底,支付宝用户总数突破2.7亿,2009年12月8日,日交易额创下12亿笔新高。这些数字在2020年缺乏影响力,但在2008年夏天,支付宝日交易额刚好达到2亿笔,这意味着在不到18个月的时间里,日交易额增长了近6倍。

如果追溯过去,我们会发现焦虑的源头,就是支付宝的第一次“开放”,也就是2007年逐渐与淘宝分离。这是一个让人心痛的决定。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院长曾鸣回忆,当时淘宝和支付宝正在互相争斗。他加入阿里巴巴后的前半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协调矛盾:淘宝应该支持支付宝的扩张,还是支付宝应该先服务淘宝的各项需求?

2007年9月28日至30日,阿里巴巴在宁波召开了一次封闭的集团战略会议,曾明称之为“最重要的一次战略会议”。之所以去宁波,是因为马云提出要在海边开会,但秘书订错了房间,把大家塞进了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别说是海边,连地面都够不着。与会人员被关在封闭的房间里,争吵不休,开会非常艰难。

直到9月29日午夜,他们才画了一张图,让大家第一次感受到,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阿里巴巴真的能成为千亿美元的公司。

这张图的核心就是开放API,虽然这意味着外部竞争对手可以利用阿里巴巴的基础设施,建立一个淘宝来与淘宝竞争,但如果阿里巴巴能做好对外开放API链接的工作,应该能创造史无前例的经济奇迹。

讨论结束时,突然冒出一句话,影响了阿里巴巴未来十年的战略:“构建开放、协作、繁荣的电商生态”。生态这个词在2007年的语境下依然令人耳目一新,并将格局放大。

支付宝“退出淘宝”由此打出了大旗。这件事发生在逍遥子(张勇)加入阿里巴巴后不久。他认为,支付宝“退出淘宝”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奠定了阿里巴巴现在的格局。当然,这个“分离”也是有代价的,就是要保持业务场景和支付两大体系的协同。(张勇:淘宝和支付宝的分离决定了阿里巴巴的现状 2017-02-27)

离开淘宝之后,支付宝面临新的挑战。它成立之初叫“支付担保”,说明它原本是用来担保交易而非支付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不信任问题。服务淘宝很简单,内部担保交易模式也比较令人满意,但对于淘宝之外的商家来说,单纯的担保吸引力不大。在淘宝之外,他们需要面对财付通、快钱、易宝支付等第三方公司的直接竞争。

这时支付宝才意识到,自己在支付产品上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无论是页面设计还是支付流程,都比不上别人,最初只能比费率,但当费率降到千分之几的时候,价格战已经没有了空间。

2009年,支付宝在用户体验上下了很大功夫,专门成立了用户体验部,上线了页面、文案、按钮、流程等200多项功能,效果不错,支付成功率从年初的60%上升到年底的62%,一年时间只提升了两个百分点。

所谓62%的支付成功率,就是如果有100个人想要支付,那么只有62个人能够成功。这个成功率在当时已经是全球最高的了,但是从用户的角度看,无疑是很糟糕的。这次年会本身就是一次自我批评会,马云硬是上来就火上浇油。

02

支付宝年会后,彭蕾出任支付宝CEO。2010年3月,她带领支付宝P8以上管理层在杭州莫干山路2349号良渚宾馆召开了为期四天的会议,这就是“骆驼会议”。会议直指最根本的问题:如果你是用户,你最关心支付宝的什么功能?会后,提高支付成功率成为公司2010年的唯一目标。

易宝支付快捷支付怎么关闭_取消易宝支付快捷支付_易付宝快捷支付怎么取消

但当时提高支付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并不在支付宝的掌控之中。PC时代,交易模式是网关式的。假设用户在支付宝页面想支付500元给某电商,选择某家银行,点击立即支付,会跳转到银行网站,这时需要插U盾或者在银行网站输入支付密码,才能成功支付。

当时PC很容易被木马病毒劫持,如果用户电脑被劫持,犯罪分子在访问银行网站时就已经更改了支付对象,但用户不会仔细查看,这一环节积累了大量支付相关的问题,公司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决办法,陷入了死胡同。

有一次,支付宝现任总裁苗人峰(倪星军)在彭蕾办公室谈支付费率问题,讲到2007年试行的卡通模式。卡通最初和建行合作,用户需要在建行办理宝龙卡,并将卡绑定到支付宝账户,交易不再需要转到网银。但因为要办理专门的卡,而且是三方协议,用户跟银行签约,银行跟支付宝签约,支付宝跟用户签约,银行和支付宝各负其责,影响了推广速度,体验也不好。

联名卡“支付宝龙卡”最初在全国5个省市试点,第二批试点省市增加到12个。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很多支付宝员工至今记忆犹新。一位安徽的淘宝用户七次尝试通过网银支付均以失败告终。最后他从马鞍山坐了两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南京建设银行办理支付宝龙卡。这位客户的经历让支付宝员工意识到,提高支付成功率刻不容缓,卡通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不过,苗人峰认为朝这个方向思考“或许是最后的突围机会”,他开始探索能否让用户不用申办卡,直接将已有的银行卡绑定到支付宝。

