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成手腕时尚单品,OPPO、小米、三星等纷纷瞄准中高端市场

2024-11-05
来源:网络整理

来源|深然

ID:

标题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智能手表已经成为手腕上不可或缺的“时尚单品”。

今年8月,《国产智能手表有多少销量?》 “研究证明智能手表可以帮助你减肥”和“年轻人有多喜欢智能手表”。一系列的热搜让智能手表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人们这才发现,除了充电时必须摘下之外,很多人都会一直佩戴智能手表进行运动记录、健康监测、接打电话……它的一系列功能让人们难以为继。无数用户放弃。

8月同月,OPPO、小米、三星均瞄准中高端人群,发布了千元以上智能手表新品。 9月份,苹果的S8也即将发布。

过去几年,智能手机市场基本饱和,出货量连续四年下滑。手机厂商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纷纷制定了物联网战略,而智能手表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家公司都在智能手表功能、电池续航等各方面加速迭代。

截至今年,整个消费电子市场更加低迷,而智能手表市场表现则稍好一些。从各大研究机构的数据来看,上半年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并未出现明显增长。尤其是手机出货量大幅下滑,第二季度跌至七年前水平;智能手表没有。有逆势反弹迹象。近日,中国电信发布的全球智能手表市场报告显示,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13%。

与手机相比,单价较低的智能手表带来的利润可能有限,但厂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

谁掉进了智能手表的陷阱?

作为一名公立学校的老师,郭林一直有一个担忧。如果她上课时看手机或者接电话,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状态,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您不使用手机,您可能会错过父母的一些电话,或者父母或工作的重要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郭琳去年购买了一款智能手表。使用手机,她发现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智能手表。从各大手机厂商到老牌手表厂商,以及近年来智能手表领域的新兴品牌,市场上主流产品的价格从一两百元到三四千元不等。

进入市场较早的华为、小米,拥有丰富的智能手表产品线;老牌手表制造商专注于高端运动系列;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的系列产品也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3%。排名前八的智能手表品牌分别是苹果、三星、华为、Fire-、小米、 和华米。

最后,考虑到与手机生态的兼容性,郭林决定选择同品牌厂商的手表,并确定筛选标准为即使没有手机也能具备独立通讯功能。很快,她花的钱就比我订的智能手表2000元还少了。

从此,郭琳上课只需佩戴智能手表。每次有来电或消息时,手表都会振动接收提醒,并且不会发出任何声音打扰学生。这让郭琳非常满意。

郭琳因为手机的辅助功能而进入智能手表领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智能手表进行健康监测。今年5月,艾媒咨询相关数据显示,在智能手表的众多功能中,健康数据监测是受访用户最常用的功能,占比61.1%;其次,GPS定位和运动记录功能分别占比55.7%和55.7%。 54.7%。

然而,不同的道路通向同一个目的地。很多智能手表用户最初只是被简单的一点印象深刻,但逐渐成为智能手表的重度用户。郭琳就是这样。

如今,她早上起床时,都会被智能手表上的闹钟叫醒;起床后,她可以直接设置当天的待办事项,智能手表也会提醒她;购物时,她可以直接用智能手表付款;运动当您开启运动模式时,智能手表会监测您的身体状况并记录健身数据;当您打卡游玩,不方便拍摄个人照片时,还可以通过智能手表远程按下快门;晚上睡觉后,智能手表还会记录你的健身数据。监测睡眠质量。

郭琳用一句话概括了智能手表的作用:“它可能不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但作用会从一些细节中看出。”

和郭林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智能手表视为生活必需品。一位智能手表铁杆用户总结,用户主要关心的功能包括健康监测(心率、睡眠、血氧检测等)、续航、闹钟、消息提醒、移动支付、手机控制等。

针对这些功能,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智能手表市场,不断迭代,想要分一杯羹。

智能手表制造商有多少销量?

智能手表诞生于上世纪。直到2014年苹果发布第一代,新一轮“手腕大战”才愈演愈烈。

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智能手表市场研究显示,苹果市场份额为29.3%,排名第一;第二名三星的市场份额为9.2%,仅为第一名的三分之一左右。继上季度排名第四后,小米第二季度再次排名第六。随着印度智能手表市场同比增长347%,瞄准该市场的Fire和国产印度品牌排名迅速提升。

第一名是苹果。其智能手机的优势在于自主研发的A系列芯片、iOS操作系统以及相应的软件生态系统。其优势还在于芯片性能和软件生态系统。也走高端路线。 2021年发布S7,起售价2999元。

国内手机厂商中,华为、小米的市场份额相对较高。

从2015年推出华为首款智能手表开始,华为现已拥有入门级Fit系列、专注于运动健康场景的GT系列、专注于商务办公等智能场景的数字系列、以及面向专业健康场景的D系列。产品线价格覆盖从几百元到三四千元不等。

小米从2014年开始涉足智能手环,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七代。 2019年正式进军智能手表,现在有千元以下价格的运动场景系列,以及商务场景的小米S1系列。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

后来者OPPO和vivo在2020年才加入智能手表大战,并推出了第一代产品。其中,OPPO今年8月份刚刚更新到第三代。此次推出的OPPO 3系列售价在1500-2000元区间。去年第二代推出时,被称为“之王”。 vivo的智能手表新品产品依然停留在去年更新的vivo 2,起售价1299元。

