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领先全球已是既定事实,这从国内用户智能手机使用率就可见一斑。 然而,随着社交应用的极度普及,打字已经成为家长和长辈们头疼的问题,因为他们往往没有很好的拼音基础,或者忘记了很多。 我个人对此有很深的感触。 十年前,我父亲需要在电脑上打字和写文档。 最后我买了一个手写板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爸爸对手机打字提出了新的需求,所以在了解了一些信息后,我最终选择了百度输入法的手写输入。 不过,我自己使用后,感觉这个百度输入法的手写输入可能比较适合。 不仅仅是父辈用户,来看看我的每周体验报告吧!
我从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下载了百度输入法。 相信各大手机厂商在自己的应用商店里都有这款应用。 毕竟,百度在中国确实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安装后会有相应的激活引导步骤。 必须承认,现在的APP已经越来越人性化,让人感觉舒服了。
百度输入法的手写功能包括单字符手写、多字符覆盖和多字符连写三种方式,并兼容横屏和竖屏。 简单来说,在一些需要横屏操作的应用中,百度输入法还可以支持多种形式的手写,比如看视频时写评论、玩游戏时聊天交流等。
此外,手写识别速度也可以调节。 毕竟父辈的输入可能会比较慢,所以将识别速度调整到较慢的状态会比较合适。
对于父母一代的用户,我个人推荐使用单字手写模式。 该模式的操作非常简单。 只需在手写区域中将单词一一写下来即可。 其实这也是我父亲以前使用手写板时比较习惯的输入法,就是认真地、有仪式感地写下每个字。 写出来了。 对于老年用户来说,多年不手写也会让他们忘记如何写一些字。 可能需要一点冥想才能记住如何写一些单词。 这就是单字手写模式的好处。 您可以稍微放慢速度。 有的,但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例如,当我的父亲忘记如何写某些单词时,他偶尔会乱写一行,但仍然可以准确识别。
与父亲相比,我成长在一个新时代,教育资源要好得多,所以我从小就学拼音,打字时也大多用拼音。 但坦白说,无论是九宫格还是26键,拼音打字都会有问题,因为拼音总是有四个声调,打字后需要选择,而且九宫格甚至有不同的字母,除非你打字很多。 你必须熟悉位置布局,或者你有足够的云存储,否则拼音输入的效率不一定很高,个人用户之间的差距很大。
如上所述,我个人打拼音的次数很多,所以我先入为主地认为手写不会比我的拼音快。 然而,当我将手写输入调整为多字符叠加时,我似乎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因为覆盖的速度似乎并不逊色于拼音输入,甚至可能更快。 经过仅仅五分钟的体验,我就感觉这个输入的效率这么高,而且它的识别准确率也很高。
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多字符输入法,因为总会有重叠的效果。 字体的颜色深浅虽然可以清晰地看出顺序,但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比之下,多个词连接起来的效果让我更容易接受。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种输入法都可以达到手写输入的效果,而且准确率比较高。 至于用户更喜欢哪种方式,这完全取决于个人习惯。 比如,我爸爸喜欢单字手写,而我喜欢连续写多个字,一旦习惯了,你的输入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除了上述手写方式外,百度输入法的手写功能还开辟了一种新的输入方式:凌空手写。 事实上,这并不是百度推出的第一个手写方法,而是一种升级的技术。 与旧技术相比,最新的灵空手写对手机硬件的要求更低。 单摄像头配置即可使用凌空手写功能,而旧技术则需要带有深度/红外摄像头的设备来跟踪和检测指尖运动。
具体操作方面,在输入法面板中开启凌空手写后,将手掌放入输入框即可开始凌空手写输入。 在此期间,摄像头会检测并跟踪您手指的移动,从而获取文字信息。 用户完成输入后,将手掌再次放入输入框中即可完成输入。 百度输入法会根据系统算法判断用户输入的文字。 灵空手写的步骤简单概括就是:手掌放在输入框开始手写,滑动手指输入文字,手掌放在输入框结束手写。 操作非常简单。 其他操作方面,凌空手写比剪刀手更能支持删除文字,比OK手更支持退出凌空手写。 总体而言,这是一种非常易于使用的创新输入法。
或许很多朋友会质疑凌空手迹的含义? 我个人的理解是,灵空手写可能不会成为个人用户在自己的智能设备上的日常操作,但当AI技术成熟和5G网络建立起来时,灵空手写功能的衍生将会非常商业化,比如至于出于健康原因考虑非接触式签名和非接触式订购,以及视频通话期间(在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非接触式远程对话。 此外,灵空手写对于小屏幕设备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比如智能手表上的文字输入。 为此,百度输入法推出凌空手写功能。 现阶段,意义可能是“秀肌肉”而不是实际使用,但这种凌空手写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总体来说,百度输入法的实际手写输入体验还是相当愉悦的。 我解决了父亲的手机输入问题,同时,我可能要彻底改变我个人的文字输入习惯。 当然,改变的前提是实际使用中手写识别准确率确实很高。 如果您也对手写输入感兴趣,不妨尝试一下。 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或许就从一个小小的输入法开始。