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受骗”记2020年,情感咨询公司根本不靠谱

2023-12-13
来源:网络整理

当看到咨询师发来的“教科书”竟然是一档爱情综艺时,楚楚才意识到,这家情感咨询公司根本不靠谱。

后悔已经晚了。 她已经签了一份为期三个月的合同,费用接近1块钱。 按照条款,她想要拿回钱都很难,更何况她和承包公司根本不在同一个城市,而且她和“情感导师”也不是在同一个城市。只在网上交流过。

楚楚把她的课程写在小红书上,并贴上了“情感辅导”的标签。 此条目下的内容是两极分化的。 一类是情感机构用完美包装的案例做广告,另一类是遭受损失的用户的激烈投诉。 后者的经历,大多与楚楚相似。 交了钱后,他们才发现,情感咨询师给他们的都是简单粗暴的“套路”,很难适用于他们自己的具体问题。

情绪咨询机构如何服务客户?

楚楚被“骗”的故事

2020年,楚楚有了喜欢的男孩,但他们之间却没有任何进展。 一方面,她担心自己无法走得更远,另一方面,她又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

这时,她在抖音上看到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位“情感专家”条理清晰地分析了“如何俘获他的心”。 楚楚点开了专家的主页,上面全是可以解决她烦恼的实用内容,比如“让你更有魅力的几个习惯”、“教你几个让他回心转意的小窍门”。 账号下还有联系微信,可以进一步咨询情感问题。

情绪咨询例子

她想寻求专业帮助,于是添加了微信。 听完她的故事,微信接待员说:“你们这段感情有很大问题,如果维持现状,你很快就会失去他。”

楚楚慌了,当她寻求帮助时,对方热情地推荐了组织的“金牌导师”。 “金牌导师”还严肃地告诉楚楚,她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很有问题,需要尽快调整策略。

在失去心上人的恐慌中,楚楚很快选择了三个月的套餐,其中包括与“黄金导师”进行12次一对一、一小时的电话咨询。

但一对一辅导开始后,楚楚发现导师的“教材”基本都是热门爱情综艺和情感鸡汤书。 他还发了很多她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的“精美文案”,让她只能发给对方。 朋友圈展现生活格调,这就是所谓的“二次吸引力”。

朋友圈文案指导示例

楚楚大失所望,“综艺是别人的,书是别人的,文案也是别人的,你这个导师什么的?” 但当楚楚提出疑问时,导师总是会重复当初诱导她购买套餐时所说的话:“如果你不更加勤奋地按照指示去做,你和他就都完了。”

更离谱的是,三个月的服役期间,楚楚被迫更换了三位导师。 每位导师离开时都表示要“回家乡发展”、“推荐一个更好的给大家”。 导师”。

她对三位“金导师”的印象很模糊。 他们都用西装皮鞋的照片作为微信头像,用同样的教材来指导她,用同样的话语来打击她的自信心。 朋友圈的更新也是如此。 她们定期发布同样的成功案例,转发“男人爱不爱你,看这三点就知道”之类的鸡汤文章。 有时候楚楚甚至不知道对方给她发信息的人是不是真的是头像里的人。

楚楚很快就停止了与这个组织的续约。 她选择在小红书上公开自己的经历,是为了保护其他用户。 原来,有类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

社会学家的田野调查显示,这种“广撒网”的情感咨询背后是一条工厂式的流水线。

快速上岗的“情感专家”

今年4月,微信科技大学刘海平发表了《流水线上的情感专家与追梦工人——以微信婚恋咨询公司培训为例》。 这项研究是基于她201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在微信上参加婚恋咨询公司情感咨询培训师项目的经历。

一年多来,刘海平对8位高级顾问和8位实习顾问进行了深度访谈。 8名高级咨询师中,只有2人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另外6人背景各异,包括房地产销售、职校老师、淘宝自由职业者等,他们都经过了一番周折才获得了婚姻家庭咨询师证书。零基础在公司进行半个月的速成训练。 该证书的申请条件只需要“具有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参加规定学时的正规培训,并通过期末考试”。

