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全景》报道,“粉圈文化”是由偶像艺人与粉丝经济共同形成的青年亚文化。一般来说,“粉圈”会围绕某位明星或偶像团体形成一个虚拟社群,建立定期联系,为自己的“偶像”也就是偶像投票,购买商品,制造话题,线下募捐,举办见面会等。在这个社群形成的过程中,一些扮演“带头人”角色的“粉圈”明星,俗称“大粉丝”,会发动人群,使整个“粉圈”的追星行动统一起来。
一些在官方平台非常火爆的演唱会门票、周边产品,在“大粉丝”的团购环节定价更低。这样的“应援”渠道看似是“大粉丝”的内部特权,但或许另有隐情。依托“粉丝圈”文化,伪装成“圈内人”的“大粉丝”疯狂收割“小粉丝”的真金白银。诈骗陷阱是如何编织的?
傅珊(化名)是国内某高流量男艺人的忠实粉丝,她追偶像十余年,对偶像的新闻了如指掌。她告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粉丝圈”,“大粉丝”帮“小粉丝”买演唱会、粉丝见面会门票或周边产品,然后卷款潜逃的现象屡见不鲜。
傅山说:“在‘粉丝圈’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粉丝俱乐部,应该算是‘偶像’最大的粉丝俱乐部的管理团队,帮粉丝买专辑,把收到的钱留着,他们不买专辑,也不把钱还给粉丝,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用这些钱给自己买了别墅。”
傅山笔下的“站姐”和“粉丝团管理团队”分别是粉丝经济中的“意见领袖”和“社群管理人”的代名词,她们也常常被称为“大粉丝”或“粉头”。“大粉丝”大多有时间,也懂得用技术为偶像花真金白银,有的甚至可以直接联系到公司的经纪人,与其形成一定的雇佣关系,利用自己“强大”的追星人设,在“粉丝圈”里实现“一呼百应”。
去年夏天,韩国明星组合粉丝思琪(化名)在朋友的推荐下加入了一个追星群,以便了解偶像的活动,和团员们一起追星。她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回忆,群主是“粉丝圈”里有名的“大粉丝”,在“小粉丝”中也有很高的威望。
思琪说:“那个群里人已经不少了,她经常在群里说要线下追星,会把票拿出来展示,还会发一些聊天记录截图,可能是主办方的工作人员,说可以给我们配票。”
考虑到“大粉丝”“有钱有势”的性格,加上团购链接中预售的签名专辑等周边价格低于官方平台,思琪相信了“大粉丝”售卖商品的渠道,果断拍下链接,心里暗自庆幸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据她介绍,在“粉丝圈”,很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大粉丝”会特意买几百张签名专辑,就是为了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偶像”在线下或线上见面,享受更长的“亲笔签名”流程。
思琪说:“这些专辑寄出去后,她家里留不住,就买了之后打折卖给其他粉丝。所以‘大粉丝’卖的专辑比官方卖的便宜很多。买签名专辑的等待时间比较长,至少要3到4个月,因为你不知道主办方什么时候会寄出去。”
此后,思琪从该账号发布的链接中购买专辑、明信片、签名服饰等周边产品,等待发货;去年年底,她又通过该渠道购买了2024年1月的演唱会门票。直到演唱会已经开始,上述产品才陆续发货。在多次催促下,“大粉丝”将她拉黑。思琪意识到被骗,报警。此时,她已在该“大粉丝”的团购链接上花费2万多元。
2024年1月,江苏省江阴市公安局立案侦查,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吴某。3月,吴某被抓获归案。5月,该案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盛燕介绍,2022年底,刚大学毕业的吴某迷上了一个韩国明星组合,追星行为愈发狂热,不仅看演唱会,还跟着偶像四处拍照、接机。在追星路上,吴某也通过微博、线下活动认识了许多和她一样的“追星族”,互相加微信后,成立了微信群,一起追星。由于追星期间演唱会门票、周边产品、住宿、交通等花费高昂,吴亦凡渐渐产生了歪念头。
