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卖鞋到乔丹品牌热,我的生意经与市场变迁

2024-09-26
来源:网络整理

我今年是研究生三年级,2011年开始在微信上卖鞋。刚开始卖鞋的人不多,那时候乔丹刚刚在大陆市场火起来。可能是因为我做生意老实,跟客户、经纪人聊得也挺好,所以我的小生意慢慢红了起来。到2013年,我手下已经有200多个经纪人了。随着经纪人的增多,个人客户很少。那时候我忙着提交订单、填订单表、收集快递单、填快递单,每天都很忙,基本上淡季的时候每天能卖出40双左右的鞋子。那时候,对于我这种有常识的生意人来说,收入已经很可观了。

2014年,乔丹的品牌突然在大众中越来越受欢迎,买鞋的人越来越多,卖鞋的人也越来越多,整个球鞋市场似乎一片热闹。但市场总有自己的规律,随着大量买家和卖家的出现,买卖双方也开始发生变化。从卖家的角度来看,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很多卖家开始神经质地降价,一降再降,结果到最后产品只追求片面的低价,而忽略了性价比。结果,大量用料、做工差的鞋子流入市场,很多坚持做优质货源的卖家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另外,从买家的角度来看,随着市场上鞋子价格和质量的普遍下降,买家似乎对这一类球鞋的原本质量一无所知,也在浩如烟海、参差不齐的货源中寻找低价,以满足自己穿乔丹的虚荣心。

到了2017年,球鞋市场的价格和质量已经不堪忍受,原本一双熊猫最低也能卖到700-900元,但当时大家都抢着要买400多元的熊猫,消费者立刻反应过来“那家店只卖400元,你卖两倍,坑人”。大部分试图降低质量和价格的卖家也趁着消费者心理的变化,一举夺走了市场。当时的市场充斥着各种恶性营销,可以说这个市场被无知的消费者和只顾眼前利益的卖家毁掉了。

本文作者2017年不再卖鞋,投身慈善事业,现在是一家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卖鞋的微信很少更新,有的代理商离开了,有的放弃了,但有时老客户还是会来问个清楚,出于友情,本文作者基本不靠供货赚钱。

我做微商七年,卖鞋四年,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基础,虽然不常发信息、不常更新朋友圈,但还是有不少客户找上门来,让我很感动。五年前开始卖鞋,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因为我热爱。闺蜜常说我有“舔鞋综合症”,就是下午什么事都干不了,把鞋子全部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来回蹭,看着鞋子就像看着女人一样。

如今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还是很怀念以前卖鞋的时光,和客户交流,和经纪人开玩笑。虽然有点累,但能让更多人享受到球鞋带来的乐趣,自己也能因为球鞋认识更多的人,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现在,我不能说我回来了,也许我只是想卖鞋,交个朋友,聊聊天。毕竟现在卖的鞋基本只够挣一个面膜的钱,偶尔几十块钱的利润也能让山里的孩子有好鞋穿。这是我最想看到的:希望天下人都能穿自己想要的好鞋。

说到这里,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个市场,也希望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而是抬头,这样才能看到更好的东西。

希望我们能多交流,鞋子只是一个载体,希望通过鞋子认识更多的朋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