2010年下半年,支付宝团队注意到,在航空旅行业务中,有一种支付方式叫“一卡通”。用户通过电话或网络支付时,只需要填写姓名、信用卡号、有效期和CV2码(安全验证码),平台获取这些信息后,就可以代扣款项。

把这种模式与“卡通”业务结合起来,再借助风控和技术的力量来解决用户验证的安全问题,这就是2010年底出现的快捷支付。

这意味着虚拟支付账户可以绑定一张银行卡,PC时代无需跳转银行网银,移动时代无需跳转银行APP,所有步骤在一个页面即可完成,可以保证可控的体验,这种方式让大量存量账户盘活了。

科技与金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支付宝只能起到挡风而不是追风的作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种模式虽然提供了很好的体验,但从监管角度看,银行也有自己的顾虑。银行卡交易类型有磁卡和密码交易、有磁卡无密码交易、无磁卡和密码交易、无磁卡无密码交易。快捷支付的背后是无磁卡和密码交易,一旦绑定协议,就不需要密码了,密码就是支付宝密码,相当于把风险放在了前面。银行初见这个方案,难免有些担心。

03

为了推动与银行的谈判,支付宝拿出了当年铁军精神,一家一家去与银行谈判。马云也亲自上阵,每年拜访各大银行董事长、行长不下十次。2010年底,支付宝终于开始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合作,让用户将支付宝账户与银行账户绑定。这一改变让支付成功率从60%大幅提升到95%。

随后,彭蕾提出,“你敢赔,我敢赔。只要是快捷支付被盗造成的损失,我72小时内无条件全额赔付给你。”彭蕾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倒逼技术团队不断提升安全能力,后来实现了百万分之一的止损率。

经过此战,支付宝不仅走出了低谷,而且在用户体验上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快捷支付也逐渐成为行业标准。

2019年,蚂蚁集团CEO胡晓明在多个场合反复表示,快捷支付是全球非常大的创新,让中国移动互联网迅速推进了5年。过去银行在整个支付过程中只能信任自己的密码,而支付宝推出的快捷支付,银行信任支付宝的密码,扣划银行资金。这背后是风控和技术的力量。

“如果当时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没有今天的微信支付和移动支付,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日子也会不好过。”苗人峰也认为,“支付宝走的这条路,对中国支付市场来说,绝对是革命性的。没有快捷支付,就没有今天移动支付的繁荣。”

支付宝解决了快捷支付的问题,也让阿里巴巴在恰当的时机获得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张门票:2010年,智能手机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994亿部,同比增长56%。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

如果我们把支付宝快捷支付的推行速度,与中国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对比一下,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胡晓明、苗人凤说的话。

2011年5月,108家银行签约快捷支付。2012年11月,支付宝快捷支付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支付领域的领头羊。同年,中国网络购物年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打车应用诞生,一场出行大战由此拉开帷幕。

2014年,微信支付上线,同样采用绑定银行卡的服务模式,移动支付占据了中国全部交易的50%以上,第一辆共享单车诞生,很快进入了激烈的竞争。

2016年,全球首条扫码公交在杭州上路,火车票、机票、酒店预订、手机充值等,只需轻轻一按屏幕,即可完成。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年交易额从1.3万亿增长至35.33万亿。

2017年,高铁、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共享经济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而后三项都需要快捷支付的支持。

2020年,13亿中国网民网络支付金额近250万亿。

在今天的生活中,很难想象,有了PC时代的支付方式,你要先跳到银行,输入账号和密码,才能支付共享单车的订单,或是到菜市场买一颗白菜。

比如扫码支付、快捷支付都需要载体。从2007年开始,支付宝就意识到无线支付一定是未来,但对于选择哪种技术路线,硬件派和软件派产生了分歧。硬件派认为,移动支付必须找到像POSS机、银行卡这样的载体工具,才能够发挥作用。他们尝试了NFC、生物识别等方案,软件派则尝试了条形码、二维码,甚至声波支付。这些方案并不局限于实验室,在杭州银泰、上海的小餐厅等都进行了各种小规模的测试。

2011年前后,主要参与者更多是软件导向,移动支付场景更倾向于远程支付和碎片化的长尾市场,二维码似乎更可行,这又是一个先锋故事。

就像现代科技史上那些改变人类的发明,比如电灯、飞机、塑料等,都是时代的成熟和个体探索的结果,即便支付宝没有推出快捷支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类似的解决方案也会诞生。

但推门人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当移动互联网还只是门缝里投射出来的一丝光亮时,支付宝就从最复杂、最困难的部分入手,一头满足监管要求,一头提升用户体验,把沉重的门推开一寸。微妙之处在于,它必须承受住门反弹的压力,直到更多的推门人加入进来,门产生能量才能转动。

蚂蚁在历史上曾多次扮演过类似的角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