微信情感专家都有哪些手段_微信情感专家靠谱吗_微信情感专家要收费吗

用于取得婚姻家庭咨询师证书的教材。 这个证书的价值并不高。

心理咨询师从无到有、快速成功的关键是情感咨询的“流程化”。 这里的“流水线”是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成多个“标准化”步骤。 即使是从未接受过培训的工人,只要按照“标准”操作,也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受访顾问告诉刘海平,“公司基于数千个真实咨询案例的通用模型”是培训的核心精髓,也是这条流水线的“标准”。 比如,当面临如何脱单的问题时,是一个“了解自我——扩大社交圈——提高沟通能力——约会技巧——建立人脉——升级关系”的过程; 维持婚姻是一个“找到问题焦点/击退小三→第二次”“吸引”的过程; 挽回前任的方法是“切断联系——自我完善——恢复联系——二次吸引——加强关系”。

心理咨询师需要学习的是,在接听情感咨询电话时,快速将各种情感问题分类,并使用通用模板说服客户购买服务。

该公司的创始人称之为“亲密咨询的工业化”。 他坚信“一切都是流水线,客户咨询是一套流程,培训辅导员也有一套流程,你只需要面对电脑,读懂这套标准流程就可以了”。 就让游客听听吧。”

情绪咨询和心理咨询有什么区别?

同样打着“咨询”的旗号,情绪咨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更为成熟、规范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涉及的领域很广,也有专门研究亲密关系领域的咨询师。 虽然来访者的困惑是相似的,但心理咨询工作在很多方面与情感咨询有很大不同。

心理咨询师郭兰馨认为,两者最显着的区别在于咨询师如何回应当事人的需求。

以情绪咨询机构常见的“康复服务”为例。 当面对当事人迫切要求康复时,心理咨询师在安抚当事人后,首先会与对方退后一步,评估为什么需要康复。

“我们可能要打破一些理想主义的方面,让来访者思考一下,他为什么渴望和这个人建立关系,为什么会发展出现在的人际交往风格?生活中是否有其他人际关系的支持?与这个人有什么不同?”其他人际关系?你也是这样吗?

“情感咨询就是在很多情况下发现共性问题,然后提出快速的解决方案,确实可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但更像是饮鸩止渴。” 郭兰馨说道。

对于情感咨询师来说,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让两个人和解。 为了达到这样的结果,情感咨询师可能会直接介入两个人的关系,比如代表他们聊天。 但在心理咨询中,除了危机咨询和夫妻咨询外,心理咨询师不会介入当事人与他人的关系。

淘宝聊天广告

心理咨询师冯浩然认为,一对一咨询一旦涉及第三方,可能会涉及伦理问题,破坏心理咨询的保密性,也可能会降低咨询的信任感。 “比如,一对夫妻,甲委托中介联系乙,乙是否愿意被联系,乙是否愿意被沟通,都涉及到可能不尊重个人意愿的问题。”

此外,心理咨询和情绪咨询的收费和咨询模式也不同。 心理咨询通常尽可能以线下面对面咨询的形式进行。 会议有固定的频率,每次访问均严格收取费用。 它不是像网课或健身那样的“预售系统”。

情感咨询多是线上服务,比如楚楚经历过的微信聊天、电话等。 辅导员像销售人员一样“随叫随到”,在所有工作时间内立即回答客户的问题。 收费模式同样是按月或按季套餐,在套餐有效期内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套餐看似提供了让人放心的服务,但郭兰馨认为,“花多少钱让伴侣回来,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想法。如果出现问题,就不可能回到问题发生之前。” ” 命令式的情感咨询会让来访者更加回避问题的根源,只想着解决当前的危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情感咨询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爱情有各种各样的面貌,来访者的情况也多种多样,但为了追求效率和销售结果,情感咨询师的指导是简单、粗暴、不科学的。千篇一律的。 照顾每位访客的不同个人问题。

情感咨询不靠谱,为何还这么受欢迎?

