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流量不高?坚持还是放弃?新媒体人的困惑与挣扎

2024-10-31
来源:网络整理

视频号是带着全互联网最大私域流量池微信的“金钥匙”诞生的。自去年上线以来,备受期待,尤其是错过了短视频红利的企业、微商和媒体人士。那种兴奋有点像赶上90年代低价买房的兴奋……

显然,就像那些叫你一起发财的大多不靠谱一样,视频号并没有想象中的“一箭穿云,万军来迎”的盛况。在新媒体工作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人们总是喜欢看大V在台前吹牛,却看不到他们视频中的辛酸和精心制作的内容。 ,一不小心发布的视频就疯传了,真是尴尬。

最近有几个做视频号的朋友问我,为什么我的视频号流量不高。一年来我制作的每个视频只获得 10 到 20 个赞。他问我还有没有必要坚持,而他在隔壁抖音上的每部作品都有一千左右的点赞,阅读量、评论量、转发量、下载量都远远超过了视频账号的数量。阿星怎么这么胖?其实这种情况我在其他视频账号中也很常见。

阿星给这位朋友的回复是:“正是因为视频号不大,所以成为视频号才是你最大的机会。”

你怎么理解我说的?你需要了解视频账号的三个“反逻辑”或“黑暗逻辑”。

01

反逻辑一:视频账号仍聚焦社交而非短视频平台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视频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短视频产品。能与抖音、快手相媲美的产品应该是微视。显然大家对微视并不那么感冒,后者已经正式进入市场了。短视频晚了两年。

不过,微信一做直播或者短视频就会引起轰动,所以张小龙并不着急。视频号其实是腾讯短视频内容打造自己社交护城河的最后一张王牌。

视频账号的出现遵循了通常的佛教节奏。首先,它并不是一个急于对标其他短视频平台的产品,而是一个可以弥补微信部分场景短板的“功能”:

例如,用户在朋友圈的UGC内容没有转发功能,只能截图;而在发布视频内容时,分享私密Vlog内容往往只需要15秒,这极大地限制了短视频的媒体属性;比如微信之前就没有直播。功能,加上直播C2C奖励微信本身可以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上最赚钱的产品之一,至少是万陌或者印客的规模。

视频账号进入短视频领域,其实是想作为每个视频创作者的“后花园”或者创作基地,而不是接触大量粉丝、获取流量的入口。

这一点和公众号类似。即使百度、今日头条、一点新闻等其他信息终端变得更受欢迎,即使公众号的流量远低于其他媒体和信息终端,许多自媒体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而且看来视频账号也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

换句话说,做视频号不应该从一开始就被视为抖音或快手的替代品,而是作为UP制作(中/短)视频的起点。

由于视频号本身只是每个微信账号用户需要或想要发布视频或直播的功能(尽管视频号尚未完全开放);所以视频号本身并不希望抖音或快手只做短视频,专注于短视频用户流量,所以其视频流量“较低”也是可以理解的。

说白了,视频号一诞生就注定会成功。成功程度完全取决于博主自身的积累,不能依赖平台。

此外,视频账号的内容推荐机制略强于公众号。事实上,它比抖音强大的中心流量推荐机制,以及快手基于算法兴趣推荐和老铁社区的私人推荐机制要弱。已经达到了不止一个层次;而视频账号所谓的社交链推荐,也是靠UP主本人分享朋友圈、社区以及多看直播,吸引更多好友充当“亲友”、“拉拉队”,帮助带动内容的呈现和呈现。扩散,这种将朋友看到的内容推荐给你的机制,实际上默认了用户社交关系链上用户属性的一致性。这种“不准确”的数据也导致了视频账号本身的粘性。比较弱,类似的操作逻辑有点类似于之前微信公众号中的“看看”。不知道现在有多少用户通过“看看”来过滤公众号的可读内容,找到“朋友在看”。

虽然抖音和快手有很大不同,但实际上两者都在认真管理用户数据和内容类别。严格来说,它们都是平台级产品。其中,抖音结合用户属性,开发明星内容和泛娱乐内容。 、Vlog、知识教育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快手采用双栏目模式(可选配单栏目模式)赋予用户内容选择权,从而形成平台超高互动率和顶尖专家直播。商品的天然基因。

