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1000天,吉祥物“福娃”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五个可爱的娃娃吸引了无数海内外粉丝,它们的创作也为未来重大活动吉祥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韩美林先生被世界誉为“福娃之父”。
福娃是如何诞生的?它有何独特之处?为何说韩美林先生与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让我们翻开一页页草稿纸,去探寻韩美林先生与奥运的点点滴滴。
▲先生韩美琳与“福娃欢欢”
韩美林,1936年生于中国山东济南,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系调整后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首届学生),现为清华大学文科高级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近年来,他先后在杭州、北京、银川创办“韩美林艺术馆”,在宜兴创办“韩美林紫砂艺术馆”,积极推动社会美育和国际文化交流。成立“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致力于艺术公益和社会慈善事业。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艺术家”称号。2016年启动“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全球巡展”,在威尼斯、北京、巴黎、列支敦士登、首尔、曼谷等地举办个展。被威尼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2018年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章、“韩国文化勋章”。2019年获“中国影响世界奖终身成就奖”。
福娃的诞生
五个福娃的最终设计方案与韩美林先生最初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
2004年,韩美林先生受北京奥委会委托,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奥委会经过多方筛选,最终选定了熊猫、老虎、龙、孙悟空、摇铃、阿福六个作品,并要求设计师以这六个作品为基础进行设计。
▲韩美林先生设计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但仅选择一个形象不足以代表中国的奥运形象,因此在给定的范围内,创作不久团队就遇到了瓶颈。
当时,面对多日毫无进展的局面,韩美林先生果断决定突破当下的思维定势,彻底颠覆局限,从头开始重新创作,与其被单一形象所限制,不如尝试在多个角色组合的方向上突破。
带着新创意的第一天晚上正是农历二月初二,韩美林先生和团队成员兴奋不已,通宵创作,经过一夜时间,吉祥物实现了从“一”到“五”的突破,五个可爱的娃娃在纸上活灵活现,福娃也初具雏形。
▲《福娃》手稿
之所以选择五个吉祥物,是因为中国的五行理论(金、木、水、火、土),在韩美林先生的心目中,这是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五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数字5也与五大洲和奥运五环相呼应。
这一稿其实与最终的福娃形象十分接近,这是奥运吉祥物设计史上首次将人与动物形象巧妙结合,形成拟人化的表达,凸显奥运以人为本的精神。
整个奥运吉祥物构思、创作、修改历时八个月,经过多轮修改和设计工作,五个娃娃的人物设定确定为奥运圣火、熊猫、鱼、藏羚羊和北京传统风筝“京燕”作为吉祥物的最终形象定位。构思了统一名称“福娃”,并决定采用“北京欢迎你”的谐音形式给每个福娃赋予特定的名字,同时设计了专门的中英文字体。
▲“福娃”的最终形象
五个福娃从形象选择到内涵表达,从头饰设计到表情刻画,都精雕细琢。韩美林先生反复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他的“工作簿”里堆积如山的稿子。他从少数民族的头饰中寻找福娃的造型;为了“欢欢”头上的火焰,他画了敦煌石窟、莫高窟佛像头部的火焰造型;为了确定福娃的表情,他在同一幅图像上画了几百种五官组合,逐一比较,择优而行……为了“福娃”这个举世闻名的经典形象,韩美林先生填满了72麻袋的稿纸。
▲韩美林先生手稿
韩美林先生创作的福娃体现了他一贯的艺术创作思路,既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吸收了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也体现了他自身的开放、包容、创新。
申奥标识抛光
除了福娃,韩美林先生自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来一直是设计工作的灵魂人物,曾连续担任三个团队的领队:奥运申办徽记设计团队领队、北京奥运会标志创作团队领队、吉祥物设计团队领队。
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经常被人们谈论,它以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法重新诠释奥运五环,动静结合,既像中国传统工艺“中国结”,又像中国太极拳的经典姿势。通过简单的变形,这个申奥标志可以呈现丰富多彩的奥运体育赛事,将艺术与奥林匹克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
▲2008年北京申奥标识
▲申奥标识衍生的各类体育赛事
但2008年北京申奥标识的设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最初经过全国范围的征集和评选,专家们一致认为奥运圣火、长城、天坛最具代表性,并邀请韩美林先生等艺术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韩美林先生的想象力还不止于此。
奥运五环、奥林匹克精神、中华民族与文化……无数抽象的概念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他思考着如何将这些概念结合在一起。最后,韩美林先生从中国手工艺品“中国结”中获得灵感,用一支柄有裂痕的旧毛笔迅速动手,经过40多个小时的再创作,完成了申奥标识的最终设计。
▲韩美林先生设计北京申奥标识
短短几笔,“奥运五环”紧紧相连,会徽形似汉字“六”,代表着中国56个民族,也代表着中国人民对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韩美林先生拿着北京市委的通行证,连夜送来终稿,作品获得一致好评,他表示,团队构思奥运申办标识的过程,既快又巧,但又慢又苦。
2015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韩美林先生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成为中国艺术界首位获此殊荣的人。
▲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向韩美林先生颁发“和平艺术家”证书
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致辞中表示,韩美林先生将现代理念与民间艺术相结合,坚信只有有根有据的艺术才能发展繁荣,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推广文化遗产的使命不谋而合。
与奥运会结下的不解之缘
韩美林先生首次与奥运会结缘是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
在奥运会100周年与20世纪最后一届奥运会的交汇时刻,韩美林先生的作品《五龙钟楼》在与17个国家的雕塑艺术家角逐后,最终被选为亚特兰大奥运会标志雕塑。一座高9.6米、由青铜和花岗岩制成、融入“龙”、“华表”等中国特色元素的大型城市雕塑在美国落成,成为一道巍峨独特的风景线。