与已经形成一定行业标准的心理咨询相比,情感咨询仍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它不仅没有行业标准,而且很可能没有统一的道德共识。

刘海平在论文中提到,2017年,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 然而,几年过去了,行业乱象并没有多大改善。 。

然而,即使有很多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为何也阻止不了一家又一家情感咨询公司的起步和蓬勃发展呢? 为什么困惑的客户会投资情感咨询而不是心理咨询?

原因之一在于当代社会的剧变。 年轻人的身份是流动的,传统的婚恋观念越来越难以匹配这种身份。 年轻人正在抛弃传统,但旧的却未能推陈出新。 做这个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年轻人没有答案。

总而言之,很迷茫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中国城市的年轻人在爱情方面正变得“流动、不安和开放”。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们已经无法像我们的祖先那样世代居住在某些地区。 人们越来越分散到现代大都市谋生。 似乎更容易结识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也有更多浪漫邂逅的机会,但这也意味着更容易分离。

吉登斯认为,当年轻人不能再依靠前辈的经验来指导时,寻找爱情就像在“有待绘制的区域”航行,充满“新的危险”。

在这段旅程中,心理咨询给出的建议是一条“欲向北就必须向南”的反直觉“漫长弯路”,但情绪咨询却能提供一种看似确定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来直接解决问题。 运营计划。

“最短的捷径是漫漫长路” | 《JOJO的奇妙冒险》

刘海平有一个朋友,毕业于顶尖大学。 平时潇洒干练的她,在感情受挫后,却转向了信仰。 朋友的一句话让刘海平印象深刻,“她说,‘我们学习那么好,情感为什么不能像学习一样?只要我努力,就会有回报?’”。

这与情感咨询非常相似。 他们的理论是确定的。 至少在宣传的时候,他们会让观众相信,“如果你这样做出改变、努力,一定能收获感情”。

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情感咨询师与案主之间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与强调陪伴、倡导平等的心理咨询有很大不同。 例如,刘海平研究的公司要求顾问必须称自己为“X老师”。 顾问经常使用居高临下的祈使句、反问句,并经常使用“必须”和“应该”等词语。 但正是这种关系的设定,让急于解决问题的用户很快相信情绪咨询师是专家,从而更喜欢情绪咨询。

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张莉研究了心理咨询在中国遇到的“水土不服”。 她提到,中国心理治疗师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如何让来自西方的心理和精神病学知识和治疗模式“符合”中国的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和愿望。

“尽管治疗师努力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但他们发现很难改变客户对权威指导的压倒性期望。”

这与文化心理学有关。 微信大学心理学教授钱明义等人认为,中国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一直被要求服从长辈、权威和专业人士的指示,对专家的信任和依赖根深蒂固。他们的潜意识。

专家代表着“权威”和“确定性”,是人们在不确定性中想要抓住的救命稻草。 “当他们着急求医的时候,如果有专家出来给他们这种确定性,哪怕是伪专家也能做到。”刘海平说。

你得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专家,否则还不如“别提建议了”

信任和依赖,意味着对咨询效果的更大期望。 张莉发现,心理咨询的客户往往期望直接的诊断和指导,能够快速解决问题。

对于治疗师来说,第一次拜访的主要任务是安抚来访者的情绪并收集基本信息,但来访者可能希望在第一次咨询后确切地知道该怎么做。 有些客户可能会想,“如果我的治疗师不能给我有效的指导,我为什么要浪费金钱和时间?我想要真实的结果,这样我才能相信对方的能力,只是尊重、温暖和同理心,但事实并非如此。”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当人们病情最严重、急需就医时,难免会产生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愿望。 冯浩然明白这一点,“客户不愿意放慢速度,但我不认为这是客户的问题,当他们焦急地面对现实问题时,他们最想要的不是先探索自己内心的组织结构”。