从功能和外观上来说,国内厂商在智能手表上的趋势可以说是“智能手环手表为主,智能手表高端化”。

制造商设计智能手环。首先,从外观上来说,智能手环的屏幕越来越大,与智能手表越来越没有区别。从以前的细长条发展到了方形,智能手环上堆砌了越来越多的功能。手表表盘、蓝牙通话和虚拟支付等,所有原本智能手表的设备也都出现在了智能手环上。优越的。

厂商们也试图通过“堆材料”、“堆功能”来提高自家旗舰智能手表的售价,而且都达到了千元以上。在众多功能中,健康监测功能和运动是厂商非常重视的迭代方向。在健康监测中,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压和血氧是五个重要指标。华为、小米、OPPO的智能手表均声称支持100多种运动模式。今年4月,华为发布了GT 3 Pro,也将检测动脉硬化的专利投入实际应用。

过去几年,智能手表到底是智能手机的附属品,还是应该成为独立的智能设备,一直是从业者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2019年小米首次发布智能手表时,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只有手表形式的智能手机才能称为真正的智能手表。市场上大多数智能手表实际上都是大手环。

占据全球智能手表市场第一,2017年支持eSIM,可独立拨打和接听电话。 2019年操作系统升级后,拥有独立的应用商城,开发者可以直接基于手表开发各种APP。智能手表的独立性进一步提高。

接下来,国内手机厂商的旗舰智能手表也推出了走独立智能设备路线的系列。不过,与苹果相比,他们在软件生态方面的失误还需要弥补。以华为为例。华为智能手表去年开始搭载鸿蒙操作系统,但生态建设仍然是鸿蒙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身处生态圈的小米、OPPO都在一定程度上定制了自己的智能手表软件操作系统,这也给应用厂商带来了开发难度。适应的软件应用程序远远落后。应用程序商店的数量。

然而,国产手机厂商却早已利用了电池续航的弱点。智能手表一直面临“智能与续航难以兼得”的问题。其独特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芯片性能,但电池续航时间一直受到诟病。到目前为止,用户仍然需要每天充电一次。国内厂商的旗舰智能手表产品在以省电为核心的超级续航模式下可以使用半个月,在全智能模式下也可以每三四天充电一次。

无论如何,智能手表已经成为手机厂商举办的重要会议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手表热潮背后,厂商焦虑增长

更深入地看,制造商对智能手表的疯狂,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其背后广阔的物联网战场。

过去几年,全球手机市场因创新瓶颈而遭遇增长问题。直到5G的出现,加速了物联网的发展。万物互联时代也意味着新机遇的出现。物联网业务被认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手机厂商掌握着重要的“控制中心”,纷纷制定物联网战略。

在IoT布局方面,国内手机厂商华为和小米较早结束。其中,华为早在2019年就提出了“1+8+N”全场景智慧战略,手表就是“8”物联网设备之一。但由于其中的“1”,即手机核心份额因芯片而持续下滑,这一策略很少再被提及。不过,华为强调,必须在智能终端领域保持竞争力,物联网业务仍是其终端业务的重点。

对于小米来说,从2019年的“手机+AIoT”到2020年的“手机”战略,IoT业务为小米带来了很大比例的营收。其最新财报显示,IoT和消费产品贡献了小米近30%的收入。

OPPO和vivo在IoT战略上都是后来者,但表现却不尽相同。

OPPO似乎有些着急。它正在奋力追赶,并迅速进入了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和手环)、电视和TWS耳机等热门细分领域。 2021年成立事业群,独立发展,自负盈亏。由此可见OPPO的焦虑。今年8月底,OPPO还将发布代号“潘塔纳尔”的智能跨端系统,从软件层面进行升级,打造IoT生态。对于vivo来说,外界对于其IoT产品还知之甚少。 Vivo的物联网战略并不激进。

从各家企业的物联网战略来看,智能手表很可能成为未来物联网时代的便携入口,正在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智能手表一直被认为没有什么刚性需求,但现在其功能性和实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它们已经从“有点无用”变成了一些人离不开的智能产品。

与2019年、2017年相比,国内手机厂商在智能手表的核心芯片和软件生态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手机厂商的优势在于,同品牌的智能手表和手机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流畅性是难以替代的。智能手表所在的物联网生态系统可以为制造商留住更多用户,从而为手机业务带来额外收益。

2022年,受宏观经济、通胀、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手机市场将遇冷。手机厂商需要在手机业务之外寻找新的增长点。一些曾经天花板低、毛利低的赛道,现在被厂商接手。例如,智能平板电脑是近两年再次重点关注的产品线。在智能手表领域也是如此。厂商愿意进行更多尝试,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潮点智库董事长孙彦彪告诉《深燃》,全球大约有10亿智能手机用户,而这些都是智能手表的潜在用户,这也意味着智能手表市场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智能手表是少数能够保持20%年增长的细分市场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28亿台,同比增长28.31%。这意味着,2021年全球每58人中就有一人会购买智能手表。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为295亿元,并且这个数字正在逐年上升,并且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亿元人民币。不过,与2021年全球市场收入突破4480亿美元的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表市场只能算是一个极小的市场。

厂商必须争夺的智能手表是一个天花板较低、规模较小的市场,但仍在增长。而在手机市场不景气、智能手表越来越贵、缺乏现象级应用的情况下,它们又能占据多少份额呢?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使用郭林化名。

本文由深燃发布,经亿欧授权。如需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文来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