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强迫任何事情,顺其自然吧。”
6月30日,灵隐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新媒体编辑招聘启事。 很快,这条通知的阅读量就达到了10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热门招聘文章。
几天之内,微博话题#灵隐寺新媒体编辑KPI随缘#也成为热搜话题,浏览量过亿。 时隔四年,公司再次向全网发布公开招聘启事。 灵隐寺这座千年古寺再次成功闯出业界,引发热议。
无独有偶,7月3日,浙江微信法华寺也向全网招聘抖音短视频导演,并提供朝九晚五工作、周末双休、月薪万元等福利。 一时之间,让其他人羡慕不已。
原本忙着上网吃瓜的网友们,在查看了两大寺院的招收信息后,纷纷表达了想要出家的愿望,决心成为一名真正的“佛系”年轻人:
“不用出家,照样拿工资,还可以学佛。八师德班!” “钱不钱不重要,主要是我想进去吃快点。” “我想在‘996’中活下来,所以我应该是那个人。” 真是命中注定的人啊。”
那么,成功吸引大批求职者争相成为我“命中注定的朋友”的“佛系”新媒体,真实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 佛寺如何运用新媒体?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佛系”新媒体人的工作和生活
朝钟暮鼓,青灯古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寺院工作听起来像是笼罩在禅宗和神秘之中的事情。
截至昨天,灵隐寺停止招收之前,已有不少人踊跃报名。 他们不仅投递了简历,还在寺庙公众号的招聘推文下勇敢留言自荐。 其中有企业高管、名校研究生、作家等。
如果你问: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我们佛选中呢? 灵隐寺给出的答案听起来很佛系:没有性别、年龄的限制,没有必要出家,只要你有资格就可以。
为了满足对灵隐寺工作和生活的好奇,有人点击图片,试图一睹四年前担任灵隐寺新媒体编辑的赵连贵的经历。
1.我似乎看上了那个“聪明”的年轻人
灵隐寺,位于微信里,说到它,人们可以想到“穿鞋戴帽”的济公,也可以想到“不忍相爱”的三圣石。
但这座微信上的千年名刹,近年来却因为“与时俱进”而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2016年正月初五,灵隐寺招聘新媒体职员的公告在全国疯传。 由于过度关注,该公众号的招聘推文发布两天后就被删除。
但这没有效果。 来到这里的申请者有一千多人,赵连贵就是其中之一。
连贵并不是这个1992年出生的年轻人的真名(他的真名是赵微信)。 这个听起来略显土气的名字取自他连续11场LOL比赛记录中“连续跪”的谐音。 实在是有点自嘲了。 肆无忌惮、无拘无束。
在来灵隐寺之前,赵琏贵已经运营了三年政府公众号,对于新闻内容的制作有着比较充足的经验。 这也是他相信自己被选中的重要原因。
不信佛、没有看透红尘、没有遇到人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赵连贵,来到灵隐寺的原因和很多人一样——出于年轻时的好奇心。
“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空白知识,就像现在很多人对招募和寺庙生活感到好奇一样。”
很快,注定要成为佛教徒的赵连贵就收到了笔试通知。 进寺前笔试的题目是“如何文明上香”。 寺庙要求申请者在2小时内提交新闻稿。
从未去过灵隐寺的赵连贵,在寺院闲逛的同时,也拿出手机悄悄搜索相关报道,并巧妙地在笔试中做了一些适当的“整合”。
“聪明”的赵连贵成为那次笔试中第一个交卷的人,也是唯一一个按时交卷的人。
这一切自然都逃不过招师兄的法眼。 进公司后,师兄“无情”地揭发他:“阿弥陀佛,我们一看就知道你在网上找答案。”
如果说笔试重在专业能力,那么笔试后的面试选拔则重在“眼力”。
封面新闻报道中,赵连贵曾表示,采访时,灵隐寺文宣部的工作人员“采访中常见的问题都会问”,寺院法师也会出席,主要是看他们是否一场很好的比赛。
被我的佛像吸引的赵连贵,成功从当年的网红招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灵隐寺的“佛系”。
2.没有KPI,不需要切断与世界的联系。
当时,灵隐寺新媒体文职人员主要负责公众号和官方网站的文字内容制作、陪同采访、寺院活动报道等。
与很多新媒体编辑类似,刚入职时,赵连贵也特意向大师们询问:灵隐寺公众号的读者数和关注数有什么要求? 如何计算KPI?
