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梦中手机收到上百条验证码,银行卡被盗刷,如何防范?

2024-10-19
来源:网络整理

我在睡觉时手机收到了数百个验证码。

银行卡被盗

2021年12月21日凌晨,熟睡中的李女士被手机铃声吵醒。一夜之间,她的手机上出现了数百条验证码,来自各银行、支付宝等平台,如“开立和宝支付账户”、“重置支付密码”、“银行卡注册等”。看到这些短信后,李女士立即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后来她担心了,直接关掉了。

刘女士名下的多张银行卡在深夜被绑定并支付。

李女士一早就赶到银行查看银行卡余额。她发现,她名下的大部分银行卡都开通了中国移动的“和宝快捷支付”。李女士称,她的其他银行卡里没有存款。但一张农行公积金联名银行卡被盗,被盗用8640元。

经调查,赃款分为14笔交易。

所有购买均通过中国移动“和宝快捷支付”进行。

其中,花在苹果上的费用为1650元。

6990元用于“(特别)诗韵(广告促销)”

刘女士对此非常不解,多次向中国移动投诉“乱发验证码、乱开通钱包支付服务”,但得到的答复都是“不承担责任”。

同时,刘女士还要求银行卡被盗的发卡银行追讨付款。经银行调查,部分赃款进入非她名下的苹果账户进行充值和消费。苹果查询后锁定了账户进行消费,但因账户内没有余额,尚未处理。另一部分“(特)诗韵(广告)”被盗资金已存入杭州市民卡。

银行:部分被盗资金已追回

事发后,刘女士立即向北京通州九社树派出所报了警。她说,警方表示,经过调查,她遇到的是一种新型的技术网络诈骗,“就是通过假基站获取手机信号,盗取登录验证码,然后实施诈骗。这是一种新型的技术网络诈骗。”不需要接触的欺诈行为。”嗅探技术。”

近年来,“嗅探”银行卡被盗事件屡见不鲜。据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架设伪基站,利用“嗅探”装置获取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号码。获得的手机号码收到的短信内容也会自动显示在“嗅探”系统电脑上,进而实施犯罪。犯罪嫌疑人随后利用获得的手机号码登录支付平台,利用“嗅探”设备截获验证码等信息,进一步获取手机用户的详细关联信息,最终完成账户盗窃通过第三方平台筹集资金。

2021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发生假卡欺诈交易、网络欺诈交易的,借记卡持卡人依据借记卡合同法律关系,请求发卡机构支付被盗存款本息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对此,刘女士还多次要求被盗银行卡的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追回赃款。 1月19日,记者致电中国农业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刘女士的赃款正在追回,其中1650元已划拨至中国农业银行,用于苹果在美国的消费。 “现在已经有60天的争议期了,如果苹果公司不发起复议,这笔钱将会退回到刘女士的账户上。”剩余6990元仍在处理阶段。

强烈推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