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们都是用免费的方式来迫使银行让步,但是银行开始提供免费服务后,他们就开始收费了。
微信支付宣布对信用卡还款收费后,支付宝好不容易坚持了半年,终于迎头赶上。
2019年2月底,支付宝宣布,自3月26日起,通过支付宝进行信用卡还款,每月2000元以上的金额将收取0.1%的服务费。
微信支付一年多前就这么做了。 2017年11月,微信支付对每月5000元以上的信用卡还款收取0.1%的手续费。 2018年8月1日,更进一步,所有还款收取相同的手续费。
这也不是这两家支付巨头第一次收费。
2015年10月起,微信支付对2万元以上转账收取费用,随后公布现金取款收费标准;半年后,支付宝宣布,自2016年10月起,对取款2万元以上收取0.1%的服务费。
线上线下竞争激烈的两大支付巨头,在收费节奏上始终保持一致——微信支付率先试水,支付宝半年后紧随其后。
他们曾经用一切免费的方式来迫使银行让步,但银行开始提供免费服务后,他们就开始收取费用。
1用户数量增长太快无法补充?
对于此次收费的原因,支付宝解释为“综合运营成本上升较快”。此前微信支付公布信用卡还款收费时也解释道:“每次还款背后都会产生支付通道费用。为了让广大用户享受到部分免费的产品体验,腾讯财付通一直在程序上投入成本。费用补贴。”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也曾就此问题发表过讲话。
2016年3月的“两会”上,他说,“从银行快捷支付到第三方支付,有千分之一的成本,这个成本现在每个月超过3亿。最可怕的是,它还以极快的速度增长,一进一出确实不科学,但我们却要承受这千分之一。”
随着用户数量不断激增,这种隐性补贴变得越来越重。
一位接近蚂蚁金服的受访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支付宝用户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全球用户已超过10亿,2016年B轮融资时仍为4.5亿。一直在收取费用。用户越多,费用就越高。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红艳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早在2013年,支付宝就对PC端转账进行了收费,但当时并不是基于成本压力,而是要改变用户习惯,鼓励用户从PC端转移。移至移动设备。提现和信用卡还款的费用与当时的初衷有所不同。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也希望将更多的用户资金留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
知乎上,一些热门答案认为,支付宝此举是为了鼓励更多客户使用花呗。对此,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所研究员付伟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不会是主要原因。由于“花呗”规模有限,其背后的公司受到杠杆率的监管要求。规模越大,注册资本要求越高。而且,很多人的“花呗”信用额度不足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他们每个月可能要使用数万元的信用卡,但他们的“花呗”限额只有五六千元。
2 新监管方式斩断“直连”
用户增长的原因背后,还有一个推高支付巨头运营成本的因素——新的监管方式。
201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网络联盟”。 2019年1月,要求支付机构准备金统一报央行管理。这两则看似与人们生活无关的财经新闻却悄然改变了整个支付生态,以及人们为支付便利而付出的成本。
在传统支付领域,一直是“四方模式”,即银行、收单机构、商户和卡组织(如银联)共同参与。客户刷银行卡时,实际上是经过银联这样的清算平台。
但当支付宝这样的新事物诞生后,就很难挤进传统秩序了。一位前淘宝员工曾向南方周末记者感叹,起初他们并没有受到金融机构的“欢迎”,被迫想出新办法,那就是绕过银联等机构,直接与银行谈合作。所谓“三方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模式方便了支付机构和银行,但几乎消除了监管。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种模式只有在中国才有,在国外是不合法的。
“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有259家,在线支付有100多家,这100多家是与银行直接联系的,相当于100多家小型清算机构,而且都与银行分开。”监督”。他说,这在发达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在两大支付巨头做大之后,2017年8月,央行明确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上支付业务迁移至“网联”。 “”全称是“非银行支付机构在线支付清算平台”。它是所有第三方支付的通用转账和清算平台,并受央行监管。
这样一来,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的直接联系就被“网络连接”切断了。过去,支付机构与用户存入大量资金的银行进行谈判。如果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会给予一系列折扣,尤其是利率折扣。
这对于支付机构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甚至可以支撑其免费业务。但“网联”接手后,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再具备与银行议价的能力,优惠没了,成本也变高了。
付伟刚表示,过去他们在谈判时,大公司和小公司的渠道成本差距非常大。大公司的成本是1/10,000,小公司的成本是5/10,000。现在差距已经缩小,大型机构为千分之一,小型机构为千分之二。 “虽然差距缩小了,但各支付机构要付出的成本却大幅增加。”
3、躺着赚钱的能力没了。
如果说监管规范支付机构可以概括为“两步走”,那么“网络联盟”成立后,下一步就是收回准备金管理权。
2019年1月14日,央行宣布取消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客户备付金账户统一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账户在商业银行开立。银行将被取消。
过去,这些准备金存入商业银行是可以赚取利息的,但上交给中国人民银行后,就不再赚取利息了。这部分资金被称为“万亿规模”。
薛红艳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储备金集中管理本质上与打断“三方模式”的“网络连接”是一样的。只有当支付机构和银行直接联系时,存入的资金才需要存放在不同的银行。接入“网络”后,储备金的分散管理不再具备业务层面的基础。基于用户存入资金安全的考虑,监管机构不得不进行集中存管。
“从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受到两面夹击。”他表示,集中式存管存款对支付巨头的影响主要是利息收入,这将形成数十亿的收入缺口。该收入占支付机构净利润的20%——50%左右;与此同时,银行不再拥有这些存款。在与支付机构的合作博弈中,让步动力下降,支付渠道费率面临上行压力。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董希淼表示,备付金集中监管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信用卡还款手续费并无必然联系。 “他们的用户量已经很大,粘性很强,已经开始收获了”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存管式存款集中肯定会影响很多支付机构的收入,但很多中小机构因为竞争太激烈而没有提价,而巨头则因为用户粘性而敢于转嫁成本。性已经很强了,大概率不会因为这些手续费而离开。
对于微信支付、支付宝是否会继续扩大收费项目,付伟刚认为有可能:一方面是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甚至是中国银行的收费行业不具备国际可比性。认为高。
不过,薛红艳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对一些不相关的项目收费毫无意义,对转账等核心业务收费更是‘自杀’。”总体而言,改善财务状况,削减开支的空间有限,巨头接下来应该探索“开源”空间。
他认为,目前支付巨头虽然对提现、信用卡支付收取一定费用,但仍继续对线下二维码支付提供现金补贴。 “收费大楼底层的入口服务一直都是免费的,甚至还花钱让你参观使用,现在只对大楼内的健身房和洽谈室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