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上大学到现在,家里一分钱我没花过,每年给父母寄两三万,都是我自己挣的。”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的石超是一名大学生企业家,大学期间,他靠卖书赚了200万元。
今天上午,备受瞩目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主会场设在北京,成都是全国七个分会场之一,也是四川活动的主会场。
“活动周”期间,成都分会将举办41场活动,四川其余20个市州将举办156场活动,为企业家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创业”风潮盛行,今天淑梅就带大家看一些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
他们年薪百万,开豪车,但并不是“富二代”。
创业让他们从“第一代创业者”转型为“第一代富人”!
24岁成都大学生卖书年收入200万元
石超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1级的学生,24岁的时候,他就通过创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石超是江苏人,父母很爱给他买书,他从小就爱读书。“我父母很朴实,从来不对我说教,只是培养我读书的爱好,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学习道理。从小学学会识字到高中毕业,我读了1000多本书,有中外名著、人文百科,也有各类杂志。”
他认为,那1000本书不仅拓宽了他的知识面,也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因为读了不少书,所以我更放心地选择自己要卖的书,知道怎样去判断一本书好不好,也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因此,石超最初选择了图书销售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石超在家门口的广场上摆地摊卖书,新书、旧书都有,都是他认为的好书。不到一个星期就能卖出两三百本书,一天能卖出一百本左右。赚了70元钱,石超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1年来到成都上大学后,石超没有放弃卖书,周末在学校里摆摊卖书,规模虽然不大,但到大二时已经攒下了近十万元的本钱。
随着资金逐渐膨胀,石超利用学校的创业政策,在学校开了一家实体书店——超然书店。但实体书店并不赚钱。为了维持书店的运营,石超开始向成都的高中销售课外读物。
“当时我是跟出版社合作,拿着选好的书单跟高中老师沟通,然后让学生自己从书单里选书,再反馈给出版社,然后准备、发货。这样既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货源也比一些大型连锁书店便宜,最后送到学生手里时,价格也比书单低。我都是先付钱给出版社,学生拿到书再付钱给我。”
↑石超谈他的“赚钱之道”
后来,石超觉得自己太忙,无暇顾及生意,便找了10个中学同学,把图书销售生意拓展到了上海、江西、湖北等地。生意逐渐做大后,他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江苏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4岁时,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100万元。
现在,石超的书房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收入,支持学校的一个创业联盟,帮助有想法的学生创业,每年同学去山区支教,他也会给那些学生带去课外书,每年捐赠2000册。
这才是优等生正确的成长之路!通过读书找到商机,成为“富一代”,走上人生巅峰!
武汉大学生两年创业,从零到千万
开着奔驰,走到哪都带着助理,武汉科技大学的学生甄小龙一副老板模样,资产从零增长到几千万,买了两辆百多万的豪车,还拥有30多家实体店,仅用了两年时间,甄小龙就开出了实体店,吸引了200名大学生跟随。
郑小龙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创业,从卖被子、蚊帐等最简单的生活用品批发做起,客户主要针对大学新生。
在他和朋友们的辛勤努力下,新学期开学15天之内,就实现了营业额200多万元,净利润16万元。
他的创业行动鼓舞了许多同学,同学们请他带头,带领大家创业,就这样,一支200多人的创业团队成立了。
之后,他从事过包括电子产品销售、服装贸易、教育、人力资源、旅游、租车、“高校联盟”微信公众号、校园周边一卡通等一系列项目,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拥有30家实体店,并参股了驾校、台球厅、酒店等数百家商业实体。
新一代推动着老一代,淑梅觉得这些创业大学生真的很棒,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淑梅觉得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
重庆大学生卖拉面饼年收入250万元
看了上面两个例子,你是否觉得有些创业项目非常先进,普通人做不到呢?
其实,创业并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很多大学生通过在学校周边做些小生意,走上了创业之路。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重庆一名大学生靠卖葱油饼,一年赚250万,自己当老板!
重庆大学生余华普大三时开始租店面卖拉面饼,在经历了短暂的生意惨淡后,他学习了成都小吃店“慢工出细活”的做法,要求师傅每次只做1-2个饼,这样排队的顾客就比较多,平均一天能卖出400个饼。两年间,他拥有了4家直营店和1家加工厂,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250万元。
女大学生投资5000元开网店,年入30万
2012年4月,大三学生小伟瞒着父母开了一家网店。起初,小伟的网店以卖手机壳为主,第一个月就赚了2000元!小伟开始瞄准学生书包市场,网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能接到300单。
2013年,她的网店每周交易量有200件,“一个月加起来能卖出六七万元的货,扣除成本,收入大概在3万元左右。”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买了一辆价值13万元的哈雷摩托车和一辆价值16万元的奔驰车。
事实上,许多成功的商人都是在大学期间开始创业的。
1. 陈欧
聚美优品CEO陈欧是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16岁那年就考入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一名资深游戏爱好者,陈欧用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打造了强大的GG游戏平台。
后来陈欧把GG平台卖了,赚了数千万美元,也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埋下了伏笔,他创建的GG游戏平台至今仍是东亚地区最受欢迎的游戏平台之一,在全球拥有超过2400万用户。
2.郭敬明
作为企业家,郭敬明也极为成功,大学期间创办了“岛”工作室,并出版了一系列针对其小说读者群的杂志和期刊。
随后他创办了可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构建起自己的商业版图,之后又以青少年读物为载体,打造出属于自己受众群体的文化消费产业链,《小时代》系列电影的巨大销量,足见他的成功。
3.戴志康
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是无数互联网人的偶像,戴志康2000年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在校外创业,在外面找了一套每月租金300元的房子,每天几乎有15个小时都呆在办公室的电脑前。
最终,他打造的“!”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开源网站模板。2010年,“!”被腾讯以6000万美元收购。
他们是第一代创业者,也是第一代富人。是不是超级励志?正能量?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各位兄弟姐妹们,创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就是能够清醒地判断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否创业,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理性地决定。
做好准备,我们走吧!
每个人都有成为“富一代”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