▲韩美林先生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设计的雕塑《五龙钟楼》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曾出现过这样一幕令人感动的“精彩瞬间”:
在雅典奥委会安排的体操表演中,轮到中国运动员表演时,一名男子半跪在护栏外,与中国小体操运动员一一握手,为奥运健儿加油打气。
▲雅典奥运会韩美林先生与小运动员握手瞬间
那一年,中国运动员在体操比赛中开局失利,没有获得金牌。这位先生就是时任中国体操协会特派副主席兼艺术顾问的韩美林先生。原本他工作繁忙,没有打算去雅典观赛,但看到体操运动员们“起起伏伏”的样子后,他再也坐不住了,“赶赴雅典为运动员加油打气”。结果,运动员们不负众望,夺得了一枚金牌。
韩美林先生说:“我觉得运动员有输有赢都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在比赛中表现不好,我们不能责骂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因为他们是在为国争光,我深深知道这些运动员吃了很多苦。”
韩美林先生对体操运动员的关心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中。春节期间,只要韩美林先生在北京,他就会把体操队队员们请到家里过节,给他们发压岁钱,和孩子们一起辞旧迎新。
▲2004年,韩美林先生庆祝雅典奥运会体操运动员凯旋
对于韩美林先生来说,一份“奥运缘”,意味着一生的“奥运情”。
▲2008年韩美林先生传递奥运火炬
韩美林先生于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之一,从此,他仿佛手中握着一支无形的火炬,传递着奥林匹克精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全国政协常委韩美林在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指出:“最好的纪念,是有意义的行动。我们要借百年奥运的势头,让子孙后代永远知道奥林匹克精神、民族精神。”
2009年,在韩美林先生个人捐资、原北京奥组委、北京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支持下,五所以五个福娃命名的希望小学相继建成:
“福娃贝贝希望小学”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凤源乡中心小学
《福娃晶晶希望小学》
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罗布店村小学
《福娃欢欢希望小学》
甘肃省敦煌市肃镇南阳沟小学
“福娃莹莹希望小学”
湖南省桃源县马鬃岭乡兴安小学
《福娃妮妮希望小学》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蒙古学校
▲“福娃妮妮希望小学”捐赠仪式
▲韩美林先生(左一)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左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左三)合影
2018年,韩美林先生荣获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皮埃尔·德·顾拜旦奖”。这是国际奥委会授予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广、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的奖项。韩美林先生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颁奖时表示:“韩美林先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杰出践行者,是奥林匹克活生生的象征。”
韩美林先生还选取自己奥运设计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手稿,汇编成书捐赠给国际奥委会,巴赫主席表示,这是国际奥委会收藏的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这份手稿真实地记录了韩美林先生从事奥运设计的全过程,从突然的灵感到无数次的反复推敲,以呕心沥血的笔法勾勒出他与奥运会的不解之缘。
▲韩美林先生向国际奥委会捐赠的《奥运手稿》
韩美林先生在获奖感言中表示,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就是赋予世界青春活力,唯有青春活力,世界才能蓬勃发展,文明才能永续,奥运会早已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印记和指引。
他主持设计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福娃”,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福娃之父”。
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韩国总统“文化勋章”、威尼斯大学“荣誉院士”称号。
他在杭州、北京、银川、宜兴拥有四家个人美术馆,作品涉及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等多个方面,向国家捐赠了数千件作品,供后人研究。
他在书法、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领域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因其跨界之广、艺术造诣之深、个性之鲜明、社会影响力之大,被称为“中国的毕加索”,但他却自称是“陕北老太太的接班人”。
他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高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先生。
为什么苦难让他的人生美丽?为什么他的创作从不重复?他的自信从何而来?艺术家为什么要学会独立思考世界?艺术家为什么要有宽广的胸怀?
3月22日晚7点,在人文清华讲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先生将举办《天上画世界》专场,带你走进这位大师奇妙的艺术世界!
“
特别提示
自2016年4月19日起,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系列活动将纳入“文化素质教育大讲堂”课程,按照课程要求举办。请本科生提前取票,凭票及学生IC卡入场,入场时间为每场讲座当天18:30。
活动信息
演讲题目:天空绘画
讲座时间: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19:00
入场时间:18:30
地点:清华大学新清华书院
礼品活动
观众还有机会获得韩美林先生精心制作的文创纪念品,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取票指南
【取票时间】
3月20日(周一)13:00
线上线下同步开售,售完即止
【线下取票地点】
新清华学堂售票处(新清华学堂东南角)
或者
学生社区中心服务台109室
【线下取票方式】
凭身份证领取
每人限领一张证书
【网上购票二维码】
二维码在出票时有效。
网上取票成功后,请
领取纸质票作为入场券
温馨提示
活动门票不作为入校凭证,只有可以进入学校的观众才可以领取门票,请自行办理入校登记。
现场媒体
【人文清华B站】
此外,还可在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腾讯新闻、搜狐教育、网易有道精品课程(视频号)、人文清华抖音、清华大学微博、清华大学B站、清华大学出版社B站、人文清华视频号、清华大学视频号、清华大学出版社视频号、人文清华快手、清华大学快手、清华大学出版社快手、清华大学出版社小红书等平台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