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在这里用Pay支付吗?”
“什么报酬?”。
——这是在繁华的华强北地区一家肯德基店内,记者与前台工作人员的对话。
结算柜台前依次排列着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银联闪付,但前台工作人员显然不知道Pay是什么。
店长闻声过来询问情况,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是 Pay,你可以使用这个银联终端。”他对旁边的工作人员说道。该店经理告诉记者,该店每天接待上千名顾客。微信和支付宝每天使用频率很高,但使用Pay的顾客很少,每周只有一两个订单。
在附近的麦当劳和7-11便利店,记者了解到情况类似。近场支付与NFC手机扫描二维码的使用频率存在巨大差异。微信支付、QQ钱包、支付宝、京东钱包、百度钱包、支付宝等本土支付工具都在挤压Pay的市场空间。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扫描二维码支付。
记者走访华强北商圈约20家商户发现,只有麦当劳、7-11、屈臣氏等少数商户表示可以使用结账服务。虽然很多商店的POS机都贴有银联闪付标识,可以支持Pay,但店员却并不知道如何操作。
●中国失败的四大原因
付费在美国很流行,但为什么在中国就不行呢?记者总结了四点原因。
差饷及补贴
在一家贴有银联闪付标志的商店,一名店员告诉记者,他不想通过渠道收款,主要是因为补贴。据悉,目前银联闪付的手续费在0.38%至1.25%之间,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手续费在0.6%至2%之间。但在补贴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补贴更大。给予商户折扣后,其费率比银联闪付更有优势。
2、缺乏社交属性
易观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占据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50.42%的份额,仍领先于腾讯财付通(微信支付)的38.12%。但从变化趋势来看,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18%左右,失去的份额基本被竞争对手财付通拿走了,这与微信更具优势的社交属性不无关系。支付也是如此。
3. 硬件限制和升级成本
银联Pay项目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市场上更流行的二维码支付相比,NFC近场支付进展缓慢。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依赖硬件技术。近场支付需要IC和ESE安全硬件支持。以Pay为例,需要6部以上手机支持,用户受众较少;其次,POS机安装、改造成本高。支付需要具备闪付功能的POS机才能受理。目前,全国支持近场支付的POS机约有600万台。虽然改造速度稳步推进,但与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低成本促销相比,改造一台POS机大约需要300元,低标准产品一台新的POS机大约需要600元,这要高得多。如何说服商店花费成本安装或更新POS设备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与几乎“零成本”的二维码相比。
4、市场规模基础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价值增长了两倍,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5万亿美元)。根据的数据,美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112美元。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美国的50倍。
●新隐忧:银联支持者转向
令Pay担心的是,其合作伙伴银联可能已经开始推出二维码标准。
此前,银联一直在犹豫是否进入二维码支付市场,并大力推广NFC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然而,二维码的普及显然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而NFC近场支付本身的局限性又难以突破,情况一直被拖延。
2016年12月12日,银联也开始推广自己的二维码支付标准,通过线下“四方模式”和线上“五方模式”推动商户接入二维码。银联参与二维码支付市场与2016年8月央行公开认可二维码支付有一定关系。2016年8月,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对支付机构。这是自2014年停止二维码支付以来,央行首次正式承认二维码支付的地位。
此外,银联主推的“云闪付”尚未见效(支付宝是银联“云闪付”业务的一种),这也是银联决心进军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另一个原因。据易观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亿元。其中,银联仅占0.91%。
银联显然不想错过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蛋糕。在推出二维码支付标准的同时,银联联合商业银行和近2万家商户开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覆盖“双十二”、元旦、春节前三大时段。与此同时,各大银行也纷纷行动,布局二维码市场。去年7月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纷纷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
银联和各大银行机构是Pay在中国市场的主要推动者。 Pay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各大银行的零售业务就积极向客户推广Pay的使用。重心转向二维码支付,可以说类似于“兄弟反目”。
● Pay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银联和银行会继续支持NFC支付吗?”
上述银联Pay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认为二维码仍然是一个辅助功能,是对市场的补充。二维码和NFC支付消费场景是有区别的。二维码主要用于小额支付。” ——金额消费,可以渗透到四肢末端,NFC场景有更多替代刷卡功能,支持更大金额的消费。”该人士还表示:“由于产业链太长,NFC普及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从技术潜力来看,NFC支付未来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还很难确定这两种技术中哪一种将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主流观点认为,NFC比二维码具有更大的安全优势,公交卡等近场支付也带来了一些便捷的体验。
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李超表示,“与本土支付宝和微信相比,Pay在中国市场上可能无法长期与支付宝和微信等本土玩家竞争,但作为一项先进技术, Pay让全球移动支付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即使二维码在中国市场更受欢迎,但以Pay为代表的NFC技术在安全性和丰富场景方面的优势使其有必要存在,而Pay未来还可能衍生出更多的金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