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瞬息万变的时尚行业的一部分,媒体始终走在品牌的最前沿,与受众直接接触,更及时地了解受众的反应。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转向音频、视频和文字,受众真的关心信息的数量还是质量吗? 10分钟以上的视频真的有人愿意看吗?创作者如何创作出既有趣又有深度的作品?这次我们采访了中国大陆视听平台的管理者,聊聊那些只运营社区、只做视频的人。他们不仅可以对陈冠希、罗斯等知名人物进行深度采访,还可以对Nike、New等知名品牌进行深度采访。视听或传播专业的,开始一起工作吗?
经理
|独家专访|
▽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请先介绍一下你们的媒体。
“我们主要制作视频节目,公众号是我们的发布平台之一,包括哔哩哔哩和微博。”
现在大概有多少粉丝?
“每个平台约有2万到3万人。”
这个粉丝数量够运营一个平台吗?
“感觉还是差了一些,应该会更多,我的理想是今年粉丝达到5万-6万,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其实现在公众号的粉丝增长速度很慢,而微博B站比较快,要看内容,如果有好的内容,很快就会被看到,粉丝数量也会增加很多。”
你会如何定义它?
“其实我一开始还在传统潮流媒体工作,写文章、制作资讯、拍摄、采访。大约三年前,我意识到文字会慢慢被视频取代,视频才刚刚开始成为一种媒介。”大众媒体是我非常重视的一种形式,但当时还没有特别擅长制作潮流视频的媒体,所以我就考虑转型(音频和视频)。”
“但后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当时的剪辑师相当多,8-9人,而且没有制作视频的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突然转变都太困难了。一是成本,二是编辑们不习惯。这种思维和制作内容的方式,我觉得自己来做会更好。”
“我来上海,和合伙人一起工作了半年,当时有一个投资人投了一笔钱,但半年后,钱花光了,投资人也不想继续了,所以我跟合作伙伴退出了,所以我就开始做公众号之类的平台,然后开发成你现在看到的雏形,有固定的程序,也有人进来。到2018年底,我们大概有7、8个。说到内容创作,有的是朋友介绍的,有的是被我们的内容和风格吸引的。”
那么员工基本都是女生?
“不不,戏里经常出现的只有三个女生,其余都是男生。男生在戏里出现的比较少,所以不常见到。”
是什么促使您开始向音视频方向发展?
“我第一次看PAQ,是英国的一档潮流真人秀,从最早的一集就开始看,四个潮流圈的男生做了一个节目,挺好玩的,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过去我们的状态和去年的人力资源比较难做到,一开始我就尝试过一次,发现他们的门槛还是蛮高的,一个是人多,一个是都认识。所以它会运作得很好。”
“所以我想先从一个小节目开始,直到今年我才觉得人差不多了,和那个剧合作了一集,效果还可以,所以从7月开始,我觉得我已经真正进入了我的生活,探索了近一年半的理想轨道。”
您最初为何进入媒体行业?
“我2007年毕业,做了一年程序员,觉得工作有点无聊,脑子也有点乱。后来朋友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我在那里负责广告策划和文案我从事广告行业有五六年了,发现广告的创意内容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当时也是微信公众号最火的时候,所以我在的两年里成绩还不错,从一开始的几千浏览量,到上头条,自然流量有5万-6万,那时候我感觉很有成就感,广告商也多了。”
这个名字从何而来?
“一开始我想扮演一个青年文化推荐人的角色,本来是这样写的,但因为很难向别人解释,别人也很难理解。今年,我们的几个同事都变了它更有意义。”
“当时我正好在拍纪录片,采访了上海一家滑板店的经理黄毅。他开店后就去英国学习设计和摄影,回来后跟我们分享了现在大多数东方人还是基于西方的审美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设计师做出的很多作品因为是基于外国艺术而与西方的感觉和风格非常相似,他相信外国人不会认可这样的作品,就像if一样。你去模仿和应用一种不属于我自己的风格,我认为这对我打击很大。”
“我只是觉得,我开始做之后,不再像以前那样从国外引进信息了,所有的内容都是我们直接策划的,完全原创。虽然一开始其实还是挺困难的,因为我们的一些编辑是来的。”他们一毕业,我们就慢慢教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呈现内容,我认为我们应该停止模仿外国产品,做我们自己的东西:”
“灵魂”
“用自己的精神创造青年文化,希望大家通过我们了解什么是中国大陆的青年文化。”
主要焦点仍然是街头和时尚吗?
“是的,因为青年文化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像亚文化这样的(亚文化)肯定是小众的,不被所有人接受。这也是它独特的魅力。”
例如,英国的亚文化包括朋克和摇滚;美国有滑板、涂鸦、嘻哈;那么中国大陆具有代表性的亚文化是什么呢?
