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温雨辰
“订餐要关注一堆公众号、小程序。”“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怎么办?”“点餐时一不小心就被退出了,需要重新登录。”“个人信息会不会泄露?”……近日,不少市民反映,自己去餐厅就餐,有的餐厅不提供人工点餐,如果想就餐,只能用手机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才能点餐。
连日来,记者走访中心城区多家餐饮店了解到,我市大量餐饮店已开通手机“扫码点餐”服务,在给顾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体验不佳、过多索要个人信息、强制要求关注商家公众号等问题,引发不少消费者“抱怨”。
29日下午,记者来到陆教园路一家咖啡店。进店后,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店内需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才能自助点单。记者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点单后,手机页面弹出“服务授权”请求,点击“同意”后,还需要输入手机号注册成为会员,会员注册成功后才能下单。“我是来喝杯咖啡的,但要授权个人信息、注册成为会员,我觉得有点麻烦,也不知道信息会不会泄露。”在店内消费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想让店员给她推荐一杯咖啡,却被告知只能手机自助点单,她感觉有些“冷”,担心信息泄露的风险。
临近晚餐时间,记者走访万达茂餐饮区的几家门店发现,无论是饮品店还是餐厅,几乎每家商家都在餐桌上贴出了点餐二维码,进店后,店员就会提醒顾客“扫”二维码即可点餐。
一家火锅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二维码点餐对顾客和商家来说都更加便捷,顾客在手机上就能清晰看到每道菜的文字和图片描述,甚至还能知道这道菜的剩余数量,顾客可以快速下单,不用再等待忙碌的服务员逐桌记录订单,同时商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成本,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