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总有人抢红包,可能用了自动抢红包的插件软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软件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
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一起涉及“自动抢红包”的不正当竞争案件,该软件的研发运营者掌视公司被判向腾讯科技、腾讯电脑赔偿475万元。
判决一经公布,今天下午,“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被责令赔偿475万元”立即登上微博热搜榜首!近300万人观看、关注。
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被责令赔偿475万元
“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可以让用户在微信软件后台运行时,自动抢微信红包,并且还设置了“启用防封禁保护”来应对微信软件的治理措施。
此前,该软件的开发运营者掌视公司及提供下载平台的卓翼讯场公司,被微信软件的开发运营者腾讯科技公司、腾讯计算机公司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第二被告卓翼讯昌公司为安卓应用豌豆荚的开发商,腾讯之所以将该公司列为第二被告,是因为豌豆荚推出了掌视通的“自动抢微信红包”软件。
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7月16日消息,法院近日审结此案,这也是全国首例涉及自动抢红包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
因开发“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被告掌视公司被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判令赔偿两原告腾讯科技公司、腾讯计算机公司(下称腾讯公司)经济损失450万元及合理费用约25.4万元。据了解,双方均未提起上诉,目前该案判决已经生效。
2000 万用户,6700 万次下载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经审理查明,涉案行为自2016年1月起至本案开庭审理时止,持续时间较长,下载量大,用户群体庞大。
涉案软件“微信自动抢红包”在OPPO软件商店、PP助手、“豌豆荚”、华为应用市场、百度手机助手、酷派应用商店等安卓应用分发平台上下载量逾6747.6万次。
值得一提的是,掌视公司还宣传称,该软件“累计用户规模达2000万,荣获中国开发者百佳APP称号”。
此外,软件还支持语音红包提醒“红包来啦”、微信加速抢红包、自动回复感谢等功能。
根据此前掌视官网发布的介绍,“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支持微信红包、QQ红包、QQ空间红包、支付宝红包等多个主流红包,还支持红包锁屏、红包提醒、即时红包雨等多种形式。
天眼查信息显示,这家名为掌视通的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业务范围涵盖通讯产品、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与销售,信息咨询与服务。
2014年,微信推出红包功能,受到用户欢迎。2018年,掌视科技推出涉案软件,并上线应用软件分发平台。此前,在招聘网站上,都能看到掌视科技招聘微信红包相关软件开发的帖子。
除了微信的自动抢红包功能外,掌视还推出了一款名为红包快手的软件,该软件整合了微信和QQ的自动抢红包功能,支持边聊天边抢,上次更新时间是2019年1月17日,据说是微信抢红包软件的前身。
腾讯最初索赔5000万元
事实上,早在2019年4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就受理了原告腾讯科技有限公司、腾讯计算机有限公司与“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运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当时腾讯公司请求法院判令:立即停止开发、推广、运营“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立即停止提供“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下载服务、停止推广该软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5000万元等。
腾讯认为,“微信红包”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抢”。“抢红包”本身会瞬间活跃微信群,激发传播欲望,具备“赚钱+游戏+社交”多重功能,因此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追捧。“微信”软件及“微信红包”功能所获得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商业价值应当依法受到保护。
同时,腾讯公司认为,首先,“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无需启动“微信”软件,即可自动在微信内进行红包抢夺,破坏了微信正常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秩序。其次,“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非法监控微信聊天记录,抓取微信聊天记录中与“红包”字样相关的信息以及微信红包内的资金流向,严重侵犯用户隐私和微信数据安全。
最后,“微信自动抢红包”软件的运营者受“微信”软件十几亿用户和“微信红包”市值吸引,已累计拥有6000多万用户,这种搭上“微信”品牌、借“微信红包”之便、截留腾讯业务资源的行为,明显违背了诚实守信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