严格来说,视频账号仍然属于非平台产品。他们专注于去中心化的内容生态,这与微信自身的公众生态和小程序生态是一致的。因此,视频账号的内容推荐来源于个人喜好和好友点击。喜欢(个人好友)、机械推荐(个人喜欢)、关注(个人关注)。

因此,在抖音快手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与圈子相对应的内容,并选择成为他们的粉丝,从而构建了一个内容生态系统;而在视频账号中,它更像是视频版的朋友圈,拥有相对较多的关注者。抖音和快手的流量会少很多。流量主要是来自博主的社交流量。事实上,它是根据人们的社交需求来创造表达和交流的场景。

02

逆逻辑2.视频号不需要大V

中国的互联网流量总量是一个稳定值,即全国总时间等于总人口乘以24小时。具体来说,平台内的流量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难以获得增量的阶段。那么,如果头部大V占据的流量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中V和长尾用户的流量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

我们看到,淘宝直播流量排名靠前的网红和TOP5的MCN公司现在占据了整个平台80%以上的流量资源,而且他们还在想办法签约更多的潜在网红资源,还剩下数百个。甚至上千家MCN公司前来获取剩余流量资源不足20%,这就导致头部网红在直播过程中压榨企业产品价格、坑费、或者获取销售佣金的力度非常大。

比如辛巴最近在直播时向平台投诉,称自己拥有数千万粉丝。直播间人数不断减少,获取粉丝的成本越来越高,是平台其他用户的数倍等,事实上,这体现了快手的“去辛巴化”以及“去家族化”,避免被这些大V整合流量和网红资源所束缚;它将流量分配给更多的中层大V,甚至一些小众领域。 V对于平台内容生态的建设更有价值。

当视频账号转向短视频和直播时,微信可以选择让视频账号快速增长。那么对于大V来说,微信的流量只是锦上添花;同时,微信还可以选择限制那些大V的流量,点赞数与普通朋友圈相同,使其无法突破圈子、扩大规模;即使是拥有十多个微信号的大V,也无法制作出十多个口头视频账号内容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微信视频号的产品逻辑是,很难产生大规模的流量,因此可以将微信中的流量分配给那些中端自媒体或者一些依赖视频场景的长尾用户。

这也导致不少网红公会、网红MCN公司放弃视频账号,对其进行唱衰。

微视的支付在哪里_微信视频支付操作_微商小视频微信支付

如上所述,视频账号的目的不是再造抖音、快手,而是提供鼓励视频内容分享的“个人社交名片”;并提供直播打赏、通过直播带货的机会,用直播功能连接整个微信生态。

在其他短视频内容生态系统中,鼓励用户在生态系统内教学。比如,虽然抖音一度否认自己是“抖音商家”,但抖音和西瓜视频后来都开设了专门的创作者学院;快手还设有专门的快手学院,为创作者提供循序渐进的指导;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视频账户的官方培训指南。反而对市面上提供视频账号知识培训的账号和博主进行了一波清理和血洗。这其实是一个符合要求的视频。不需要大V的替代逻辑。

但由于每个人积累的社会资产不同,特别是当公众号本身可以绑定视频号进行直播时,视频号本身即使不需要,也可以从当地个人那里获取大量资金。大V流。例如,运营公众号“也听”的情感主播刘晓,曾在两小时内获得超过100万的观看次数。

正如微信团队所说,“有了视频账号,公众号、朋友圈不再是工具,而是生态,就像生活中的水、电、煤气一样密不可分。”

当然,由于视频账号本身的约束,目前其他平台上的顶级V如薇娅、辛巴、李佳琪、罗永浩等头部流量主都没有正确的解锁视频账号的姿势。根据新媒体数据平台公布的名单,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视频账号在内容去头方面的努力,以及对中小V内容创作者的“保护”。

事实上,个人内容创作者很难与专业团队争夺注意力资源。如今,各种短视频平台越来越成熟。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如何通过社会信任有效转化流量更为重要。

同时,视频号依托微信社交圈好友、好友互动推荐,以及平台对直播广场原创自媒体的支持。其实更能体现平台的公平性。另外,由于视频账号本身的流量是真实的数据,是无水的。从关注度来看,它的流量数据其实还是比较不错的。

