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词曲作家吴颂今:全能音乐家的音乐生涯与感人故事

2024-10-21
来源:网络整理

吴松金是国家一级歌曲作家、音乐制作人。曾任《心声》副主编、中国唱片广州公司高级编辑、审稿人、广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原创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吴松金(笔名松金)是华语流行音乐领域不可回避的人物。他既是一位多产的歌曲作者,也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品有儿歌、甜歌、新民歌、军歌等。推出了杨钰莹、陈思思等轰动歌手。自1964年首次在南昌文艺演出中获奖以来,吴松金的音乐生涯已跨越半个多世纪。1987年春,他随家人移居广州。此后,他扎根岭南乐坛三十余年,成为不可多得的全能音乐人,留下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感人故事。

作为中国唱片广州公司独家词曲作者,吴松金曾受邀为李谷一、张野、朱凤博、郭松、于淑珍、刘斌、李玲玉、于文华、王杰石等数百人演唱。谢丽思、任静、朱晓琳等著名歌手为唱片、录音带、电影和电视节目创作了数千首歌曲。 200多首词曲作品荣获国家、省部级作曲奖并广泛传唱。代表作品有《军中绿花》、《风中情笑水中》、《茶山情歌》、《别猜女孩子在想什么》、《你那里下雪了吗》 》、《我的爱人去南方》、《我的老班长》、《刘八桥》、《井冈山种南瓜》、《小女孩拾稻》、《小手拍手》等。

已编目记录300余种。策划推出《岭南甜歌》、《军营歌谣》、《台语小歌手》、《笑话系列》、《英语小天才》等畅销音视频节目,发行量突破百万,成为业界公认的金牌唱片制作人。

由于长期接触音像市场,吴松金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作思维习惯。他善于捕捉社会热点,填补乐坛空白,成功探索出一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其创作的《岭南甜歌》、《民通唱法新民歌》、《军营歌谣》、《流行儿歌》等影响尤为深远。

音乐男孩:

带着理想去旅行

吴松金,原名吴兆禄,出生于江西庐山脚下的九江南门湖畔。他一岁半的时候,在邮局当会计的父亲调到西北工作。他的母亲带着他来到兰州,旅行了三个月。此后,母子俩随父亲在兰州和银川之间多次搬家。

小学四年级时,他被选入银川市青少年之家合唱团。指挥是后来写下《一分钱》的儿歌大王潘振声。当得知自己唱的歌曲《小鸭子》是潘老师一行一行、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写出来的时候,年轻的吴松金对老师敬佩不已,一颗音乐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种下。后来转学到成都,对文学艺术越来越感兴趣。

1961年夏,父亲退休回到江西老家。他也转入南昌市第一中学,开始学习作文。他尝试创作《我们沿着大道》等儿歌,还自学学习《歌曲创作教程》等乐理。高三时,他的歌词《雪中探亲》发表在《南昌晚报》上,随后他被接纳为南昌市音乐协会唯一的中学生会员。

从九江到兰州、银川、成都,再回到南昌,年轻的吴松金在大江南北成长,这些地方的音乐文化深深滋养着他。在广阔的西北,优美的民歌《麻五歌、嘎斗梅》、苦乐参半的秦腔、梅胡等地方戏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成都,川剧和清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曲调萦绕在他心头;回到家乡后,江西的采茶戏、民歌更增添了他的美感。其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代表作《刘八桥》是一首具有秦腔风格的歌曲。采用深情的商式“苦调”音阶,声线委婉、曲折,一曲唱三遍。叹息、哭泣、抱怨,触动心灵。

怀揣着音乐梦想,1966年5月,即将高中毕业的吴松金登上从南昌前往北京的火车,报考中国音乐学院。经过初试、复试,他被作曲系录取。但那一年,高考却意外取消。吴松金虽然没能如愿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但作为全省中学生中最优秀的文艺人才,他后来加入宣传队到全省各地演出。每到一处,他都会收集当地的民歌,请老红军唱。他会写下乐谱,或者逐句学着唱。

