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7 日世界电信日:电信诈骗花样翻新,如何识别与防范?

2024-09-17
来源:网络整理

安徽财经网讯: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随着非现金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电信诈骗的形式也焕然一新。其实,电信诈骗虽然形式多样,但大多是新瓶装旧酒,往往漏洞百出。记者采访了公安机关相关人员,结合群众被骗案例,让他们教给大家如何识别犯罪分子的伎俩,以及被骗后如何采取紧急补救措施,供读者朋友参考。

微信扫一扫领免费礼品,伎俩其实是虚假订单骗局

4月14日,当涂县一女子报警称,一陌生人在微信上加她为好友,拉她进群做任务,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赚钱。女子按要求下载了“角色扮演”APP,APP客服让她做预付款任务,在客服指导下,她将钱转入提供的账户。随后,客服称她操作失误,需要再次转账补单。当她意识到被骗时,损失总额已达19万余元。

办案民警介绍,此类诈骗手段前期第一步就是引流:有的诈骗分子在网页、招聘平台上发布“招人骗单,日赚千元”等信息,吸引受害人添加诈骗分子联系方式。有的诈骗分子还利用微信、QQ、抖音等即时通讯工具直接添加受害人,或以“加微信免费领小礼品”为幌子,让专人在人流密集场所附近摆摊。加好友后,诈骗分子会告诉受害人,关注公众号、点赞抖音、转发视频、刷单都能赚钱。

第二步,设下陷阱:诈骗分子通过发送链接或二维码,让受害人下载一个不正规的APP,承诺受害人完成APP上的刷单任务即可将本金和佣金一并提现。为了取得受害人的信任,诈骗分子一开始可能会让受害人先提现,这很甜蜜。但诈骗分子往往会使用任务升级、刷单操作失误、需要继续刷单才能提现等伎俩,诱导受害人继续刷单。

第三步,坐等鱼上钩:受害人按照骗子的步骤一步步操作,最后骗子不但不会给受害人任何佣金,还会把本金全部吃掉,让受害人根本无法进行所谓的“提现”。

据了解,除了传统的完成任务、送礼物等刷单方式外,“点赞转发+刷单”“关注公众号赚钱+刷单”“招募+刷单”等复合型刷单模式更加迷惑,套路也更加老套,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掉入刷单陷阱。

网络诈骗已成为发案率最高的“诈骗之王”。近日,公安部公布了假订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贷、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机关等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其中,假订单、返利诈骗约占总案件数的三分之一。“假订单本身就是违法的,任何以假订单为名兼职都是诈骗。”警方也提醒民众警惕传销,切勿为了蝇头小利招人,坑害他人。

我接到“客服”的退款电话,但是银行卡却被盗了。

5月11日,淮北市公安局相山分局刑警大队接到110报警电话,称来电者遭电信诈骗被骗取人民币。当天,赵女士接到自称快递客服的电话,称她昨天购买的物品在配送过程中受损,将为其申请退款,并要求赵女士提供验证码。由于赵女士确实在网上下单,所以并没有怀疑什么,恰巧此时收到一条验证短信,她没有仔细看内容,就把验证码告诉了“客服”。随后,赵女士用银行卡购物时,发现卡里的人民币被转走了,当她看到转账时间是20分钟前时,便立即报警。

了解情况后,民警朱利宝迅速带领赵女士与值班工作人员前往工行支行进行询问,并与银行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希望银行能够配合警方及时撤销该笔交易,避免人们的财产受到损失。银行也随即取消了赵女士卡上的转账操作。至此,赵女士被骗走的人民币已全部退回到她的银行卡上。

无独有偶,5月2日,合肥市民丁先生向公安机关报案称,他接到淘宝客服的陌生电话,客服称其早前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需要理赔。丁先生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用了。5月10日,合肥橡树湾小区一居民接到陌生物流公司电话,称其快递丢失,需要理赔。他按照对方指令下载了非法APP认证操作,分多次转账被骗走人民币。

这种冒充客服退款是常见的诈骗手段。第一步,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买家网购订单数据,冒充电商或物流客服,打电话或发送“产品质量问题退款、快递丢失赔偿”等虚假短信,主动提出退款。骗子提供订单详情后,买家产生初步信任。第二步,骗子进一步提出除了退款外还要赔偿买家,并诱导买家提供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第三步,骗子利用买家填写的个人信息和手机验证码,完成最后的盗取转账。

