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一则有关微信支付宝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并成为热搜话题:
“自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支付码将不再用于业务收款。” 虽然这个消息显然看起来不太靠谱,但在今年如此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还是引起了大家的猜测。 。
一些银行收单和数字货币领域也受益于此,出现大幅增长。
但很快,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澄清”:
事实上,该消息的相关文件来自央行10月13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以下简称“通知”)。
但如果仔细阅读央行发布的《通知》,可以看到,有关支付(条)码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这两句话:
……对于经营活动特征明显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向其提供特约商户收款条码,并参照特约商户相关管理规定。 不得通过个人藏品条码提供与经营活动相关的藏品。 服务。
……对于经营活动特征明显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向其提供特约商户收款条码,并参照特约商户相关管理规定。 不得通过个人藏品条码提供与经营活动相关的藏品。 服务。
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进行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确需进行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的,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对相应收款人实施白名单管理...
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进行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确需进行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的,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对相应收款人实施白名单管理...
因此,①“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提供与经营活动相关的收款服务”和②“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禁止用于异地非面对面收款”两条细则,均其中有限制。
可见,此前的新闻报道看似澄清,实则混淆了两个细节。 它显然是在谈论两件事,A 和 B,但它试图通过说“因为 B 是对的,所以 A 是错的”来模糊它。
1. 概念澄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通知》的这两个细节呢?
首先我们需要澄清几个概念:
“收款码”:指收款方提供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如微信右上角+号-收款-二维码收款)。 付款方扫描此码进行付款或转账。
注意,上面两条细则是专门针对“收货码”的,而不是要求商家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扫描我们的“付款码”。 同样,好友之间的转账、红包、淘宝购物支付等场景也不受影响。 影响。
然后是支付码的属性。
一是“个人代码”和“商户代码”。 以微信为例,实名认证的用户可以申请个人收款码,但如果要申请商户码,仍然需要在“微信支付商户助手”小程序中申请。 提交补充材料。
还有“静态代码”和“动态代码”,比较容易理解。 前者是固定的代码,可以打印出来放在商店付款。 此类代码线下常见; 后者是临时生成的、动态变化的代码,一般都有有效期。
这是动态生成的支付代码
最后是支付码的支付场景。
一是“经营性”和“非经营性”。 拥有固定门店的商家无疑属于“运营”用户的范畴。
关键是一些小商贩、流动商贩是否属于《通知》中“具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 边界应该如何划定? 该领域仍存在一些含糊之处。 事实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还在研究制定相关标准。
还有“远程”和“面对面”。 顾名思义,我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最终,这些属性和场景将会有多种组合:
如图所示,《通知》中的两条细则分别对两类采集代码属性+使用场景进行了详细细致的描述:①个人代码+操作采集和②个人代码+静态+远程采集。 明确的限制。
既不是热搜所说的全面禁止微信、支付宝支付码,也不是全面禁止个人收码。
那么问题来了:
央行新规为何如此精准? 小供应商过去使用个人静态代码来收款。 新规出台后支付问题如何解决?
这一切都始于在线赌博和欺诈以及“基准平台”。
一开始,赌徒想要向赌博平台充值时,可以直接转账或充值:
然而,赌狗充值、流水过多。 另外,赌狗的人输钱后总是报案。 这样,赌博平台的支付账户就很容易被发现。 封禁账户是小事,冻结资金却是大事。 。
因此,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对抗,网络赌博行业已经演化出“计分平台”的白手套模式,代替赌博平台收取费用。
它是如何工作的? 下图是“平台”的典型支付流程图:
这里的角色包括投注狗、对标平台、对标用户和赌博平台。
首先,用户A向平台充值作为押金(例如5000元),并将个人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码上传到平台; 赌狗的B需要在赌博平台上充值(例如2000元)。 博彩平台向基准平台提供该充值请求; 基准平台将此充值请求发送给基准用户A(也有抢单模式)。 由于A的充值金额大于充值金额,因此将A的支付码返回给赌博平台; 赌博平台将跑分用户A的支付码展示给赌狗B,B扫码向A转账2000元后,上传转账截图,通知赌博平台完成赌博充值; 赌博平台通知跑分平台,2000元赌博资金充值完成。 对标平台从对标用户A的保证金中扣除2000元,并向A返还少量佣金(通常为1%左右); 对标平台和博彩平台定期结算企业对企业账户,完成投注转账和返利。
那么,“投注平台”到底有什么好处,让投注狗充值的事情变得如此复杂呢?