从南昌出发,他前往杭州、上海、南京、北京、银川、兰州、西安、乌鲁木齐、成都、广州等地,广泛收集和研究各民族民间音乐,并得到多位专家老师的指导。 。三个月后,他背回了一大袋子,里面装满了他一路上收集的各种音乐书籍和材料,这些都成为他以后音乐创作的宝贵材料和养料。此时的吴松金怀着理想远走他乡,把祖国变成了他的“社会音乐大学”。

1968年夏天,吴松金被分配到江西铸锻厂当工人。他无法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于是他开始了“工厂音乐大学”之路,一边做生产一边自学作曲。 1972年,厂派他到上海建筑机械厂学习热处理技术一年。到上海工作后,他到上海图书馆读书、学习、作词作曲。还参加了上海工人音乐创作团的活动。得到著名作曲家朱剑儿、黄准、刘念笑的指导,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在江西音乐刊物上发表了《乒乓花开》、《蚂蚁啃骨头》、《井冈小青松》等作品。他还发行了唱片,成为工人中小有名气的业余作家。

1973年,吴松金从上海回到南昌后不久,就在车间的加热炉旁写下了成名作《井冈山下种南瓜》。这是一首歌唱红军传统的儿歌。它吸收了江西民歌的曲调,采用主唱与齐唱的对立、演唱与间奏的并置、回声式的副歌马赛克,使一首儿歌丰富多彩。充满乐趣。这首歌曲受到江西著名作曲家何大兴、林相宜的青睐,并被省推荐给中央。 1974年《战地新歌》第三集推出后,红遍大江南北。

专家:

职业作曲家的转变

1977年,中断11年的高考终于恢复。吴松金3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终于圆了自己的“音乐大学梦”。

由于年龄大、底子差、基础薄弱,吴松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立志要先飞,经常在教室琴房忙到深夜。与部队和边疆地区拿着高薪的同学相比,吴松金几乎是班里最穷的学生。为了省钱,他每天只愿意买一块面包,早餐吃一半,半夜吃一半。饥渴交加的吴松金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的乳汁,努力领悟11年来所获得的乐理和作曲技巧,为自己的专业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学习专业作曲课程外,吴松金还积极旁听其他感兴趣的课程、参加学术讲座、参加各种音乐会,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图书馆和视听资料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以至于图书馆员都记住了他。课余,他积极参加出版社组织的活动,学习编辑、创作、听讲座。著名作曲家朱健儿、鲁启明、陈钢的创作分享让他受益匪浅。

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吴松金完成了五年制作曲本科课程。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创作实践。在校期间作词作曲,出版音乐作品近百部。他还请声乐系的冯建雪、石爱华等学生帮他试音,其中包括他的第一首情歌《我爱啊》。 “哥哥在我心里”。

当时,他被调到江西省文化工作室音乐组担任音乐编辑。他的创作水平有了显着提高,完成了从工人业余作家到职业作曲家的转变。

毕业前夕,其作曲《四朵摩登花开幸福来》荣获学院抒情歌曲创作比赛一等奖,并被编入声乐系教材。经著名歌手朱凤波录制后,大受欢迎。中央电视台推荐介绍,上海广播电台教唱,多家省级广播电台选为每周歌曲。 《文汇报》发了著名作曲家朱剑儿的整版评论文章并推荐。 《中国青年报》《解放军之歌》、《上海之歌》、《苗岭之歌》等均发表。还被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评选。跻身向全国推荐的《新节日歌曲》。

1980年,吴松金毕业回到江西。先担任《江西歌曲》主编,后创办《心声》歌曲杂志,任副主编。后来,吴松金开始涉足音视频编辑工作,先后与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白天鹅音像公司、南海明珠音像公司合作编译编辑旅游歌曲、儿歌、校园歌曲卡带专辑。

