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中国取得了哪些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

2024-11-16
来源:网络整理

过去的一年,我们成功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冰雪盛宴走向世界;共同见证神舟十五号“圆梦机组”与神舟十四号“最忙碌机组”在天宫胜利相会……每一项伟大成就都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中国力量!

A.描述历史的辉煌

B. 描述历史的历史

C. 描述青年的历史

D. 描述辉煌的历史

查看答案

让世界惊讶的是,我们在疫情期间成功举办了2022年冬奥会。 (完成翻译)

,我们在2022年-19年。

查看答案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在北京举行。请回答以下问题:

(一)冬奥场馆提供优质饮用水。饮用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很低,属于(填“硬水”或“软水”)。

(2)冬奥会火种灯内外灯罩之间设计有导流通道,可以防止燃料燃烧时产生黑烟和异味,保持火种灯外观清洁、明亮。从促进燃料完全燃烧的角度来看,导流通道的作用是:

(3)工作人员为奥运运动员准备的午餐菜谱是:米饭、炒黄牛肉、炒小黄鱼、时令蔬菜。除水外,大米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是:

(四)冬奥场馆大部分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以下哪些属于绿色能源(填写序号)

A、太阳能

B.风能

C、化石燃料

查看答案

当得知任紫薇获得冬奥会短道速滑1000米决赛冠军后,全国人民欢呼雀跃,激动不已。这时,激素分泌明显增加:()

A、生长激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

查看答案

第1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初在北京举行,运动员只有合理膳食才能增强体质。以下哪些食物富含维生素?

A.锅包肉

B.水果拼盘

C、蛋炒饭

D.奶油蛋糕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进行制冰。水结冰成冰的过程需要____(填“吸收”或“释放”)能量。

②“飞阳”火炬采用高压储氢工艺储存氢气。储氢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距离(填写“增加”或“减少”)。

(二)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① 发射场看到的大量红棕色烟雾是点火后产生的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采用砷化镓材料,光电转换效率高。砷元素(As)最外层电子数为5。砷化镓中的镓(Ga)元素的价态为+3。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嫦娥五号在月球升起的五星红旗是采用高性能芳纶纤维[()n]特制而成。芳纶纤维中碳、氮最简单的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

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的绿色节能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赞扬。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数与氧原子数之比。

(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查看答案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全球首次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其原理是蒸发液态CO2并吸收热量,将水变成冰,从而实现制冷。 CO2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从微观角度看发生了哪些变化

A. 分子类型

B.分子之间的空间

C.分子质量

D.分子大小

查看答案

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盛大开幕。

(1)“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深受公众喜爱。某“冰墩墩”毛绒玩具填充有聚酯纤维,属于(填写“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北京冬奥会火灯的燃料为丙烷(C3H8),丙烷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北京冬奥会首次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从环保角度来看,氢能的主要优点是:氢本身无毒。

(4)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的冰采用最先进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备。在制冰过程中,多个CO2压缩机同时运行,将气态CO2压缩成液态。液态CO2蒸发并吸收热量实现制冷,将水变成冰。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为什么CO2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五)北京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下面的做法就体现了这个理念(按字母顺序填写)。

A.所有场馆均使用清洁能源

B.用回收的塑料瓶制成丝线,纺成冬奥会场馆的工作服

C、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回收制冰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于奥运场馆供暖和供电,使碳排放接近于零。

D.通过技术,“水立方”和“冰立方”可以自由切换,同一场地具备开展水上、冰上运动和各类大型活动的能力。

查看答案

在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场馆的制冰技术已经接近零碳排放。冰层下面隐藏着一层流动的液体物质。

A、氮气

B.氧

C. 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问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坚持“绿色、开放、共享、清洁”理念,是第一届真正“碳中和”的奥运会。中国奥运健儿奋力拼搏,参加各项赛事,实现了金牌数、奖牌数的历史性突破。本届冬奥会是我国在-19病毒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举办的一届精彩、安全的全球体育盛会,展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智慧和责任。

【1】生活中下列哪种常见物质不是溶液?

A、牛奶

B.盐水

C、苏打水

D.碘

【2】以下哪些做法不体现绿色理念?

A、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为北京冬奥会场馆提供电力支持

B.利用清洁低碳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造冰雪

C. 在活动场地附近和周围植树种草

D.鼓励市民使用私家车观看奥运赛事

【3】下列冬奥会比赛用品材料中哪些不是合成材料?

A.冰壶体-天然石材

B.单板滑雪板基本材料-聚乙烯

C. 护目镜镜片 – 聚碳酸酯

D.冰球 – 合成橡胶

[4]冬奥会期间,“戴口罩、不聚集、勤消毒”仍然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酒精()溶液是最常用的消毒剂之一。以下哪项陈述是不正确的?

