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改革攻坚:构建新型研发创新体系,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难题

2025-01-07
来源:网络整理

记者 孙川 赵世伟

资源型城市往往存在转型路径依赖、资源型经济“挤出”创新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营市的改革力度并没有停止,围绕重点行业创新需求,集聚创新要素,按照“创新驱动”的思路,不断优化高能平台引导,不断完善现有创新​​“一产业、一平台、一平台、一解决方案”的平台内涵,在加快新布局创新平台建设的同时,彰显东营担当,做出东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贡献。

构建新型研发创新体系

打破壁垒、填补空白、降低成本

稀土作为制造新材料和开发新技术的关键资源,被誉为“万能地球”。它们应用于许多领域,从手机屏幕和数码相机到导弹、雷达、潜艇、农业、工业和军事。它无处不在。稀土催化技术是稀土领域的关键技术。在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发展的当今世界,抢占稀土催化产业发展制高点已刻不容缓。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稀土催化研究院是我国稀土催化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

据了解,2019年8月,在天津大学牵头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下,联合油研稀土、山东中瓷、潍柴动力、与威孚高新共同出资建设国家稀土催化研究院。

国家稀土催化研究所副所长(挂职)赵伟告诉记者,国家稀土催化研究所旨在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国家实际,打造学术链、创新链、产业链。承担国家重大新材料重点研发及应用项目。新型综合研发创新体系。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边建设边发展,解决了制约行业发展的三大痛点,发挥了“保障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迅速确立了研究院在行业的核心地位。

采访中,赵伟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研究院成立以来取得的三大突破。研究所正在努力突破柴油机后处理脱硝催化剂的国际专利壁垒。科研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和专利分析,对国内外专利进行了分析。法规解读,2021年2月5日实现Cu/SSZ-13专利壁垒的突破,为柴油机国六(2021年7月1日全国实施)排放后处理催化剂的国产替代赢得了发展空间。

此外,该所还填补了后处理系统数字仿真设计国内空白,匹配标定周期缩短50%以上。研究所在天津大学工作的基础上,率先探索汽车催化数字仿真工作,并于2021年实现了阶段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培养了独立的稀土汽车催化数字仿真设计团队。后处理系统与发动机的匹配校准周期由12~18个月缩短至3~6个月,为我国稀土汽车催化剂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国产替代赢得发展时间。同时,研究院协助潍柴实现燃气机后处理催化剂使用贵金属减少70%,每年节省采购成本约30亿元。

“以院引领花园”协调发展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东营市微信小程序开发公司_东营小程序加盟_东营小程序开发制作

除了解决制约国内稀土催化行业发展的三大痛点外,国家稀土催化研究院还创新实施了创新链探索实践的科技创新模式和产业发展新生态。和产业链,打造首个“研究院+中试基地+产业园”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东营市依托研究院,打造“双创新、双融合、双发展”的稀土汽车催化产业园。集中了产业链上下游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5亿元,全部达产后,将形成汽车催化产业链闭环。

据了解,上述9个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项目中,5000万升蜂窝陶瓷载体、3000吨稀土功能材料、1000吨高性能氧化铝纤维、1000吨催化转化器内衬及1200万升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项目等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在建2万吨稀土改性氧化铝、3000吨汽车脱硝分子筛两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今年8月中旬,贵金属回收项目正式签约。 “项目实施后,可通过绿色、高效、富集、纯化失效石化、精细化工、汽车尾气催化剂中的铂族金属,有效裂解我国铂族金属。”战略金属资源匮乏和国际价格管制的困境,保证了铂族金属有效供给的战略安全。”东营东开新材料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红表示。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东营市已拥有完整的稀土催化产业链。以汽车催化剂生产为例,从稀土催化技术的研发,到蜂窝陶瓷载体的生产,再到催化材料涂层、内衬生产和包装。 ,整个生产过程无需离开园区即可完成。

“增加贵金属回收这一关键环节后,我们可以形成从稀土催化技术研发到基础材料生产,再到最终产品的制造和应用以及回收的完整产业链闭环。战略资源丰富,产业链进一步加厚。做强将为稀土催化产业加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李国红表示。

“一院一园,一链一高地”

创新发展模式优势持续凸显

作为东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国家稀土催化研究院所在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强、补、延伸、做强的要求,加大产业链投入。夯实链条,充分发挥链条的积极作用。 “头部企业”、“链主企业”的带动支撑优势日益凸显,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不断催生高质量发展的“化学反应”。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梳理稀土催化等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20条产业链,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力争将20条产业链塑造成以稀土催化等为主导的高成长企业。 “链主”以中小企业为支撑、以核心技术产品为突出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是强势链的核心。优质的连锁业主公司背后有强大的产业链。东营稀土催化产业崛起的背后,链条的“领头羊”国家稀土催化研究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东恒国纤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氧化铝纤维

国家稀土催化研究院成立以来,东营市充分发挥“磁场”吸附效应,先后推动中国陶瓷、东恒、还有桂岩。连锁集群充分凸显“一院、一园、一链、一高地”发展模式的优势。此外,国家稀土催化研究院只选取各行业龙头企业加入作为股东,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充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同时,研究院还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顶层设计方向。采用“国家+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

东营市微信小程序开发公司_东营小程序开发制作_东营小程序加盟

下一步,研究院计划到2030年建成在稀土催化技术领域创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研究机构,扶持2至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稀土催化剂材料重点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土团队。催化产业集群通过技术集成和创新服务国家,推动我国从稀土资源生产大国向稀土资源应用强国跨越。

创新平台建设“攻坚行动”

加大对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

“东营有国家战略青睐的优势,有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有民营企业实力雄厚的优势,有敢于竞争、敢于胜利的创业团队优势,有不断进步的优势。”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创新正当时。”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说。

近年来,东营市不断优化高能平台引领。按照“一产业一平台、一平台一解决方案”的思路,重点推动稀土催化研究院、高端石化研究院等现有创新平台内涵提升加快国家盐碱地工程建设。建设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重油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新布局创新平台;打造“政产学研金融服务”一体化合作创新机制,推动油区一体化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完善,探索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提高创业孵化设施承载能力,推进县区、功能区重点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探索建设众创空间、创业社区等新型孵化器,与境外创业孵化平台合作开展创业孵化。科技成果产业化...

东营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辉介绍,东营市鼓励和引导规范工业企业特别是“连锁业主”企业通过自建积极申请和建立各类研发平台共建共享,重点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合作创新机制。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2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的有660家,占71.9%。力争明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在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东营市正在筹建东营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加强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中试基地等技术转移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 “今年以来,我市新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个,实现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零的突破’;省级技术转移服务转型试点示范基地3个。科技成果已成为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领域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张晓辉介绍道。

在创新驱动下,东营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达1096家,同比增长30.1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突破60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8.72%。

新闻线索举报渠道:从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一点”。全省600名记者等你在线报道信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