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账户安全险引纠纷,用户虚构被盗刷事实骗取理赔遭起诉

2024-11-17
来源:网络整理

中国法院网新闻

如果要说丢了手机最害怕什么,那就应该是担心支付宝的钱被盗了。但现在支付宝有了“账户安全保险”,保护我们账户里的每一分钱。如果被盗,我们将得到同等金额的赔偿。然而,一些用户却利用这一点,捏造支付宝被盗的事实,骗取其赔偿。支付宝公司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元。

10月21日,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就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诉李某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采用虚假、诈骗手段向支付宝申报不实赔偿未经授权的支付损失,违反了双方之间的网络服务合同,构成违约,判处被告人李某赔偿支付宝。损失1元。 ,并承担本案律师的律师费。

案例分析

2019年5月16日,李某向支付宝反映,当天徒步时手机丢失,导致其支付宝账户内的3050元资金被盗,请求支付宝赔偿。

由于李某是账户安全保险的被保险人,在其提交相应理赔材料后,一家非涉案财险公司于2019年5月30日向李某赔偿3050元。

刷脸支付代理费29800元_刷脸支付代理费_代理刷脸支付可靠吗

在李某声称手机丢失近一个月后,6月22日,他竟然用相同IMEI码的手机通过人脸验证登录了涉案支付宝账户。 (IMEI码是手机出厂时厂家设置的唯一代码,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号”)

这一数据异常触发了支付宝智能安全系统的警报,促使李某进行虚假索赔。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支付宝认为情况属实,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

法庭听证会

涉案支付宝账户发生“被盗”事件当天,该账户上发生了5笔支付交易。其中,李某承认前两笔交易是自己进行的,后三笔交易是手机丢失后被他人认领的。 “偷”。

数据记录显示,当日登录支付宝应用进行的五笔账户交易所用的手机IMEI码均为※※※※,且五笔交易均通过密码验证支付。期间,通过验证原始支付密码,也对原始密码进行了修改,表明前述支付全部交易均在同一设备上完成,且设备持有者也知晓账户支付密码。

李在法庭上解释说,他的手机没有丢失,而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同学拿走了。同学利用其手机、账号、密码代其付款、缴纳就业安置费,产生费用。他没有先验知识。

然而,这种解释显然是不合理的。学生用手机缴费。学生不可能将手机长期留作自己使用而不归还。也不可能在付款后不告知付款情况,也不可能在付款后私自修改账户支付密码,更不可能事后未明确账户情况已向公安机关举报。此外,支付宝交易数据显示,三起所谓“偷窃”交易的收款人均为个人,这也明显与学校支付交易模式不符。

刷脸支付代理费29800元_代理刷脸支付可靠吗_刷脸支付代理费

通过分析支付宝系统数据反映的账户操作情况可以看出,李某申请账户“被盗”事件发生前后,支付宝账户均出现了与李某在报告中的说法相矛盾的异常操作情况,且李某申请账户的“被盗”事件前后,支付宝账户均出现了与李某在报告中的说法相矛盾的异常操作情况,且李某申请账户的“被盗”事件发生后,支付宝账户出现了与李某在报告中的说法相矛盾的异常操作情况。谎报其账户被盗,申请赔偿的行为因此支持支付宝主张被告李某承担损失赔偿金1元及维权律师费1元的主张。

法官陈述

支付宝账户被盗在法律上称为未经授权的支付,是指未经付款人授权,利用支付机构账户发起支付指令,在收款人之间转移资金的行为。交易情况主要是支付宝。密码丢失导致的未经授权的交易包括不法分子冒充公诉人、熟人朋友、假冒客服等,通过短信、聊天工具骗取各种用户信息,进而盗取或更改用户密码、丢失用户手机等。其他未经授权的交易。导致用户支付账户资金损失。

与传统卡支付、网银支付相比,支付宝网上支付无需办理网银页面跳转、POS机刷卡输入银行卡、信用卡密码等繁琐手续,用户只需输入支付宝支付密码即可。对方第三方支付账号向对方转账。支付具有操作简单、支付快捷、免密码支付、用户体验良好等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隐藏风险。

支付宝早前提出“你敢付,我就敢赔”,现在又承诺“疑似先赔”,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建立新的信任机制,加强用户权益保护,方便用户使用。交易。同时解决了网络上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造福整个社会。

李某在本案中的行为无疑对支付宝的上述努力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他的行为不仅会损害支付宝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动摇支付宝与用户之间的互信,导致互联网世界的信任。随着成本的增加,互联网公司和用户的信任度降低,会导致更多的成本。最终,诚实的用户和诚实的企业都会受到损害。因此,李某的诈骗赔偿行为不仅违反了基本诚信,而且违反了当事人的合同约定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应当受到社会道德的负面评价,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