A.常用75%酒精溶液消毒

B.酒精由三种元素组成:C、H、O

C、酒精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查看答案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氢能源汽车是本届冬奥会的交通工具。氢作为能源的优点是(只回答一个)。

(2)首次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制冰,为世界提供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方案”:

①碳减排: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是减缓(按字母顺序填写)。

A. 温室效应 B. 白色污染 C. 空气污染

②碳“捕获”与储存:捕获并回收二氧化碳以供再利用。请写下二氧化碳的用途。

③碳转化: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淀粉是营养素之一。 (按字母顺序填写数字)。

A. 蛋白质 B. 碳水化合物 C. 维生素

查看答案

氢能源汽车在今年北京冬奥会上隆重亮相,备受关注。以下哪项陈述是正确的?

A. 氢是金属元素

B.氢气不能燃烧

C.氢的符号是H

D.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第24届北京冬奥会充满了“化学元素”。

(一)绿色冬奥:北京冬奥会广泛使用氢能源汽车,成为首届“碳中和”冬奥会。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只回答一点);

(2)热爱冬奥:冬奥村678道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菜肴,为冰雪运动员的健康提供保障。炒蔬菜、水果拼盘、面食、红烧牛肉等菜肴深受运动员喜爱,富含蛋白质;

(3)人文冬奥: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直饮水处理技术为冬奥场馆提供优质安全的用水。直饮水经过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化合价;

(4)科技冬奥:被誉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场馆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冬奥速滑场馆。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其制冷原理是;

(五)智慧冬奥:为保障运动员安全,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播,各场馆、比赛场馆入口处安装智能机器人,提醒“请佩戴医用口罩”。使用过的医用口罩属于传染性废物,应使用75%医用级(名称)消毒后再丢弃。

查看答案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阳”火炬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以下关于两个火把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云云”火炬

“飞”火炬

外壳材料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 (C3H8)

氢气 (H2)

A、壳体材料主要成分为非金属元素

B.燃料是易燃的

C.燃料燃烧时,助燃剂是氧气

D.燃料燃烧时会产生水

查看答案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有以下场景,蕴藏着化学变化:

A、传递旗帜

B.国歌响起

C. 五环“打破僵局”

D.烟花绽放

查看答案

2022年北京冬奥会坚持“科技冬奥”,运用多种“黑科技”。以下哪项陈述是正确的?

A、“水立方”变“冰立方”:游泳池用水制冰时,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

B. “冰丝带”:采用CO2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值接近于零,可减缓温室效应。

C.“飞行”火炬:火炬使用氢气作为燃料。氢能已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D.天然“冰壶”:用于制作冰壶石的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质组成。花岗岩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

韩晓鹏是第一位在冬奥会上获得冰雪项目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他沿着“辅助区”以同样的姿势滑下一定的距离。重力对他做了功,他克服了阻力,做了 100J 的功。这个过程中的韩晓鹏()

A.动能增加

B.机械能减少100J

C.机械能增加

D.重力势能减小

查看答案

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谷爱凌获得冠军。她在雪道上自由滑行时,如果不考虑雪道阻力和空气阻力,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随着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查看答案

2022年北京冬奥会震惊世界。中国短道速滑队在2月5日的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为中国队夺得北京冬奥会首枚金牌。从体育制度来看,运动员出色完成比赛的动力来自

A、肌肉

B.骨

C、骨架

D.联合的

查看答案

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电力保障项目之一。电站可利用风能、光能资源充足时产生的部分电能,将水抽送到高处,转化为机械能进行储存。 ,然后在需要时利用水的势能发电,从而弥补了风能、光能不稳定、转化后的电能难以储存的缺点,实现了风、光、水的互补,可被称为电力系统的巨型“充电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能和光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电站在抽水蓄水时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发电时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站抽水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机械能。

D.风能、光能、机械能、电能可以相互转换,这说明能量的转换没有方向性。

查看答案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嘹亮的童声合唱《你和我》让大家想起了2008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的情景。关于童声合唱,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 唱歌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 扬声器增加歌曲的响度

D.歌曲通过空气到达观众的耳朵

查看答案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谷爱凌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比赛过程中,直接为运动员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太阳能

B.食物

C、蛋白质

D.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查看答案

北京冬奥会使用的氢燃料手电筒、防刺防割面料运动服、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智能AR导航系统等,体现了科技冬奥和绿色环保的理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紫外线有显着的热效应

B.防穿刺防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超强的性能

C.氢燃料是绿色、环保、无污染的能源

D.智能AR导航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

查看答案

北京冬奥会的召开,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请向英文校报投稿一篇文章,标题为“My with”。

内容包括:

1、接触性运动;

2.这些运动给你带来的改变。

注:1、字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添加细节,使行文连贯。

查看答案

北京冬奥会U型池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在空中上升(不考虑空气阻力)()

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变大

D.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变小

查看答案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首届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赛事。以下哪些做法不符合低碳节能减排理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