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大战升级:微信与支付宝如何提升商户与用户体验决胜下半场

2024-12-26
来源:网络整理

近日,《现代快报》报道称,移动支付大战已转向商户端,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大战正进入新阶段。支付宝率先向商户端开战,针对小商户推出基于支付码服务的“多充多赚”计划。微信相继推出商户平台和微信支付服务,钱包生活则通过为商户提供“钱包iPOS”智能终端开拓市场。

在此形势下,如何改善用户和商户双方的用户体验,提高支付收款效率,为良好的生态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各大平台布局移动支付、赢得下半年的关键。

争夺用户和商户后,移动支付进入升级竞争

2014年2月1日,马云在《来话》上表示,腾讯的“微信红包”就像一场“珍珠港偷袭”,并表示“这次春节‘珍珠港偷袭’确实策划得很完美,执行得也很完美”。这一说法针对的是足以载入中国商业史册的“微信红包”事件。 2014年春节期间,腾讯通过微信向全国人民发放红包。 “微信红包”一夜成名,成功逆袭支付宝。从那一刻起,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四分五裂,用户大战在支付宝和微信的胶着中一发不可收拾。

三年多后的今天,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突破81万亿(工信部2017年10月19日最新数据),位居全球第一。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移动支付在用户端的普及程度。就像路边摊买一斤橘子必须用移动支付一样,经过三年的发展,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成为每个人的支付应用,深刻改变了支付生活方式。至此,C端用户的移动支付之战即将结束,B端商户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用户之间的战斗是关于习惯的战斗。就像当年滴滴和快手之战一样,在各自团队微信和支付宝背后,其实不是一场关于出行的战争,而是一场关于用户习惯的战争。另一个例子是去年流行的共享单车大战。今年,各具特色的巨头队伍已经形成。无论是ofo还是摩拜单车,其团队之所以推出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也是为了帮助他们巩固用户的支付偏好。

商人之间的战斗,本质上是赋权。以收单效率为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求选择支付宝或微信。商户只能根据用户的要求以相应的支付方式收取账单,因此目前数以亿计的中国商户将在收银台使用收银台。至少两个支付二维码贴纸张贴在显着位置。然而,随着移动支付取代现金、银行卡成为用户首选的支付方式,所有商户都会遇到一个场景:关门后,需要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进行对账。对于人力本来就短缺的中小企业、商家来说,这样的体验显然不好,商家迫切需要提升效率和体验。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巨头,同时也是竞争对手。只有两大巨头共同支持的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或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才有机会实施“曲线救国”,为商户赋能。 。以钱包生活为例,它通过向优质商户免费提供“钱包iPOS”智能终端,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多平台,帮助商户解决跨平台收款、对账的烦恼。通过支付聚合和智能对账,解放商户的时间,提高收单和对账效率。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移动支付巨头之间的竞争加剧,像钱包生活这样的平台将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流量。

在争夺用户和商户之后,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来说,他们竞争的本质仍然是用户,因为只要用户养成移动支付习惯,商户就只能接受所有订单。商户的利益更多地依赖于第三方平台以硬件和软件形式的赋能。

仅支付未能全方位赋能,考验巨头布局

而如果只从支付和收款的角度来看待移动支付,那就太局限了。因为,对于钱包生活这样的平台来说,该做的就是该做的,不仅是收账、对账,还要依托其“钱包iPOS”智能终端为商户提供多维度赋能。

首先是商业赋能。即钱包生活为商户提供“钱包iPOS”智能终端及钱包商户系统,集成商户银行卡收单、聚合支付、智能对账、卡券核销、数据分析等功能,帮助商户管理他们的商店随时随地。运营状态、对账信息,及时了解进销存等,加强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可使用外卖订单管理等各种第三方应用。

二是营销赋能。即钱包生活为商户提供全方位的营销工具,包括会员营销、数据营销、定制优惠等工具,以及微信小程序技术服务。

三是金融赋能。钱包生活提供招财贷,为签约“钱包iPOS”智能终端的商户提供高达100万的授信额度,充分满足不同需求、不同规模的商户。 Life要做的是通过“钱包iPOS”根据商户收据等多维度数据动态评估商户信用状况,对商户进行授信,并提供相应的贷款服务。与传统信贷需要大量纸质认证流程和各种繁琐手续相比,钱包生活以大数据能力简化了贷款流程,不仅真正让商户受益,也为钱包生活开辟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