这样操作之后,从赌狗到赌博平台的资金流向(即上图中的黄金流程④①⑥)就变成了下图这样:
与以往的资金流向相比,“基准平台”模式下的资金流向具有诸多“优势”:
① 赌狗充值的资金流向本来就是交易频率最高的部分。 现在它以个人之间扫描二维码转账的形式隐藏在大众之中,使得公安机关和支付平台很难追踪和控制风险。
② 基准用户向基准平台转账的资金不需要实时反馈。 它们可以转移到线下收藏品或伪装成在线商店收藏品。 如果基准测试用户不报告的话,将很难发现。
③ 一个赌博平台可以连接多个“比分投注平台”。 由于中间的“计分平台”成为博彩平台的白手套,双方公对公的资金结算路径较多,更加隐蔽; 你只能看到对标用户的支付码,完全不知道对标平台的存在。 即使举报,也不会影响博彩平台和对标平台的资金。
看到这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几乎所有的风险都被隔离并积累到了跑分的用户身上。 只要对标平台拿了押金跑路,参与对标的用户就没有办法了。
但这世上总有很多人希望不劳而获。 他们只要缴纳押金并提供两个支付码,就可以“赚取”佣金。 无论发出多少风险警告,仍然会有人受不了。 饵。
总的来说,“分数对标平台”的模式可以说是各方共赢的局面。 简直就是完美,不然就说有些中国人的智力都花在这种歪门邪道上了。
那么,这个模型建立的关键点是什么呢?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关键的一点是对标用户向对标平台提供的支付码必须是长期有效的(如果码一直在变,那就不叫“赚钱”了) ,并支持远程采集。 支付(以便投注者可以在线支付),并且开通应用程序的成本应该较低(以便可以找到大量的人提供支付代码)。
不仅是支付码,银行卡号也有这些特征。 因此,近一年来,公安部和银行也开展了“停卡行动”,严厉打击银行卡出租、转让行为,提高银行卡处理标准。 现在你需要申请一张储蓄卡,因此办卡手续也多了很多。
支付码比银行卡号更流畅。 对于赌狗、充值等冲动行为,充值转化率较高。 是博彩平台、对标平台的首选。
因此,根据这些信息,央行的《通知》不仅限制了个人+静态收款码的远程支付行为,还封杀了动态码截图的机会:
通过截图、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支付条码,应当参照个人静态支付条码实施的相关规定。
通过截图、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支付条码,应当参照个人静态支付条码实施的相关规定。
同时,将支付场景中的个人码和商户码分为可操作性收款和非操作性收款,加强对商户支付码尤其是商户静态支付码的监管,避免滥用。
可以说是相当有效、准确的。
因此,虽然新规的实施对于规范操作和税收、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但从《通知》最终的处罚力度来看,央行新规的主要目的还是应该围绕关于反赌博和反欺诈。 的: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切实履行地方监管职责,将本通知执行情况纳入业务检查重点,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涉及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重大刑事案件,依法查处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执行本通知规定的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切实履行地方监管职责,将本通知执行情况纳入业务检查重点,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涉及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重大刑事案件,依法查处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执行本通知规定的情况。
但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
央行新规影响最大的还是街头广大的小商贩。 他们不愿意申请商户代码。 除了缺乏牌照和移动操作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商户代码需要手续费和额外费用。
但同时,他们也确实有静态代码采集的需求。 例如,面摊老板双手都沾满了面粉。 不可能每次付款时手机上都显示动态收款码。 如果电话一直开着,他一定有它。 电源持续充电。
或者有些老人去市场卖自家种的蔬菜,用手机显示动态支付码,远不如打印静态码收款方便。
因此,对于支付平台来说,如何在满足央行新规的同时,尽可能地支持或过渡支持这些小商户。
从我目前看到的情况来看,可能有两种相对可靠的解决方案:
1)引导他们将个人代码改为商户代码,同时支付平台在一定金额内免收手续费,让小商户仍然可以使用静态代码收款。
但工作量比较大,平台还需要承担一些手续费成本和信用卡套现风险,而已经拥有商户代码的商户是否应该支持平等对待也是一个问题。
2)保持现有个人静态码不变,但保证扫码交易不会远程发生,并尽量控制静态支付码不被对标平台使用。
例如,您可以扫描自己的静态代码来注册(或更新)您的地理位置。 登记后,扫描该静态码的交易只能在登记点500~1000米范围内进行。
这样,经常在一个地方摆摊的小商贩只需要注册一次地理位置(移动商贩摆摊时只需更新一次地理位置),也可以防止静态支付码被盗用。被远程扫描交易。 ,规避对标平台的洗钱风险。
在明确界定“具有明显业务特征的个人”之前,该计划可视为过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