03

第三个反逻辑:视频账号不需要盈利

微信能够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微信本身没有赚钱的压力。

没有其他产品能够承受巨大的带宽压力。我想这也是微信做短视频、直播这么晚的主要原因。毕竟后端的压力是前端感受不到的。 ;不过,除了抽取直播佣金之外,微信本身还是应该以维护微信内容生态和社交粘性为主,而不是急于投放信息流广告或自建MCN团队来做直播电商;因此,视频账号本身就是一个“慢”账号。火辣型,耐力好。”

视频账号独特的资本信心,以及真实的、缓慢上升的数据,是个人和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战场。针对不同对象,如何做好视频账号?

就人类自媒体而言,阿星认为,视频号本身注重打造个人品牌资产,意味着在某一领域拥有较强的知识水平。基于视频号私域流量从一开始就开始逐步扩散到公域流量的算法机制,只有真正击中目标人群的好内容,才能真正获得不断扩大的关注。需要不断打磨内容和表达呈现的方式,找到最合适的。比如,《私域流量池》作者刘毅先生发起了为期100天的视频直播变现百万活动,第22天后,累计变现达到100万元。再比如,视频号“张导带你游北京”讲解故宫文化的直播,时长5小时27分钟。他的直播共有12万人次观看,点赞近23.3万次。作为一名资深导游,张导深谙北京的历史文化;他直播的爆发并非偶然。首先,他从3月31日到4月25日提前进行了不少于12场直播和预演。第二,一是利用北京名胜古迹的大IP,三是精心准备直播内容。

对于视频号的优势,张小龙曾表示,“如果我们不花钱买内容创作者,还愿意进来,就说明我们真正建立了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生态系统。”

此外,视频号本身直接改造微信用户的私域网络,与公域流量建立链接,通过内容创作者对私域流量的信任基础,更好地转化公域流量的商业价值。 。目前,一些在知识经济领域有良好变现经验的优质公众号通过视频号进行了良好的商业化转型。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思考企业想要获得什么,是品牌效应还是产品转型等,第二步是做好内容的定位和运营。更重要的是挖掘出自己品牌的亮点,找到亮点与消费者的契合点。这方面一定要和视频账号本身结合起来。首先,它必须拥有满足用户需求的个人IP。其次,必须按照平台的内容分发机制来发布内容。

比如丁香医生的《天太乙》,利用伪科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医学常识相结合的脚本式短视频内容,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趋势,找到微信庞大用户群体的内容焦点。因此,它在视频账号这个新赛道上也表现出色。

虽然视频号生态服务目前还没有官方配套平台,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视频号是获取微信流量的新入口,也是通过发布微信现有公众号、小程序、微信微商城等。社交电商的价值关键在于,直接点击视频号里的链接就可以通过微信支付进行购买。理论上来说,转化率比其他领域要高。例如,在某视频号“卖课程”的场景中,“视频号卖的不是一次性的课程投放,而是导致私人社区的群组内容分享,视频号和直播视频账号的功能更多。就是完成促销和收费。 “所以如何将视频账号的流量消化到社区运营中,转化为商店进行支付等,都需要综合考虑。

除了大流量主的广告导流之外,目前视频账号的变现方式仍然是当今视频账号的主要方式。投放方式分为纯视频、视频+链接、链接等。此外,还有品牌提供赞助内容、设置奖金并邀请创作者参与、共同发布内容等。当然,最终的变现取决于关于内容运营商自己的私人社交资产和流量积累。视频账号仅提供变现工具。就这样。

【结论】

如果某件事能够完成,它一定帮助人们解决了一些问题,或者满足了一些人的需求。绝不能为了做而做。就像你不能为了直播而直播一样,你会觉得很无聊。就像一个小程序不能只是为了抢风头而做的。申请小程序的时候,还是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场景;视频帐户也是如此。任何人都不能低估视频账号,但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抱有很大的期望,从而很快失败。

我了解视频账号的三个反逻辑。视频账号植根于社交工具,未来不应有独立创作内容产品的倾向。慢慢建视频号比较快。个人在刚开始开设新的视频帐户时往往无能为力。这是每个普通人和中小企业的优势。这需要辩证的、积极的观点。慢慢努力,最终就会有结果。

▼作者简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