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驱动”、“三外贯”
——中等职业学校商务外语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何丽娜杨静周伟红
上海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际、商务外语应用、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要求。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开展的“三轮驱动”、“三外语渗透”教学模式与国际职业教育紧密结合。 “创新创业”课程的逐步推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有效提升商务外语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一、背景与概念
随着上海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上海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四个中心”和自贸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
是着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和“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些重大战略举措对高科技商务外语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职业院校培养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意识提出了新要求。和熟练的人才。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了上海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商务外语专业的重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技术含量更高、专业技能培养周期更长、熟练程度要求更高、培养要求年轻化、教学内容更复杂、社会需求更大、招生和就业需求相对稳定的人才。行业岗位,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和业务人才。
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办学基础,采纳世界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与境外职业学校和机构的联系,引进和本土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业务影响力 外语专业是培养适应上海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熟悉国际规则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具备国际化的业务流程,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二、流程与措施
(一)“三轮驱动”:从模拟到实操再到创意创业
所谓“三轮驱动”,是指依托国际合作、校级合作、校企合作三大平台,将中外合作项目贯穿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始终,实现逐步推进。培养学生从模拟到真实操作再到创意创业,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不断提升。
这“三轮”中,“轮”指的是中德合作商业模拟公司项目。目前,超过7500家商业模拟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同时运行。这些企业利用网站作为彼此开展业务和贸易的有力支撑。有真实的银行、税务、养老医疗保险机构、邮局、展览等。以及各行业的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等。依托中德合作,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接受系统培训,学生可以快速了解企业运作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学习岗位申请知识,掌握岗位所需技能,强化学生能力并匹配真实市场环境的需求。
“第二轮”是指中韩合作光华留学生公司项目。光华留学生公司利用中韩合作平台,联合海外姐妹学校和涉外企业,鼓励学生开展真实的国际贸易活动,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体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提高国际贸易水平运营能力。
“三轮”是指中芬合作创意创业项目。中芬项目从之前公司的工作经历转向了公司成立。来自芬兰的资深商科教师与学校商科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公司组建、商业创意选型、客户需求研究、企业视觉设计、竞争对手分析、销售计划制定、成本预算管理等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创业意识和能力。本项目强调参与评价主体多元化,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企业专家第三方评价相结合,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二)“三外语”:“外语”+“外籍教师”+“外商”
所谓“三外语”,是指将“外语”、“外教”、“外商”三大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公司,学生员工的工作语言是“外语”。学生可以接受“外教”面对面、线上线下的细心指导,与“外商”开展贸易,潜移默化地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综合运用技能,提高商务沟通能力。
其中,“一外”指的是外语。在真实的国际贸易工作情境中,学生员工以外语作为工作语言,与国家贸易伙伴合作进行现场调研、进行谈判磋商,并与涉外专家进行线上线下业务交流。
“二外”指的是外籍教师。中德合作商业模拟公司项目教师来自德国,光华留学生公司项目教师主要来自韩国,中芬合作创意创业项目教师来自英语国家等如芬兰。
“三洋”指的是外国商人。学生员工与来自芬兰、德国、韩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伙伴开展国际贸易。
文章摘自上海工业大学何丽娜、杨静、周伟红的文章《“三轮驱动”与“三外语渗透”——创新中职商务外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商业外语学校。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向上滑动即可阅读)
相关内容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案例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