“这些不法分子对受害人的网购信息或快递信息十分熟悉,通过核实信息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以双倍退款或全额赔偿等诱惑诱骗受害人,使其放松警惕。”针对冒充电商商家的物流诈骗,警方提醒,常规退换货请在购物平台操作,货款会通过原支付渠道退回,无需提供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更不会以要求下载各种假冒APP为幌子。一旦遇到“客服、索赔、提升信誉”等关键词,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联系购货平台核实或致电咨询求助。

魔鬼的魔爪伸向“养老钱”,老年人要小心投资骗局

近日,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破获一起以“投资墓地”为幌子,骗取老年人“养老钱”的非法集资案,对两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案金额达650余万元,受骗老人110余人。

今年4月,高新区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在某公司投资墓地被骗数万元。经查,程某、纪某等人招募人员,通过在菜市场、超市门口摆摊、发传单等方式,向老人推荐“墓地销售”、“墓地投资”项目。程某等人向老人宣传墓地投资利润丰厚,并当众宣称“投资年化利率高达18%-30%”。面对程某等人的巧舌如簧,一些老人丧失了理智,相信墓地投资能稳赚不赔,把多年积攒的养老钱交给程某。刚开始,参与“投资”的老人还能分到利息,但半年过去了,程某等人却迟迟不能兑现承诺。一些投资者觉得不对劲,便开始报案。犯罪嫌疑人程某被抓获后,如实供述了其通过“投资墓地”等方式非法集资的犯罪事实。

据介绍,常见的养老金诈骗类型有: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推销“养老产品”、宣称“为老人使用住房”、代办“养老保险”、进行“养老救助”等。安徽省各地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养老金诈骗行为,力争减少受害人经济损失,最大程度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老年人及其亲友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公告栏等,多与子女讨论,提高警惕,提高识别诈骗手段的能力。

“剪卡”行动正在进行中 从源头斩断电信诈骗链条

4月初,庐江县公安局在“剪卡行动”中发现当地有人涉嫌利用网络软件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洗钱。根据这一线索,庐江警方迅速锁定了一个专门洗钱的“跑分”犯罪团伙。随后,开展集中打击行动,27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所谓“跑分”,是指利用自己的银行卡或微信、支付宝支付码,帮助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等违法犯罪团伙洗钱,进而赚取佣金的违法行为。

在网络诈骗的利润链条上,上游提供信息,中游负责诈骗,下游将赃款转为现金。为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全链条,省公安机关牢牢把握“断卡”行动、清理黑灰色产业主线,推动各行业加强监管治理,不断净化金融环境。

此外,全省公安机关严密管控涉诈骗重点人员,严防我省人员出境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力劝阻人员,目前全省滞留缅北地区的重点人员较高峰期明显减少。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要自觉抵制贩卖“两卡”“洗钱”“跑积分”等违法犯罪行为,尤其要注意下载、安装、注册和使用国家反诈骗中心APP,加强移动端防护,谨防上当受骗。

被骗后这样保存证据能更快破案

如果不幸被骗,不要慌张,冷静收集相关证据,提供给警方,以便警方更快地破案。

诈骗短信截图:实施网络犯罪,需要有电子数据传输的媒介,比如手机、电脑,还需要有联系方式,比如电话、短信、应用等。收到任何此类短信或电话,不要急于清除,先把号码截图保存起来。有时一张截图并不能包含所有号码,也可以单独截图,以充分证明来源。

带网址的截图:很多人意识到被骗时,往往会提供几张登录页面的截图作为证据。这种保存证据的意识是不够的。如果保留图片,一定要包含网站的域名信息。或者复制页面链接,一定要保存与诈骗客服的聊天记录。

录屏或拍摄:录像是诈骗过程直接有效的证据,不仅限于手机的截图、录屏功能,还可以利用手机、相机等其他录像设备进行记录。

出口票据:可通过手机银行、微信、支付宝调取相应转账交易记录,为下一步向公安机关提供证据做准备。(记者 徐月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