1987年,吴松金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中国唱片广州公司。他表示,广州最吸引他的地方是现代化的录音室和歌手资源,以及成熟的产业机制。然而,挑战是巨大的。从事业单位到国企,从图书编辑到音视频制作者,工作环境和技术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吴松金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探索。

昐红军歌曲_红军歌曲抖音流行_我想听红军的歌

当时,香港、台湾市场上充斥着“有声歌曲”。他决心从中华民族文化中寻找突破口,编出雅俗共赏的创新节目。他编编的《中国美食唱响》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和十多个省市广播电台流行。发行的《张野千娇百媚》、《台湾小歌手》、《小手拍拍拍拍》等节目多次入选“优秀畅销录音带排行榜”。 1995年,编辑录制的《笑话》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第三届金唱片奖。从“老吴”到“金叔”,吴松金变身“广东音乐家”。

音乐伯乐:

他定义了岭南甜歌、民通唱法、新民歌

20世纪80、90年代,广州率先实行改革开放,产生了一批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音乐大师及其代表作品。他们以强烈的时代感、现实感、平民色彩,创立了华语流行音乐。半个国家。

来到广州的吴松金创作录制了《茶山情歌》《风中情水水中笑》等岭南甜歌,风靡全国。他创造了内地原创音乐唱片销量首次超过港台流行歌曲的奇迹,也为华语流行音乐创造了一个重​​要的舞台。新流派。甜蜜的歌曲大多通过小场景、小人物来表达,让人触及对爱情、团圆的甜蜜渴望,令人心旷神怡、感人至深。其曲调多采用民歌调,设计追求活泼、流畅。然后寻找杨钰莹、李玲玉、任静等声音甜美的歌手来演唱歌曲。一时间,《岭南甜歌》响彻大江南北,受到歌迷的热烈追捧。

《茶山情歌》、《风中情水水里笑》是甜歌的代表作品。这两首歌都是以中国民歌为基础,进行了现代化和通俗化的创作。前者采用羽毛方式,中间有甜美的衬里,后者采用调制工艺,设计小巧精致;后者采用古筝调式,节奏缓慢,音色隽永,富有江南民歌气息,营造出优美甜美的感觉。

如今,甜歌不再是最主流的歌曲,但它们仍然很有影响力。谈到甜歌,吴松金表示:“很多人一直喜欢甜歌,它的粉丝范围从中老年人到青少年。它在流行音乐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歌词、旋律到歌手和包装。一切都是美好的,就像广东的甜品红豆沙一样,历久弥新。曾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流行的《桃花运》是吴松金1992年创作的一首甜歌。新民歌的创作是吴松金的又一尝试。

1994年,吴松金“发掘”了大学刚毕业的陈思思,并为他创作了成名曲《情人兄弟南下》。吴松金还为陈思思开创了新民歌路线,使她成为第一个签约唱片公司、走新民歌路线的歌手。 《兄弟情人南下》的火爆,是基于当时农民工南下的潮流。讲述了一对恋人前往繁华都市谋生的故事。在山清水秀的家乡,一个纯真的女孩执着地等待着爱情。一代人的漂泊情怀,如今已成为歌声中简单而温暖的回忆。 《兄弟情南下》让陈思思一夜成名。当时甚至有人评价:“北方有《纤夫之恋》,南方有《兄弟情南行》。”《兄弟情南行》破旧立新,赢得了华语音乐奖电视大赛获得银奖,开创了敏同唱法的先河。

此后,吴松金为陈思思量身定制了《天气好》、《中国茶》、《吉祥歌》、《锦绣中华》等歌曲,为她赢得了华语乐坛“民丹四小”的美誉。圆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吴松锦为陈思思创作了《奥运微笑》,该歌曲立即被北京奥组委收录为志愿者歌曲。国家一级编剧、作词家、文化部优秀专家秦耕云认为,吴松金的歌词简洁流畅、淡雅清新,明确宣示了他为音乐写词的态度。他的歌词一经问世,总是很快插上旋律和歌声的翅膀,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作词家、音乐评论家曾祖彪评价道:“当你研究宋瑾的歌词、聆听宋瑾的音乐时,你会感到生命的激情和生命的诗意同时涌动。在作曲艺术上,他形成了曲风新颖、意境优美、朗朗上口、风格鲜明的特点。”