此前在2016年,微信安全中心就向用户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抢红包插件的通告》,对账号的红包功能进行限制。2017年,江苏盐城警方破获了全国首例“抢红包插件”案件。
此前否认侵权
针对腾讯的诉讼,掌视科技否认侵权,并在法庭上辩称:第一,涉案软件于2018年上线腾讯应用商店平台。
该平台为原告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负有事前审查的义务,腾讯应用商店平台已对涉案软件进行了审查并认可,说明腾讯已通过行动确认涉案软件不涉及不正当竞争。
其次,涉案软件与微信软件的功能定位不同,二者存在中度关联,不能得出二者处于相关市场、存在竞争关系的结论;第三,涉案软件并未改变、扰乱微信软件的正常运行,自动抢红包功能需经过相关用户的授权许可方可使用,未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
认定不正当竞争的五个方面
本案中,掌视公司一直强调涉案软件未改变、损害微信软件的正常运行,自动抢红包功能需经过相关用户的授权许可方可使用,涉案软件不涉及不正当竞争,但法院对此并未予以支持。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经审理认为,认定被诉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该经营者是否利用互联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与其他经营者存在竞争;第二,该经营者是否采用技术手段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网络产品或服务的正常进行;第三,该行为是否属于扰乱互联网环境下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行为;第四,该行为是否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
庭审中,法官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争议焦点,并认定掌视公司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一,两原告掌视公司、卓艺讯昌公司均为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者,相互之间存在市场竞争关系。
其次,涉案软件采用技术手段破坏“微信”软件的正常运行,侵犯了两原告的合法权益。另外,批量化、自动化的运行方式势必会增加“微信”软件的数据量和数据流量,增加“微信”服务器的运行负担。
三是涉案软件不当利用“微信”软件的运营资源和竞争优势,扰乱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软件用户的利益。
此外,涉案软件还损害了软件用户的利益,涉案软件相关页面显示具有“加速抢红包功能”、“大额抢红包功能”等功能,但实际上涉案软件并未开发相应功能,点击“加速抢红包”等功能时会显示“正在优化”,在“优化完毕”后会弹出广告。
最后,掌视公司实施被诉行为具有明显的恶意,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与商业道德。该软件明知两原告对涉案软件持消极态度,却擅自运行涉案软件并设置防屏蔽功能来应对两原告的治理措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与商业道德,主观恶意明显。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该案后,根据案中证据作出上述判决,一审认定掌视公司开发、运营涉案软件对腾讯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处其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
法院还认为,被告卓艺讯昌公司是一家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的软件分发平台,涉案软件由掌视公司自行上传发布,卓艺讯昌公司并未对涉案软件进行推广,没有证据证明卓艺讯昌公司有帮助他人实施不正当竞争的主观故意,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外挂软件侵权频发
事实上,微信抢红包软件只是庞大的插件软件市场的一个例子。
在APP商城搜索抢红包、红包助手等关键词,会弹出很多需要下载的APP列表。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还有“批量控微信”“批量控抖音”“批量控微博”等外挂软件,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抢红包,还能实现虚拟定位、虚假刷量、快速涨粉。
你可以在国内向海外的微信朋友圈发送消息;可以批量添加好友,不用逐个查询……这些看似“酷炫”的功能,其实都可以通过“群控软件”实现。
在法律专家眼中,此类外挂软件存在涉嫌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风险。以微信为例,根据微信服务协议,微信禁止批量注册账号、删除微信、干扰微信模块和数据等违法行为。微信用户也被禁止恶意注册和使用微信账号、批量注册账号、买卖微信账号等行为。
此类软件侵权行为此前已有先例,在抖音与其他软件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就发布禁令要求被告软件开发商广州某梦公司立即停止销售、运营、推广、宣传被告或类似专为抖音产品设计的软件系统。
在腾讯诉“红包猎人”、“多多抢红包”软件不正当竞争案中,杭州互联网法院今年初根据腾讯公司的申请,作出判决,要求杭州某科技公司立即停止在网站及应用市场提供涉案软件以及相关宣传、运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