微信情感专家靠谱吗_微信情感专家要收费吗_微信情感专家都有哪些手段

心理咨询无法满足的需求,成为情绪咨询蓬勃发展的温床。 抛开实际效果不谈,“如何追到喜欢的男生”、“如何阻止老公出轨”、“如何快速泡妞”等话题似乎更切合当代人的情感焦虑。 人们寻求解决方案,但不寻求深刻的理解。 只要能够快速解决眼前的问题,他们就可以先松口气了。

如何定位情感互助

情感咨询公司的诸多“陷阱”案例表明,用模板、流水线解决复杂、棘手的情感关系很可能“治标不治本”。

郭兰馨遇到过一些客户,他们认为心理咨询不能很快解决他们目前的问题。 他们中的一些人结束了心理咨询,转向情感咨询,但在遭受“二次伤害”后又重新回到心理咨询。

郭兰馨认为,如果问题被情感咨询技术暂时掩盖,人际模式中的问题很可能会重新浮现出来。 “一旦再次发生,甚至出现新的问题,客户将不再能够应对,甚至可能遭受更大的伤害。”

刘海平还与心理学出身的情感咨询师进行了交流,发现他们深知情感咨询成功率较低。 “有些客户期望三个月的咨询就能解决30多年的问题,这显然不现实。” 一位专门从事挽回的顾问告诉她,即使挽回成功,他们也有70%的机会再次分手。

在向公司老板询问情感咨询的“治标不治本”后,老板回应刘海平:“你们学术界的人天天批评我们,这些客户都来找你们,你们能解决吗?”这个问题吗?比如,一位女客户离开了丈夫,她失去了经济来源,无法生存。这种情况下,即使丈夫出轨,她也得维持婚姻。”

《爱心保卫战》、《金牌调解》、《和平使者》等调解节目

与情感咨询类似,导师也可以指导家长纠正他们的缺点。

这也让刘海平浮想联翩。 当人们诟病情绪咨询“治标不治本”时,“根源”是什么? 情感咨询真的没用吗?

刘海平曾经在他进行实地考察的公司里看到过很多客户发来的横幅,其中很多都是没有成功恢复的客户。 “有很多人在情绪康复过程中半途而废,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康复要求是无理的,但又觉得这项服务是值得的,因为你们陪我度过了最痛苦、最想要的康复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所以我来这里是为了给你送一面横幅。” 在充斥着关于情感咨询的评论和抱怨的社交媒体上,这是没有表现出来的一面。

一套情绪咨询套路“万能模板”,扁平化各类情绪问题。 这些方法也许确实能够解决一些人的实际困惑,就像有些人确实尝到了他的理论的甜头一样。

无论如何,需要确定的一件事是,目前泛心理健康领域存在相当大的行业真空。 婚恋咨询行业鱼龙混杂,打着咨询旗号的骗子依然在搅浑水。

但每个领域都有实干家在努力让行业更加规范,帮助更多的人。 在心理咨询方面,中国心理学会正在尝试推出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制度。 一些情感咨询公司还设想将咨询服务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共享社区。 “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你去搜索,你会立即找到我们整理的一些案例方法。”

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人能够为自己的情感问题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参考

[1]刘海平. (2019)。 流水线上的“情感专家”与追梦工人——以微信婚姻咨询公司培训为例中国青年研究,(4),48-54。

[2] 刘,(2020)。 对于 : 和 . 在:爱在。 和纽约:第 43-61 页。

[3]李,.(2014). : 在 。 、 、 和 ,38,283-305。

[4],。 (1991)。 和自我。 ,CA: 。

[5] 钱,,W,陈,夏.(2002)。 在:其 A 和 。 ,30(4),49-6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