盛燕说:“她追的明星组合都在韩国、泰国等周边国家开演唱会,她基本都是在国外追星,一次出国花费大概十几万,这其中有她自己的路费,还有摄影师、摄像师等同事的费用都是她自己出的。当她负担不起这些费用的时候,她就想到了自己众多的‘小粉丝’,用收取预付款的方式进行诈骗。”
“我认识里面的人,能买到便宜、好座位的演唱会票。”2023年5月,她在粉丝微信群里谎称自己有专门渠道,开始了第一波操作。
盛燕说:“在实施诈骗的过程中,她必须取得微信群粉丝的信任。信任的基础是‘她和我们喜欢的明星有很多合照,而且互动很密切,她和群里的人关系确实很好。’粉丝们以为她真的认识这些明星经纪团队的内幕,所以可以买周边和演唱会门票。”
接到粉丝订单后,没有能力低价购票的吴某,先自掏腰包高价购得演唱会门票,再低价转卖给粉丝。经过这一手操作,拿到票的粉丝更加相信吴某。此后,越来越多的“小粉丝”和粉丝主动向吴某咨询购票、购买周边产品等事宜。成功积累了大批粉丝信任的吴某,正式开始诈骗行动。她将团购票和周边产品的链接发给粉丝群,定下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吸引粉丝购买,并将粉丝支付的钱通过微信、支付宝付款码直接打到自己的账户上。
拿到钱后,吴某会购买少量门票或周边产品满足粉丝,剩余款项大部分用于个人追星。有时,为了树立自己“强势”的形象,方便进一步诈骗,吴某还会承担粉丝的上述费用,以赚取名声。
盛妍说:“后来她就跟大家说‘票是预售的,还没正式开售’,或者一直找各种理由拖延。如果粉丝催她订票,她就再买几张,用同样的方法骗取下一批人的钱,把这一批的‘洞’补上。高价买入低价卖出,不断挥霍钱财,不断用这种方式‘拆东墙补西墙’。”
用“新钱”还“旧债”,是注定要失败的“庞氏骗局”。盛燕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说,吴谨言的心态是“走一步算一步”,享受当下追星的快感就好。
盛妍说:“她其实知道这件事情总有一天会被揭穿,只是当时太沉迷于偶像,所以没有想过后续的事情。据她自己坦言,当时她有另外的想法——在和男明星交往的过程中,她觉得他给她的体验让她觉得自己可以和他发生关系,‘我只想当他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才会在他身上花那么多钱’。因为男明星并没有明确拒绝她,她就不断往里面砸钱,导致‘坑’越来越大。”
粉丝“为爱发电”,却遭“大粉丝”诈骗。此案受害人38人,诈骗金额300余万元;38名受害人中,27人为00后,11人为大学生,2人为高中生。近日,法院经起诉,以诈骗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由于吴某已将诈骗所得资金用于追星,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尚难以挽回。
江阴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魏红普表示,利用“粉圈文化”进行诈骗是近两年才逐渐兴起的,社会和家长可能对此类案件还未引起重视。一些年轻人或学生被骗后,考虑到自己是“追星族”,认为没事,可能不会报警或告诉家人。这起案件也反映出,犯罪嫌疑人本身也是“粉圈文化”的受害者;如果受害者没有痴迷追星,没有出现某种程度的心理扭曲,而是保持相对清醒的心态,也未必会被骗。一旦陷入“粉圈文化”的威逼利诱,其实就会失去理性判断。
魏红普提醒,在“粉圈文化”盛行的当下,一些不法分子抓住青少年、大学生社会经验少、防范意识不强、盲目追偶像的弱点,以“帮忙买票”、“帮偶像上榜”等为幌子实施诈骗。检察官提醒,大家在追偶像时要保持理性,提高网络防范意识,避免落入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