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补取消消息引热议,线上票务平台垄断地位或受冲击

2024-09-29
来源:网络整理

即使门票补贴真的取消,也未必能撼动猫眼、淘票票等网络票务平台的垄断地位。

昨天晚上(9月12日),“退票、取消”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立即引起电影从业者和网友的热议。

这条消息一共提到了四点:一是取消对网络票务平台的补贴;其次,第三方网络票务平台的服务费不会高于2元;第三,未获得公映许可的电影将无法进行预映。四是缩短网络售票员到影院的结算周期。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传闻中的新票补贴政策将导致电影市场行业面临洗牌,尤其是猫眼、淘票票等在线票务平台将失去优势地位。

甚至有网友认为,新闻中的四项规定中有三项是针对网络票务平台的“生命之门”。

如果新的补票政策出台,确实会对电影制片厂、影院、第三方票务平台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过,在这场风波之下,猫眼、淘票票等在线票务平台可能会受到影响。最小的聚会。

换票是否取消?

对票务平台影响会不会不大?

具体来说,我国电影“门票补贴”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最早始于2014年,主要购买1分钱、1元、9.9元的观影券。主要是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网站为占领市场份额而开展的新的吸引活动。

第二阶段是猫眼电影、淘宝电影(后更名为淘票票)、微信电影票(后更名为鱼票儿)等在线票务平台之间的竞争,并通过扣除优惠费用不断拓展在线票务平台。市场份额。

现阶段门票补贴的主体是票务平台,也是门票补贴对票务平台影响最大的时期。

但慢慢进入第三阶段,网络票务平台的“寡头垄断”已经形成,门票补贴成为电影制片方获得高排名影片和高票房的重要手段。

数据显示,2015年首年门票补贴高达40亿元,主要投资是平台。 2016年,平台和电影制片厂的门票补贴规模为15亿元。 2017年门票补贴突破20亿元,主要投资方成为电影制片厂。

现阶段,票务平台的市场划分已经确定,不再需要通过门票补充来界定市场。此外,网上购票消费已经形成,取消机票报销对猫眼、淘票票占据的市场份额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猫眼、淘票票等平台现在不仅提供购票工具,其评分、评论、内容也是用户观影的重要参考。

尤其是没有低价票,大众在选择电影时可能会更加“谨慎”,比以前更加依赖收视率和口碑。

因此,即使最终取消所有门票报销渠道,只要还有人看电影,猫眼、淘票票等仍然拥有话语权。

此外,有媒体指出,此次政策消息中也能找到漏斗。比如,新闻中并没有提到银行卡优惠票,那么票务平台还是很有可能保留通过银行卡支付购买的优惠票。

淘票票支持什么付款方式_淘票票支付_淘票票支付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无法直接出现低价机票,但通过与银行的深度合作,推广银行卡优惠活动或将成为一种新兴的“补票”方式。这样看来,“补票”只是另一种方式而已。

新政下

剧院、电影制片厂等的情况是否令人担忧?

不过,新政下,其他各方可能没有猫眼、淘票票平台那么幸运。

我们先从电影制片厂开始吧。现阶段,“门票补贴”是对排片数量影响深远的因素。

有业内人士粗略估计,一部电影的宣传成本加上门票补贴在1亿以上,比电影本身还要多。不过,没有报销的电影基本无法进入影院。

王中磊曾说过:在恶性竞争环境下,如果你不付费,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付费的片厂抢走你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门票补贴决定了排片数量,而排片数量又与票房直接相关。一些制作不太好的电影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数字,但一些年轻导演和年轻影视公司的小电影无论内容好坏基本上只能是“一日游”。

这也是“门票补贴”受到多方诟病的原因。

一旦取消门票补贴,就没有门票补贴作为观众观影的动力。此前内容制作较差、内容存在争议的电影,依靠大量补贴增加院线排片数量,抢占部分市场的机会将会减少。

此外,随着观影成本的增加,消费者会更加关注电影是否值回票价,在选择电影时会更加关注内容、制作、电影质量等问题。这也会对单纯依靠补票赚取票房的“捷径”产生一定的影响。

谈到剧院,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正是在线票务平台实行机票报销,才拉低了票价。这导致了线下门票市场的萎缩。

如今,一旦取消线上补票,线下会员卡、优惠券的折扣时代将开始回归。这将促进影​​院收入增长。

在目前观影时间碎片化、自由化的情况下,且不说大众已经形成的网上购票习惯能否轻易改变,电影院会员制能否发展?

简单来说,票价上涨必然会减少每日观影人数,而每日人流量的减少则会对影院出售零食、茶叶、电影周边等收入产生影响。

另外,影院也严重依赖门票报销,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四五线城市的影院,就是那些服务于三四线甚至四五线世界的影院。电影专业人士之前经常提到的五线消费者。 。

对于这一群体的消费者来说,如果有机票报销的话,买票的欲望会更强烈,但如果没有的话,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降低。

当然,如果取消低票价引导,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刺激消费者看电影,这也会对整个影视市场产生影响。

近年来,得益于门票补贴,中国每年的电影票房快速增长。但它又像吹出的七彩泡泡,蕴含着“膨胀”的虚幻色彩。比如2015年,当年电影票房总收入440亿元中,有30亿到50亿来自门票补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