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兰州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2024-10-21
来源:网络整理

投资兰州

兰州市投资促进局官方微信平台

兰州碑林位于兰州黄河北岸白塔山西麓。岳汉璐 摄

在黄河兰州段临水平台上,市民和游客参加兰州黄河大合唱。新华社记者 范培申 摄

兰州黄河两岸美如画。朱洪生 摄(人民图片社)

江水滔滔,流不尽。甘肃省兰州市是唯一黄河穿境而过的省会城市。它因河流而美丽、因河流而繁荣。黄河兰州段入西固区大川镇,自西向东北出至榆中县青城镇,全长150.7公里。超过300万人依水而居。

“黄河很美丽,将来会更美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指示,为新征程上推动黄河兰州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导、科学指引和强大动力。

当前,兰州市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治理,锚定绿色转型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充分的获得感。

安澜大河,一江清水送下游

沿着兰州607路向黄河航道方向行走,黄河干流防洪治理一期工程的部分河堤展现在眼前。黄河水奔腾而去,堤坝用厚实的胸膛保护着河水的安全。黄河两岸绿意盎然,湿地静谧美丽,不时有鸟儿前来嬉戏。

“这里原本是一片没有挡土墙的河漫滩,小时候黄河漫过城里,现在的堤防属于黄河干流防洪工程一期工程,已于2022年9月竣工。工程治理黄河兰州城区河段河道总长度53.9公里,修缮加固总长度76.24公里,为城市提供了安全屏障。 “兰州黄河管理站站长陈晓伟说。

走进兰州黄河管理站视频监控中心,393个摄像头正在实时监控黄河兰州市段两岸的水位和状况。

“通过监测系统,我们可以看到黄河的水位、水势以及河堤护栏的情况,基本实现了黄河兰州段的全覆盖。”兰州黄河管理站视频监控中心巡视员宋霞荣说。

大通河发源于祁连山东段,是黄河重要的二级支流。大同江干流全长561公里。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镇进入兰州市永登县。境内全长61.3公里,流域面积1331.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6万亩。是永登县最重要的生产、生活水源之一。

多年来,永登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河长定期巡河,每周组织定点垃圾清理,协调查处破坏河流生态的违法排污行为。大通河通过源头治理和绿化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都吸引黑鹳在此停留。

五年来,兰州市加快完善由黄河干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渠道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治理工程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当地的防洪能力。

兰州水生生态科技园内,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不少市民饭后来这里乘凉。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水生生态科技园的正下方就是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整个污水处理厂拆除了原来放置在室外的污泥处理设施,将厂区移至地下运行。市民看不到污水,也闻不到臭味。

走进污水处理厂区,巨大的厂房宽敞明亮,机械设备自动运行。

“我厂采用先进技术,处理后的水经紫外线消毒后,水质达到A类标准,直接排入黄河或回用。污泥经离心脱水机浓缩脱水至水分后,污泥含量达到80%,由集中车运往兰州市集中处理中心处理。现在,我们厂每天可处理生活污水近30万吨。”中信环保科技(兰州)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

目前,兰州市已对全市13座污水处理厂中的7座进行了升级改造。出水水质由1B类标准提高到1A类标准。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9.6万吨/日。

更美微信_微信美颜怎么开_微信美颜怎么开通美颜功能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稳定在100%。 2019年以来,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 2023年,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跃升至一类。

解决了水问题,就到了绿色发展的时候

黄河是兰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黄河水哺育了兰州人民,滋养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进入新时代,兰州市严格控制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以水定生产,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格遵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综合利用水资源。区内企业绿色转型,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兰州市积极创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三化”改造工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海亮15万吨铜箔、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实施,着力打造兰州市黄河流域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截至目前,兰州已培育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28家。

地处黄河上游,作为中国石油西部重要的炼化生产基地,兰州石化不仅肩负着能源供应的重任,还肩负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

为控制废水排放,兰州石化从源头抓起,关闭黄河北罐区和跨黄河危险品运输管道,关闭所有地下水和地表水取水工程,消除污染风险。黄河从源头来。

近年来,兰州石化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以清洁生产为目标,加强水资源梯级利用和循环再利用,建成投产1080吨/小时炼油废水深度处理回用装置,完善绿色水管网。该系统实现废水深度回用,每年节水500万吨以上。

“我们提高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装备水平,建设环保标准提升和隐患治理项目100多个,创新推进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兰州石化安全环保部副部长张学智说。

到达兰州新区,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映入眼帘。

兰州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节水改造有机结合。通过推广微喷灌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与农艺、农业技术相配套。节水工程与科技创新叠加。根据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灌溉,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灌溉,从水源到地面的自压喷灌。

数据显示,兰州新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4万亩,全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占耕地面积54.5%。灌溉用水量由2012年的约400立方米/英亩下降到约200立方米/英亩。年节水量4000万立方米以上。

随着绿色转型的推进,兰州新区主导优势产业加速集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智能工厂不断涌现,绿色化工快速增长,新能源新材料延伸链条扩大产能,先进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力量……

成绩单的背后是兰州新区的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 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长24.7%,工业用水量下降1.5%,工业水回用率提高到80%以上。

兰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斌介绍,近年来,兰州市严格落实“四水四确定”,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 2023年实际用水量仅低于年度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2/3。通过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市节水减损,兰州万元GDP用水量从2019年的40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30立方米。

文化赋能,黄河岸吸引游客

清晨,兰州市绿地公园里挤满了市民和游客。黄河风情线已成为兰州人户外活动、休闲活动、体育锻炼的热门去处。

绿地公园广场上,彩陶流水雕塑、竹简雕塑、水车博览园连成一线。富有甘肃历史文化特色的黄河彩陶雕塑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我们立足甘肃黄河上游文化特色,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打造不同的黄河文化公园,举办黄河文化展览、演出,讲述黄河文化故事”黄河的。”兰州黄河关线管委会副主任马振声说。

如今,兰州黄河风景区核心段西起西柳沟,东至桑源峡,全长47.5公里。

“先后建设银滩湿地、马丹湿地、滩尖子湿地,管理修复湿地109万平方米,改造升级10个主题公园、9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建设29公里河道健身步道和国家级湿地公园。健身场所因地制宜。新增72个场所、3000余套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便民设施,方便市民休闲健身。”马振声说。

兰州是蓝色的,晋城是绿色的,黄河是清澈的。今年,兰州旅游业持续蓬勃发展,主要指标不断刷新纪录。

风轻云淡,黄河蜿蜒穿城。 “黄河有千里沙,可以在中山桥上散步。走累了,在黄河边的茶摊喝一杯三炮台,看看河岸的风景。”我真的很享受这段闲暇时光。”来自安徽的游客蔡利民说。

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美丽的黄河正在成为兰州的一大IP,黄河两岸已成为旅游胜地。今年1-8月兰州市接待游客8578.5万人次,旅游总支出578.85亿元,同比增长33.3%和37.67%。相关数据显示,兰州夏季旅游订单增速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六。夏季兰州旅游订单同比增长49%,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30%。

当前,兰州正在大力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系统梳理黄河文化脉络,挖掘整理黄河母亲、兰州碑林等文化资源,讲述黄河故事。黄河好,延续黄河文化价值。随着中山桥、白塔山、水车博览园等景点连成线、珠成面,黄河将进一步增添兰州的城市魅力。

“90年代出生的时候,黄河给我的印象是一条黄泥河。如今,黄河已经成为我家乡的名片,我们都相信黄河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兰州市民张子涵自豪地说。 (记者尹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