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很多这样的问题:
“我30岁了再学编程会不会太晚了?”
“研究生转行学习编程的年龄劣势有多大?”
在日本,有一位闻名世界的老太太。
他60岁开始自学计算机科学,81岁开始自学。84岁,他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的独立开发者。他仅用了 6 个月就成功开发并推出了一款 iOS 应用程序。
她的名字叫若宫雅子 ( ),拥有高中学历。她前半生从未做过任何与程序开发相关的工作,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项技能完全来自于退休后的自学。
她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年龄从来都不是问题。
生命真正从60岁开始
1996年,60岁的若宫雅子从日本三菱银行退休。
有一天,她打开一本杂志,上面写着:
“如果你拥有一台电脑,你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世界交流、与其他人聊天。”[1]
这句话让若宫雅子印象深刻。尽管当时电脑还很贵,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台电脑。
一个简单的决定改变了若宫雅子的晚年生活。
20 年前的计算机并不是为用户友好而设计的。它们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按钮和插孔的数量也令人眼花缭乱。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一旦第一次尝试失败,就会产生“科技恐惧症”,再也不想接触任何高科技产品。
然而,雅子并没有放弃。她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每天与零件“较量”,终于组装了一台电脑。
经过一番尝试,她早起后,电脑给她发了一条消息:“雅子酱,早上好。”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编程的乐趣。
若宫雅子学会了如何操作键盘、鼠标和使用文件夹。她还加入了网上老年俱乐部,她的欢迎词令人鼓舞:生命真正从六十岁开始。
就这样,若宫雅子每天在网上认识很多不同的人,并通过电脑学习一些简单的视频编辑。
她说:“我的视野突然开阔了,我知道世界原来比我想象的要大,人原来如此多样化。”[1]
雅子形容这群朋友是他人生中的一笔财富:“是他们给了我一双翅膀,飞向更广阔的世界;是他们让我意识到,60岁甚至70岁后,我还是老样子。” . 有很多可能性。”[2]
世界上最古老的独立开发商
研究计算机一段时间后,若宫雅子发现:
“现在的手机游戏都是年轻人的,老年人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但他们没有游戏。”[2]
她向年轻网友学习了iOS平台的语言,并找到了另一个朋友学习如何将其用作艺术材料。游戏历时半年多才在App上成功上线。
《》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只有三页。
该应用程序自 2017 年 2 月推出以来,已在 App 中获得 5 星评价。游戏虽然很简单,但却充满了创意和乐趣,启发了很多IT从业者。
这是一款女儿节娃娃放置游戏,面向老年人和对日本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
每年农历3月3日,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展示日本传统手工艺品“雏人形”。这些小娃娃一般需要放置7层,每一层都要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例如,第一级是皇帝。而天后的宫廷人物,第二层是三位宫女,拿着各种酒具,第三层是五人乐队,第四层是随从,后面是仆人等等……
“雏人形”在日本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但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关注它了。若宫雅子希望通过她的APP让大家重新认识这些有趣的日本文化。
在APP中,用户需要根据正确的位置来访问不同形状的“雏娃娃”。如果它们都放置正确,他们就会通过关卡。如果出现错误,他们就必须重新开始。
为了开发该程序,若宫雅子还自学了英语。
“一切都是用英文写的,”若宫雅子说。 “错误消息、在线教程、电子邮件以及让该应用程序进入 都需要使用外语。我们这一代人英语不好。克服许多障碍。”[3]
许多日本老年人喜欢编织和图案。若宫雅子突然想到:这个爱好可以和电脑结合起来吗?
不久之后,雅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并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制作了教程。
在此基础上,若宫雅子做了很多有设计感的周边产品,比如风扇……
充满日系风情的手提礼包:
借鉴阿拉伯风格的书籍封面设计:
手提袋的灵感源自教学:
还设计了一件衣服:
活到老,学习到老
2017年,她受邀出席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并会见了苹果CEO蒂姆·库克。
随着时间的推移,若宫雅子开始在世界各地分享她的故事。她曾在 TEDX 上发表演讲并在联合国发表讲话。
“我想知道像我这样的老年人的观点是否会被人们,尤其是 TED 的年轻人所接受,但他们用热烈的掌声告诉了我答案,”她说。 “他们的支持与世代和民族有关。或者说性别无关,我很感动。”[3]
除了编程爱好之外,84 岁的若宫雅子还环游世界。她是一个独身者,朋友对她来说非常重要。她喜欢与人交流,与社会保持同步。
她正在管理俱乐部。俱乐部的宗旨是“利用信息技术,为21世纪的老年人创造有意义的生活”。现有会员450人,平均年龄66岁,遍布日本和韩国。
她还有一个日语和英语的个人网站,主要帮助用户了解如何使用和进行简单的操作。
未来,若宫雅子希望继续改进这款游戏。这是她的第一个应用程序,但不会是她的最后一个。在接受采访时,她说:
“我脑子里有很多想法,我想做新的应用程序,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开发更多。我想学习更多的编程知识。目前,我只学习了“写作”的相关知识,这是还不够”[3]
事实上,类似的案例在中国还有很多。
2017年,宁波大学一位52岁的宿舍管理员自学编程开发了一套宿舍管理系统,并设置了双重密码,防止信息泄露;成都82岁的余兴友搭建了家谱录入平台,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亲友可以在线书写家谱;郑州老人冯怀云退休后自学编程,尝试自己写小程序。他仅用三天时间就开发出了一款“地铁路线”应用程序。 [2]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
编程可以是终生的职业,也可以是人生任何阶段的新开始。
技术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年龄也不是编程的障碍。只要你敢想、敢做,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