追梦的孩子:

做祖国音乐海洋中的一朵浪花

吴松金谦虚地说,在祖国浩瀚的音乐海洋中,他的数千首词曲作品只是音乐的一个小小的波浪。多年来,吴松金并没有局限于音乐创作。相反,他用音乐来补充歌词,经常以歌词和音乐的双重组合出现。作品涉及领域广泛,涉及题材多样,风格多样,在各类创作领域都有深受观众喜爱的代表作品。

作为军人子弟长大的吴松金有着很深的“军营情结”。为了写出能引起当代军人共鸣的民歌,他深入军营,熟悉生活,捕捉军人的心声。他不仅收集了他们创作、演唱的音调,还发现了他们渴望的一些创作主题。吴松金当时注意到了很多台湾民歌,并受到了启发。他率先推出了一批军旅歌谣,形成了新一代的流行音乐风格。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松金创作的编队歌曲《打靶归来》荣获“解放军歌曲”优秀队列歌曲奖,并被总政治部选为全军推荐歌曲。 20世纪90年代的军营歌谣《我的老班长》、《部队里的绿花》等作品传遍军营,深受战士们的喜爱;并被列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专业声乐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吴松金还长期为部队发掘和培养音乐艺术人才。为二炮文工团培训输送民谣歌手陈思思,打包发布小曾、老老、黄志坚、杨柳、秦天等20多名草根连队“军营歌谣”歌手​还有高歌。他们训练、指导和帮助军事诗人。作家车星、范晓斌、卢茂良、王雷、陈步春等一大批军中优秀歌曲创作人才。他还多次带领歌手到部队举办军队支援文艺晚会和音乐知识讲座,教战士唱歌,与部队一起组织歌唱、作曲比赛,并向基层连队赠送唱片、录音带。受到解放军好评,被《解放军报》称赞为和平时期“军队音乐拥护模范”,被誉为“军歌之父”。

吴松金的作曲生涯是从创作儿歌开始的。儿歌在他所有的音乐作品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多年来,吴松金为儿童创作了千余首儿歌,编制了《台湾小歌手》、《英语小天才》等200多张畅销唱片。 20世纪70年代的《井冈山种南瓜》,80年代的《小手拍手》《走走走》等儿歌已成为中央广播电台《小喇叭》的经典歌曲。 20世纪90年代的《拾穗的小姑娘》旋律流畅、朗朗上口。是当代少儿歌唱比赛中经常演唱的儿歌,也成为等级考试的指定歌曲。新世纪,《爸爸叫什么名字》、《流动爸爸》、奥运儿歌《福娃祝福歌》、流行儿歌《我爱路西西》、《小恶魔当心》等都脍炙人口。这些优美动听的儿歌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吴松金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儿歌爷爷”。

“文章为时势而作,歌诗为时事而作”。纵观吴松金的作品,很多都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 2020年初疫情爆发,吴松金第一时间创作了《天佑武汉》、《白衣天使守护你》、《点燃生命之火》等歌曲,展现了音乐人的责任与担当深刻回应时代和人民的需求。作为一个自诩为“音乐打工仔”的他,勤奋、执着、吃苦耐劳,像一个老黄牛一样在音乐领域里孜孜不倦地耕耘,最终收获累累硕果。一首首优美的歌曲,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波又一波的音乐,最终汇成一条潺潺的小溪,流淌在听者的心中。

饲料|研究部

编辑|水果、牡丹

评论 |雯雯

批准 |西西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

《时代先锋——广州百年文艺大展》线上展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