但大师的回答是:“你不必强迫它,让它发生就行了。”
寺院里的生活方式影响着赵连贵的工作方式,也决定了他的工作时间。 他每天早上8点25分上班,下午4点30分下班。 虽然我也有8小时的工作日,但我比大多数人都早下班。
偶尔有特殊的拍摄任务,赵连贵需要早起。 当佛教界有节日、有活动时,他都要独自跟进、拍照、写下整个过程。
赵连贵在接受新邦采访时曾透露:通常师傅们都会在早上5点左右起床上早课。 如果你想拍摄,就必须早点起床。 但他也表示,自己不会融入或参加这种早课。 一是他不好奇,二是他五点起床太困难了。
另外,赵连贵在寺庙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悠闲。
当时,灵隐寺为员工提供住宿,并开设了食堂。 在这里工作的赵连贵自然就搬上山了,吃住都在寺里。
我佛眼没有错,赵琏贵确实很适应出家生活。
下班后,赵连贵会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看书、写字、练字、锻炼身体……健康的作息和规律的饮食让他在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减掉了20斤。灵隐寺。
当然,赵连贵认为,瘦和吃素关系不大。 主要原因是他工作压力较小,下班后时间充裕,可以自由规划自己的健身和生活。
赵连贵这个从未真正出身的“外行”,在这略显枯燥的山里生活中,有时也会表现出调皮的一面。 (注:对于出家人来说,俗人一般是指除和尚、尼姑、道士以外的世俗人士。)
他会把wifi密码改成“”,当别人问起时,他会认真回答:我不知道。
当香客们上香的时候,他就假装在人群中,往香炉里扔硬币,引得香客们纷纷效仿。 这种“小伎俩”一个月要玩好几次。
饕餮干活的时候,就会出去到庙里,下山喝酒吃肉。 虽然师父们并不反对赵琏贵的俗世生活,但他想要下山就得“突破”。 下山之前,师傅们会提议进行一场篮球比赛。 赵连贵只有赢得规定数量的球才能过关。
平日里,当他想偷偷下山去见大学女同学时,他会提前换下工作服,在4点23分下班前偷偷溜走。 但那一次,“不幸”的赵连贵出门却撞到了师傅。 按照规定,连贵因旷工被罚款100元。
不下山的时候,赵连贵与世俗的联系就是“网购”。 下班前后,他都会去灵隐寺东厢房的收发室领取网购的快递。 这是他日常参与世俗生活的方式。
山上必备的篮球鞋、时尚背包、宣纸、吸湿盒……几乎每周都会“购买”的连贵认为,网购比下山方便。
但面对工作的时候,赵连贵就会展现出他认真、尽职的一面。
在任期间,赵连贵努力熟习佛教理论,对寺院内的50多块佛教匾额和典故非常熟悉。 而且,他还通过社交平台与网友分享寺庙里的佛教知识。
不管怎么说,相比于俗世中令人心疼又无聊的“996”,赵连贵在寺庙里的工作节奏着实令人羡慕。 淡然和悠闲取代了焦虑。 但工作少也意味着工资不多。
2017年10月,当抵押贷款逐渐“掏空”了他的钱包,生活也越来越困难时,赵连贵选择从灵隐寺辞职。 他曾经一心想要“远离俗世”,选择再次归隐俗世。 离开时,师父的态度也很佛系,“要走就走吧。”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约1700年的历史。 为“卧佛”从事新媒体工作的赵连贵有机会参加为期500天的活动。
在评价自己在灵隐寺的工作经历时,赵连贵说:“我对灵隐寺这座千年古刹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但这座千年古刹却深深地影响了我。”
即使灵魂不超凡,下山后的赵连贵也确实比进寺前更多了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 这样的变化,自然与灵隐寺密不可分。
3、无论你在哪里工作,你都无法逃离世俗的世界。
时代的脚步在加快,我们也加快了顺应潮流的步伐。
与四年前相比,灵隐寺对新媒体的工作要求有所提高,工作内容也有所增加。 自然不像赵连贵做事那么悠闲。 “我经常加班,有时忙到半夜。”
这一点其实和在世俗中从事新媒体工作没有太大区别,也对应了赵连贵曾经说过的“在灵隐寺工作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
至于网友好奇的薪资,灵隐寺文化宣传部负责人在都市快报报道中也强调:灵隐寺是非营利机构,员工的薪资不会很高。
相比之下,浙江微信法华寺招聘短视频导演时,在薪资方面显得非常“慷慨”。 但事实上,对应五位数的工资,法华寺对于招聘职位的要求并不低。
多次被网友询问是否在网上招人的鸡鸣寺做出声明称“近期没有招人计划”,同时也提醒大家:寺庙工作不容易,不要想当然。
虽然如今,每个人都想摆脱世俗的疲惫,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但事实上,只要是工作,无论在哪里,都无法逃脱所涉及的“世俗世界”。
2、古代宗教与新兴媒体的“碰撞”
从古至今,佛教经历了贸易、印刷、音乐、艺术、广播、报纸等传播方式和形式。
依托时代新兴科技手段的佛教,有时也是新兴媒体传播的创造者。 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水平,是《金刚经》。
“佛教是古老的,但佛教徒是现代的。”
寺院里的修士来自这个时代,自然要和这个时代的人保持着交流。 如今,对于佛教寺院来说,揭开隐藏在宗教表面的神秘面纱,向公众传播正确的宗教理念,最新、最合适的方式就是新媒体。
除了寻找专业人士负责全网新媒体运营外,一些寺院的僧人也会亲自参与其中,探索在社交平台上“弘扬佛教”的创新方式。
1、少林寺:武僧也是研究新媒体的和尚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天下第一”。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武侠小说中,以武功闻名的少林寺如今凭借武功在抖音平台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并拥有短视频矩阵。
由武僧释延殿、释延高、三宝等人组成的抖音“少林男团”,将少林武术、佛教和“晨钟暮鼓”的寺庙生活与抖音的流行音乐亮点、故事段落和情节反思相结合。 转移等方法将它们一一展示。
他们用“飞檐走壁”的真功夫模仿创新演员张晋的“飞上天”,还原了武侠电视剧中的武术动作,给观众带来了新颖的视觉体验。网友们,并在抖音上掀起了“小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