“我没有看到(笑),不,我们没有,我们都在学习。”
是因为开发时间太短吗?
“是啊,发展时间短,我们的社会也比较……传统吧?比如我们小时候玩滑板,家里人会认为你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会阻止你做事。”这些东西在国外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现在还处在发展和探索的阶段,要看什么东西能够被大多数年轻人所坚持和认可,它才能成为我们亚文化的代表。”
“所以我们不必担心,我们可以慢慢地、自然地发展它,形成这样的东西。”
近年来,精品设计的潮流越来越向年轻人靠拢,他们经常与涂鸦艺术家和年轻艺术家合作,甚至进入主流精品品牌。你提到的亚文化是否正在被主流时尚吞噬?
“我认为亚文化是一种不断产生新事物的文化。也许亚文化中比较成熟的东西会被主流文化所认可,并产生一些联系。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不认为这会改变亚文化的品味,就像我们与 LV 合作一样,我不认为这会让更广泛的公众关注亚文化。”
对于球鞋的发布,你有何看法?
“我觉得这是高品质产品的一次尝试,它们正在慢慢被亚文化改变,受到我们的影响。这也是一种认可,意味着即使是大品牌也在认可这样的风格和文化。对于消费者和年轻人来说人们都是美好的事物。”
为什么球鞋文化是青年群体或亚文化的象征?
“我认为篮球是文化的起源,没有篮球就没有文化的发达。所以我认为球鞋是这个时代青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已经有很多媒体在谈论球鞋了,我想大多数媒体还是从产品的角度来谈论球鞋,我更愿意从人、穿着和体验的角度来谈论球鞋,毕竟我们不是那么专业。我们不太想得到专业的评价,所以我们选择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介绍。”
关于题材的选择,如果一个你不喜欢的品牌寻求合作,你会如何评价?
“第一,一定要先跟他商量一下,如果你来找我们做生意,你认可我们的风格吗,还是想利用我们的流量来宣传你的品牌?如果你认可我们的风格,我会介绍你的。”我们的方式我可以接受,至少观众会喜欢;如果是比较强硬的要求我们去称赞他的鞋子和产品,我可能不会接受。”
到目前为止,您与哪些品牌合作过?
“我们和耐克、安踏、李宁等中国大陆的品牌几乎都有合作,因为他们都在寻找年轻人的优势,而我们恰好有这样的优势,所以很适合我们合作。 ”
迄今为止哪个视频最成功?
“对于陈冠希团队来说,不仅是他的独家采访,我们的视角也更加独特和敏感。”
“采访一开始进来的屏幕是四张监控画面,采访的过程就像来来回回,你可以从屏幕到采访现场,然后到他过去的一些资料,所以这个这个视频的访问角度和视觉呈现很特别,在哔哩哔哩和微信上广为流传,现在你搜索我们,第一个就会出现这个视频。”
在您采访过的人中,您认为与谁信息最丰富、交谈最愉快?
“让我告诉你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Ross(A-Cold-Wall*的经理),他会让你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年轻人,他对服装制作的了解和学问会让你大吃一惊。这一部分他讲了很多关于服装设计的细节、面料、色彩,因为总经理可能只讲想法、概念性的内容,但是他讲了很多技术方面、非常细节的东西。经理居然和你聊了这么多专业的事情,这让我很惊讶。”
“他还强调A-Cold-Wall*不只是做衣服,衣服只是一小部分。他着眼于一件大事,只用A-Cold-Wall*的理念做各种事情,所以我感觉他就像一个来自未来的人(笑)。”
你平时的穿搭比较偏滑板和街头风格?
“是的,我比较喜欢很舒服的衣服,可能是买得最多的,每个季节都会买一些,除了喜欢设计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的面料很舒服,穿起来也比较休闲。”
那么你认为你的粉丝的形象如何?
“男生比较多,毕竟这个文化还是以男生为主,占比80%左右。因为视频内容非常有趣、活泼,我们平台上可能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学生,他们可能会就像潮流一样,喜欢运动鞋的人,喜欢某个名人的人。”
这项工作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最难的其实是现金流,我们怎么经营这个公司?比如上半年,大部分品牌投入不多,有的从4月到5月才开始拍戏、制作,回款很慢你去年的钱也花的很慢,可今年的钱还没有到账,这让我郁闷得只能想办法找钱,凑钱,想办法。从其他项目获得资金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我是第一次开公司,所以我还在摸索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板。除了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我还要保证我的员工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这其实就是我的初衷,通过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