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加快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了我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选定 49 个国家公园候选地区
《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确定了国家公园建设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设置、主要任务和实施保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在理念和目标上,我们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全国代表性、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保护自然的真实性、完整性。生态系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建设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到2025年,基本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到2035年,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和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基本建成。
在空间布局上,将我国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最本质的自然遗产、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地区纳入国家公园体系,评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包括5个正式设立的区域)。国家公园),其中陆地 44 个,陆地和海上 2 个,海上 3 个。充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生态工程。其中,13个候选区布局在青藏高原上,形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占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的70%;长江流域布局11个候选区,黄河流域布局9个候选区。候选区。
在创建设立方面,明确了国家公园创建设立要求以及候选地区实行动态开放、评估和退出机制。建设任务方面,提出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监测监管水平、加强科普教育等六项任务。能力。在落实保障方面,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落实投资保障等。
保护区总面积将居世界第一
李春良指出,中国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与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紧密衔接,覆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最关键区域。青藏高原布局了一批国家公园,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将对“地球第三极”进行系统、整体保护;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布局多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保护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国家公园保护规模最大。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9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10.3%。土地面积的%。建成后,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区总面积将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国家公园保护着最丰富的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涵盖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自然景观、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等最丰富的区域。涉及现有自然保护区700多个,世界自然遗产10个,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个,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19个。国家公园内栖息着50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和多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它还保护了许多大型生态廊道,保护了国际候鸟迁徙、鲸类迁徙、哺乳动物跨境迁徙的重点区域。
中国的国家公园受益最大。 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直接涉及28个省份。全社会共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56个民族将共同描绘国家公园的美好画卷。将通过特许经营、志愿者服务、生态管理和公益岗位等方式吸纳原住民,居民和广大公众直接参与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分享国家公园带来的生态效益。
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第一批国家公园
“建立国家公园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司长王志高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国家公园体系建设中的做法和做法。提升国家公园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经验。”
王志高指出,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中央与地方共建共管,建立局省联动责任制和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多部门联动的统一执法体系。探索联合执法、委托执法等多种模式;为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国家公园立法方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家公园法(草案),同时指导有关省区出台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建立“一园、一园”。 “一部法”的法律体系和国家公园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王志高表示,将组织实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第一批国家公园,做好旗舰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加强监测、科研、教育三大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系统创建国家公园本着“一成熟、一设立”的原则,稳妥有序设立新的国家公园。 (记者姚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